每天資訊《斯特凡大公》為齊奧塞斯庫代言,原著卻揭示人物暴戾與好色本性

菜單

《斯特凡大公》為齊奧塞斯庫代言,原著卻揭示人物暴戾與好色本性

羅馬尼亞電影《斯特凡大公》於1977年在中國公映,這可以說是第一部國外的古裝戰爭大片,電影裡的紀實而殘酷的戰爭場面,讓當時的中國觀眾用目瞪口呆來形容當不為過也。

當然,不久之後,另一部羅馬尼亞戰爭巨片《勇敢的米哈依》接踵而至,但影響力要遜色於《斯特凡大公》,這主要原因是中國正走在開放的路途上,羅馬尼亞電影的新鮮度呈現出一條逐漸下行的趨勢線,中國觀眾的目光轉向了一個更為遼闊的關注水域。

《斯特凡大公》電影當時給中國觀眾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主人公斯特凡大公的幾大段慷慨陳辭,以及下半部分那壯闊雄渾的戰爭場面。

斯特凡大公在影片裡的演說,可以說是傾訴了當時羅馬尼亞的國家領導人齊奧塞斯庫的內心情懷,而這種電影裡濃墨重彩、不斷申說的激昂主題,在《斯特凡大公》據以改編的小說原著《吉德里兄弟》中卻看不到一丁點的痕跡。

《吉德里兄弟》是羅馬尼亞著名作家薩多維亞努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字數達到63萬字,可以說是相當的驚人的了,稱得上是一部宏偉鉅製。

我國曾在1985年出版過這部小說,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收在“薩多維亞努選集”之中。

只是八十年代中國的文化興趣,主要集中在歐風美雨這一環節,對前東歐國家的關注正在逐漸減弱,而在那個時期,大量的世界名著湧入中國文化界,一個小小的羅馬尼亞國家的小說作品,根本不可能掀起什麼關注熱度,所以這部小說所知者甚少。

筆者查了一下它的印數是3。2萬冊,這個數字,在當時動輒百萬印量的圖書市場中,顯然是屬於較為冷僻的圖書了,不過,相對於今天只有寥寥二千冊的圖書基本印量,又稱得上是小說界大珈了。

《吉德里兄弟》完成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它以斯特凡大公那個時代為背景,描寫了斯特凡大公的一個親密重臣家族如何服務於斯特凡大公,為大公在各個領域效忠賣命的故事。

這樣的小說,如果能夠找一個相對應的中國小說的話,筆者覺得比較接近《射鵰英雄傳》。

如果在嚴肅小說範疇裡,尋找這部小說的對應中國作品的話,還真的找不到。

上世紀四十年代,中國出版過什麼厚實而厚重的長篇歷史小說?

沒有啊。中國文學不要說與老牌的文學大國去相比了,就是與羅馬尼亞這些彈丸小國相比,也覺得挺汗顏的。

說與金庸的《射鵰英雄傳》相類似,是因為《射鵰英雄傳》裡,也是這樣的構思,在成吉思汗一統天下的大背景之下,表現了為大汗服務的個體生命的生存軌跡。

當然,《吉德里兄弟》不是以故事曲折見長,也沒有什麼奇門異術,但是透過環繞在核心人物身邊的眾星捧月群落,能夠更為清晰地見證出中心人物斯特凡大公的真實面目。

這是小說的構思巧妙之處。

改成電影后,《斯特凡大公》裡突出了斯特凡大公的正面形象,在小說裡,斯特凡大公是一個背景,出面的場次並不多,內心揭示也非常有限,但在電影裡,主要視角都聚焦在斯特凡大公的身上,並且,電影也把斯特凡大公的形象作了極度的拔高,幾乎成了一個高不可攀的神聖化的人物,遠不是小說裡描寫的還帶有暴戾、好色、好戰等等諸種人性弱點的性格揭示。

這樣,電影《斯特凡大公》裡的核心人物,便成了當時羅馬尼亞國家領導人齊奧塞斯庫的代言人,在電影裡宣誓著這個國家當時的施政方針。

我們可以大致在《斯特凡大公》裡看到主人公義正辭嚴的對當時該國的國家意志的宣揚與陳說,約略可以歸結為三點:

一、 反抗精神。

影片中,奧斯曼帝國派出使者,對斯特凡大公威逼利誘,迫使稱臣。斯特凡大公面無懼色,嚴詞辯駁,怒斥了奧斯曼帝國的威脅行為,這可以說正是當時的羅馬尼亞在大國夾縫中對於自己國家主權的申訴與堅守:“我們領教過你們的厲害,我們深知一個小國很容易成為蘇丹大帝國的戰利品,不過,我們請求蘇丹,讓我們在世界這個角落裡,平安生活下去。我們羅馬尼亞民族在這塊土地上根深葉茂,世代相傳,我們從來沒有虧待過誰,也沒有損害過誰,我們誠懇地希望同鄰近和遠方的國家都相安無事,和睦相處,我們的使者和商人經常和基督教國家的人來往,也希望和你們交換使節,進行貿易。我們不喜歡戰爭,但我們國家的獨立受到外來威脅的時候,我們也從來沒有屈服過。

“在必要的時候,我們知道怎樣起來保衛自己的祖國,怎樣對付來犯的敵人。”

二、 甘願犧牲。

斯特凡大公作為國家的首腦,影片裡表現了他傾盡一國之力,迎戰強敵,是否能夠得到人民的支援,人民是否承受他這一決策之下所要預付的犧牲。

電影裡表現出的斯特凡大公的憂心如焚,的確是當時作為羅馬尼亞這一小國所必須忖量的。

影片裡,斯特凡大公來到了軍營宿地,小說裡忠心耿耿的吉德里家族中的長者馬諾列來到孤身一人沉浸在思考中的斯特凡大公身邊,向他提出了自己心裡的擔憂。斯特凡大公在此表達了他對民眾是否支援他的同樣的憂心:

“我敢於反抗侵略,可是人們會不會以為我會犧牲人民的生命和財產,以此樹立我在世界上的威望。他們理解這一點嗎(抗擊土耳其的侵略)?他們願意為祖國的獨立犧牲一切嗎?他們是否理解只有付出犧牲,他們的後代才能像他們的祖先一樣,講這個國家的語言,保持這個國家的傳統的生活方式?”

這幾乎可以視著齊奧塞斯庫的心聲,事實上他日後的悲劇命運,正可以看著民眾對他的“寄寓寒星荃不察”, 斯特凡大公的這種拿一個國家的命運去完成自己的理念兌現,實際上潛伏著相當大的風險。

後來,斯特凡大公在接待威尼斯使者的時候,再次強調了他無懼犧牲的意志:“我寧願犧牲十萬人的生命,也不願意我國遭受奴役。”

然而,齊奧塞斯庫日後的命運,正是他對這個國家的誤判。他的理想中,不想使國家遭受奴役的意志自然可以振振有辭,顛撲不破,但問題是他的國家人民不願意付出巨大的犧牲,所以,他的理想垮掉了,自己也成為國家轉型的犧牲品。

現在看來,電影中的憂慮與遲疑彷彿正訴說著對齊奧塞斯庫命運的擔憂。

三、 人民後盾。

電影中的斯特凡大公相信人民是他的堅強後盾,電影裡,增添了原著小說裡沒有的細節,來表現民眾對他的抗擊侵略者的無條件支援。影片裡增添了一個白髮蒼蒼的養牛的老農民,來體現這種民眾支援的眾望所歸。

在電影的語境裡,斯特凡大公為此信心大增,說了一段幾乎更能代表齊奧塞斯庫時代覺悟的表白:“我是相信人民的力量的,全國動員起來,就無比強大,僱傭的軍隊像一盤散沙,我國人民知道為了保衛祖國而戰,他們會英勇殺敵的。……我們在座的有些人,卻忘記了勞苦的人,是社會的中堅。在一次宴會上,我曾經開玩笑地說,終有一天,會改天換地,叫貴族在天國去做客,而叫窮苦人都留在人世間,盡情地過愉快的生活。”

然而,在電影的原著《吉德里兄弟》中,卻借吉德里家族中的母親伊麗薩福達之口,表現了民眾對斯特凡大公熱衷於戰爭的懷疑:“聖上有什麼必要打這麼多仗,扎這麼多營盤?”

“戰爭打來打去——只有聖上知道是為了什麼——一段時間以來,他的慾望真是無法滿足。”

“我主上帝造出他們(小夥子)來,是要讓他們活著,享受到生活的歡樂。上帝造出他們來,是要他們懂得愛情,找到自己的伴侶。”

由此看來,小說中還是有著相當濃烈的反戰意味的。不過,這一切,到了電影《斯特凡大公》裡,一概都不見了。

除了這種負面情調,《斯特凡大公》裡被刪減的還有斯特凡大公人設中的不諧和敲門。小說原著中,還寫到了斯特凡大公的殘忍暴戾情結與好色傾向,這一切在電影裡都沒有了,不過,留下的一些蛛絲馬跡,卻還有跡可尋。

小說裡,斯特凡大公對自己曾經主導過的骨肉相殘,有過懺悔的意向。在羅馬尼亞的歷史上,新王登基,都會把上任帝王生下的兒子斬光殺盡,也就是把自己的兄弟血脈給拔掉,防止他們篡位登基,威脅自己的王權。

小說裡寫到斯特凡大公因為過去的殺戮太重,而覺得“靈魂也負重甚多”,對此,他的身邊重臣作了安慰:“在這件事情上,陛下,你要是猶豫不決的話,那將鑄成大錯。”算是為斯特凡大公作了脫罪處理。

而斯特凡大公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好色。

可以說,電影《斯特凡大公》裡的虛構的情節線索,都與斯特凡大公的好色有關。不過,電影將這些好色的細節,都刪除殆盡,僅僅留下一些撲朔迷離的殘枝敗葉,讓人初看《斯特凡大公》都不知所云。

下面,咱們重點談談《斯特凡大公》的原著裡的好色隱秘,在轉入到電影之後,是如何消解但並沒有除惡務盡的。

《斯特凡大公》裡,把小說裡的“吉德里五兄弟”都悉數表現出來了,當然這五兄弟中,不可能平均用力地予以展現,重點僅僅是表現了其中長子的一段愛情故事。

在影片中,曾經表現斯特凡大公把這個家族的五兄弟召集到一起,這樣,在電影裡,我們難得一見地看到了五兄弟同框的鏡頭。

站在這個行列頭部位置的,就是這個家族的老父親馬諾列,在電影裡,他的身份改成了侍衛重臣,而在原著中,他負責為大公飼養御馬,大致相當於孫悟空在天空裡所幹的那個養馬的角色,深得大公的信任。

這個家族中的老大西米昂,在電影情節開始之前,有一段情感經歷。他與家裡的老二,就是那個後來當教士的弟弟尼科迪姆,曾經愛上了同一個希臘女人,這個女人不是一個善茬,腳踩兩隻船,有意玩弄兩個兄弟的感情,瞞著兩個兄弟,在兩個兄弟之間左右逢源。

直到紙包不住火的時候,這兩個兄弟才發現,他們被同一個女人給騙了。兩個兄弟受到了重大打擊,一蹶不振,大哥西米昂從此對感情非常失望,再也不願意涉足情感。

而老二呢,直接出家當了修士,斷絕了人間俗情。

老大西米昂一直孤身一人,老媽媽自然很著急,天天催婚,後來,西米昂陪著母親去出殯,看到了這個國家首富的女兒瑪露什卡,一見鍾情。

這個瑪露什卡,是《斯特凡大公》裡最漂亮的一個角色,也是戲份最多的一個角色,並構成了電影裡的一個重要的情感線。

在電影裡,她看起來,亭亭玉立,秀骨姍姍,但小說裡描寫她長著雀斑,並不漂亮。

在電影裡,瑪露什卡陪同母親去看望大臣托馬的女兒生養小孩時,屋子裡的幾個婦女,還對瑪露什卡竊竊私語,說她太瘦,長的也不好看。

但正是這個貌不驚人的女孩,卻在影片裡構成了一個三角戀愛關係。

老大西米昂看上了這個女孩,而女孩也對他情有獨鍾。但是,另一個幹著內廷倉廩使小官的尼古拉耶什也看上了瑪露什卡,對她追著不放,女孩心有所屬,自然對他沒有好臉色。

這個內廷倉廩使尼古拉耶什的父親原來也是一個官員,他曾經設宴,款待瑪露什卡的父親,想與他結親,但是瑪露什卡的父親一口回絕,後來那些參加宴會的幾個幫閒的大臣,都被斯特凡大公命令查出裡通外國的實證,滿門抄斬,直接把尼古拉耶什的父親給嚇壞了,沒想到為兒子提一個親,惹來這麼大的禍,因為這麼一驚嚇,不久也就一命嗚呼了。

一家有女百家求,本屬常理,但瑪露什卡的婚事,直接牽涉到斯特凡大公那裡,實在令人要產生出那一點燭影斧聲的聯想呢。

事實上,瑪露什卡的身世非同凡響。雖然她是這個國家首富的女兒,但實際上,她是斯特凡大公的私生女。

所以,斯特凡大公對瑪露什卡的婚事,才如此熱心與關心。

對那些覬覦自己血脈的大臣,斯特凡大公非常忌諱他們是否對自己忠心。所以,那些勸說婚事的大臣都被給除掉了,就是斯特凡大公覺得這些人不懷好意,本身就不忠心,又來打自己女兒的主意,想把她嫁給一個政治取向不明的貴族,斯特凡大公自然不答應。

而吉德里家族是斯特凡大公信任的忠貞之家,把自己的血脈,交到這個家族手裡,他還是很放心的。

內廷倉廩使尼古拉耶什的父親被嚇死了,可兒子一點沒有接受教訓,竟然採取綁架這種霸王硬上弓手段,搶走了瑪露什卡,送往異國他邦。

電影裡,我們注意到瑪露什卡的母親直接到斯特凡大公那裡去求援了,而且她說的話,暗示了他們之間過去就有著非同尋常的關係,這段臺詞,基本是從小說裡移植進去的。這位救女心切的母親說:“賢明的君主,你曾賞臉到我們家做客。在你感到煩悶的時候,你曾降下聖恩,召我去陪伴你。你賜予了我丈夫不曾給過我的快樂。在此之前,我一直不敢向你提起這些;現在我在極度悲傷之中,放肆地提起這些往事。……”

說的太露骨了。

曾經色授魂與的斯特凡大公還不心領神會嗎?立刻派人去解救愛女,瑪露什卡的母親提議派吉德里家族老大西米昂前去,斯特凡大公順水推舟地答應了。

西米昂到了波蘭,順利地救出了瑪露什卡,斯特凡大公未加思考,便同意了兩個人結婚。

很快,西米昂與瑪露什卡結婚,並有了孩子。後來在影片裡表現的那場戰役中,西米昂犧牲,他的最小的弟弟約努茨回到家裡,抱著他們的孩子,悲痛欲絕。

這是影片裡的老大的情感的故事。

老二尼科迪姆因為情傷,去當了修士,在電影裡,他依然牽掛著國家的安危,主動要求參加抗禦外敵的反侵略戰爭。

在影片裡他出場不多,但他的那種為國獻身的精神,在影片裡還是表現得相當的突出,不過,他與吉德里家族的親情關係,電影裡並沒有強調。

老三克里斯蒂亞,在影片裡高大帥氣,他的扮演者就是中國觀眾可能最熟悉的一個羅馬尼亞演員——“神秘的黃玫瑰”扮演者。

在本片中扮演最漂亮的女孩的瑪露什卡的演員,是他的第二個妻子。

電影拍攝於1975年 ,而他們的結婚正是這一年,大致可以看出,這部電影的合作機會,給予了他們相戀的可能。兩個人育有一子,不過這段婚姻也只維持了十年,1985年兩個人分道揚鑣。

而在電影裡扮演他的妻子的演員,卻是本片導演的妻子。

老三的夫人

在小說裡,老三的家庭最為幸福,他的妻子相當的漂亮,一度時期,使得斯特凡大公都對她有一點特別的想法。

在電影裡,我們看到,斯特凡大公在護送拉杜夫人與女兒的時候,特地委派了老三的妻子陪同。

在鏡頭裡,老三妻子完成了任務,還特地向斯特凡大公彙報一路上的情況,可見,斯特凡大公對老三的媳婦還是非常信賴的。

而在小說裡,護送拉杜夫人與女兒的任務是由最小的兒子約努茨完成的。

這一點,我們下面再說。

吉德里家族的老四,名叫達米揚,電影裡也曾出現過兩三面。

老四是一個商人,一直在波蘭做生意,所以,他能夠利用自己的得天獨厚的條件,把國外的資訊傳到國內,為帝王服務。他相當於利用做生意,向國內打探情報。

影片裡,斯特凡大公在捉拿叛臣米胡的時候,曾經委派老四到波蘭去通知米胡,讓他返國認罪。

米胡自然不會上當,惡意地侮辱了一下老四達米揚。最後把米胡捉拿回國的,還是老大西米昂的暴力霹靂手段。

這個家族裡的老五,名叫約努茨。

在電影裡,他基本沒有什麼作用發揮,但在小說裡,他卻是最主要的一個人物,在五個兄弟中,他最具智慧,也勇猛無敵,最受斯特凡大公信任。

與《斯特凡大公》同時拍畢的另一部電影《吉德里兄弟》,就是反映了約努茨的一段冒險經歷,不過這部電影並沒有引進國內,反響也不如《斯特凡大公》那麼強烈,但是約努茨在那一部電影裡,是絕對的男一號。

約努茨在小說及《斯特凡大公》的姐妹篇裡所作出的一件最冒險的事是,他愛上了一個村裡的女孩,但是,這個女孩是斯特凡大公的王子看中的女孩,這個女孩並不愛王子,愛的是約努茨,這意味著,約努茨將要與帝王之子爭奪愛情。

後來這個女孩被異族掠去,約努茨曾經冒死尋找,但是後來打聽到的訊息,是這個女孩在被賣給奧斯曼人的時候,跳水自盡。

約努茨的愛情無疾而終,但是,卻引起了王子的嫉恨,所以後來,王子派出自己的屬下,屢次破壞約努茨執行的任務,意圖損害他的名聲,讓斯特凡大公對他失去信任。

所以約努茨處在一個非常危險的夾縫中,他既要謹慎地對付王子的暗下絆子,同時,還不能把王子的陰謀詭計告訴斯特凡大公,在小說的最後部分,王子與約努茨的衝突並沒有爆發,王子還帶領一支隊伍,在迎戰奧斯曼帝國的軍隊中衝鋒陷陣。

不過這些情節,在《斯特凡大公》中都無暇作出表現,因此約努茨的英勇事蹟,在電影裡幾乎無所可見。

實際上,他是老父親馬諾列的私生子,而馬諾列的妻子卻對他視若已出。他的母親是誰?小說裡有交待,他是馬諾列在外在辦事時搭上的一個女孩所生,而這個女孩的哥哥,正是現在斯特凡大公當下最重用的謀臣——大司祭。這個出身秘密,正是由這個大司祭告訴了約努茨,後來約努茨就認這個大司祭為舅舅,也算是帝王身邊有了一個很靠譜的靠山。

在小說裡,斯特凡大公對他最信任的地方,就是讓他護送拉杜夫人與她的女兒。

這一個情節,又是一段關聯斯特凡大公好色的重要部位。

拉杜夫人是羅馬尼亞三個公國之一瓦拉幾亞大公拉杜的妻子,被斯特凡大公擄掠來,作為人質。

按道理來講,拉杜夫人應該對斯特凡大公恨之入骨才是,但是,在小說與電影裡的表現來看,拉杜夫人與丈夫之間感情並不好,而尤為奇葩的是,拉杜的女兒,卻對斯特凡大公崇拜有加。

這一點,在電影裡也有所表現。

電影裡,拉杜夫人在斯特凡大公面前憂心忡忡,而還是少女的拉杜女兒對斯特凡大公卻是一派崇拜之情,吵著鬧著要跟隨斯特凡大公到前線的軍營去。

小說裡,斯特凡大公給吉德里家族中的老五約努茨委派了一個任務,讓約努茨把這對母女倆送到一個靠近前線的新堡去。

約努茨不折不扣地完成了任務,路上,他還要面臨王子的破壞,但還是把拉杜母女倆送到了目的地。

去做什麼?

顯然,從小說裡的閃爍其詞來看,斯特凡大公是有著金屋藏嬌的打算的。

所以,小說裡一位知悉內情的拉杜夫人的身邊人,對約努茨透露了護送之行的原因:

“瑪麗亞小姐(拉杜的女兒)就像西米昂老爺的瑪魯什卡一樣,被叛逆的魔鬼附了體。什特凡大公迫害了她的父王拉杜大公,起獲了她的金銀財寶,把她的宮殿洗劫一空,可這位小姐呢,不但不恨他,反而投給他以驚奇的目光;見不到他,她心裡就感到一種難以忍受的煎熬。所以,她才希望到離瓦斯盧伊近一點的地方去住。她痛哭、掙扎,並且捎去了書信,請求答覆。她果然得到了答覆。這正如一句拉丁語古話所說:‘女人有求,上帝必應。’”

這位知情者還說:如同酒只能為英雄豪傑壯膽一樣,愛情亦非人人皆可享有。然而,什特凡大公陛下命中註定在這方面要連連走運。

把斯特凡大公心儀的女人送到秘密地去,動機可謂是昭然若揭的。這個拉杜的女兒,後來果然成了斯特凡大公的第三任王后,並且生下一子,繼承了斯特凡大公的王權。

這一段情節,在電影《斯特凡大公》裡只保留了一個外殼,在影片中我們看到,斯特凡大公的現任王后,對拉杜母女很是反感,屢屢勸告斯特凡大公把她們送走,女人是敏感的,正是看到了這兩個女人給她的地位所帶來的威脅。

於是電影裡專門表現了斯特凡大公把拉杜母女送走,之後這一個情節也就不了了之。但實際上,結合小說中的描寫,這一段情節卻是大有深意的,有助於刻畫出斯特凡大公更加複雜而立體化的內心世界。

但顯然,小說裡這種力透紙背的描寫,與電影的時代要求是相悖的,所以進入電影之後,這些情節都沒有了,實際上,電影也無暇來表現這些犬牙交錯的複雜情事。但我們可以透過小說原著的瞭解,更好地看清《斯特凡大公》這部電影傳承了什麼樣的時代意志與理念,又迴避了什麼樣的意蘊表達。

本文由“文學私秘”原創,揭密文化隱衷,袒現創作要津,把握人性意旨,透視靈魂真相,敬請指正。如要轉載須徵得本人同意,並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