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上陽賦》大王來京城一趟,損兵又折將,就為了帶王儇回去辦“孤兒院”嗎?

菜單

《上陽賦》大王來京城一趟,損兵又折將,就為了帶王儇回去辦“孤兒院”嗎?

花煜寒|文

《上陽賦》想當初,豫章王帶著10萬寧朔大軍,雄赳赳氣昂昂來到京城,何等威風。

而今,蕭綦獨自帶著王儇和一幫孤兒,回到寧朔,辦起了“孤兒院”。

大王,這是不是有點大材小用了?

蕭綦京城之旅,損兵又折將,到頭來是這樣的結局,真為他不值!

宋懷恩死之前說:哥,我其實不想反的

不為宋懷恩洗白,無論他是否被皇家和王藺誘惑,才一步步走向造反。

歸根結底,是他心中有魔鬼,才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錯,他也付出了代價。

可想想,若楝羽山大王沒有被陷害,胡大等人不死,宋懷恩當個侯爺,有錢有權。

朝堂局勢穩定,他真的不一定會反。

蕭綦“假死”那段時間,若去找宋懷恩,結局可能會不同。

我們對宋懷恩的“造反”,

怒其忘恩負義。

更心疼蕭綦,他視為兄弟的人,又在他眼前死了一個!

楝羽山,

胡大和數百名寧朔將士,在蕭綦的眼前一個一個倒下,幾乎全軍覆沒。

那一幕,深深印在蕭綦的腦海裡,也給他的心添上一道血淋淋的傷疤。

或許唯有為他們報仇,方能得以稍許的慰藉,來慢慢治癒這傷痛。

然而舊傷未平,又加上宋懷恩和胡瑤帶來的打擊。

對蕭綦,未免太殘忍了!

士族和皇家之間的較量,寒門敗了

起初我們以為,大成經過這麼多的磨難和動盪,是為打破士族控制朝堂,寒門子弟得以有出頭日子。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繞了一圈,還是士族王家輔助幼小的靜兒當皇帝,其他士族除了謝家,貌似都沒啥損失。

而寒門呢?

跟隨豫章王蕭綦,出生入死的一幫得力干將,除了唐競,都沒了。

最大的寒門蕭綦,解甲歸田離開京城。

大成朝堂之上,依然沒有寒門的立足地,帝王馬家也沒逃出王家的勢力。

聰明的丞相王藺,折騰了半天,還是自己兒子輔佐馬家帝王,何苦啊。

大王帶一幫寧朔軍來京城,是來送人頭的嗎?

他們忠心擁護馬家江山,守護百姓,面對外邦,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沒有死。

來了一趟京城,全死在了大成人手裡,對他們來說難道不是一種諷刺麼?

估計除了王儇(章子怡 飾)之外,有心之人都會替蕭綦不值吧。

蕭綦的離開是大愛,還是厭倦那嗜血的皇位

成功阻止了王藺和宋懷恩的謀反,蕭綦對大成的忠心,有目共睹。

他想當攝政王,估計沒多少人會反對。

士族和一幫官員,嚇破膽得嚇破膽,哪裡還敢吱聲。

就算像溫相這樣忠心於大成,不肯妥協的人,2次看到蕭綦對大成的擁護,也不會再反對的。

哪怕不當攝政王,好好當他的豫章王也不錯。

虎視眈眈的忽蘭王還沒解決,蕭綦的卸任,真不像他的風格。

如果說,蕭綦是為了胡大他們,才解甲歸田的,尚能接受

宋懷恩是坐在他夢寐以求的皇位上死的,悽然說一句:帶我回寧朔吧,哥,我再也不想來京城了。

聽著太讓人心酸了,蕭綦流著淚看他,看他背後的皇位,似乎恨極了這讓無數人瘋狂的位置。

這一切都是因為來京城,離這皇位太近,才發生這麼多的悲劇。

滋生厭倦官場,厭倦這一切,想遠離京城的想法。

這樣的蕭綦(週一圍 飾),離開京城,回到寧朔,為死去將士養育孤兒,也能接受。

可正劇裡,沒有描寫他到底為何離開,光靠猜確實很累,五花八門的想法。

更多人還是認為,蕭綦是為了王儇放心,才離開的京城

只要蕭綦有兵權在,就會威脅到馬家的江山。

王儇作為馬家死忠粉,寧願讓襁褓中的靜兒當皇上,自己哥哥輔佐,也不放心蕭綦來。

所以,才替大王感到不值。

突然有一種錯覺,王儇和蕭綦代表著:士族和寒門。

王儇成功把蕭綦折騰回了寧朔,讓士族贏得了勝利。

在你的心裡,覺得大王是厭倦了,還是因為王儇離開京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