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曾經的主流相聲演員馮鞏,也稱得上是不同於郭德綱的大師

菜單

曾經的主流相聲演員馮鞏,也稱得上是不同於郭德綱的大師

曾幾何時,出現了相聲界的“分門別類”,兩個“幫派”:主流相聲演員和非主流相聲演員。

相信大家都知道,提出者就是現在大紅大紫的郭德綱。

郭德綱的舊事咱就不提了,總而言之,他當年就是因為想進“主流相聲”,多次無果,才奮而自己“揭竿而起”,用另外的方法打開了通往成功的大門。

為了凸顯自己與“主流相聲演員”不同,曾經也“踩”過主流相聲演員。其實現在看來,這還挺矛盾。

那當年,德雲社無人站臺的時候,是郭德綱口中“主流相聲演員”的領軍人物:馬季先生,為他賜字。

而後,郭德綱諷刺“主流相聲”,則是有“春晚舞臺上,500人群口相聲,洋車拉上來一位,張口:我想死你們了”的段子,而諷刺的正是馬季的得意門生之一:馮鞏。

其實,“主流”和“非主流”,現在來看,則是“傳統相聲”和“新派相聲”的區分。

傳統相聲藝人,依舊保留著基本功的修煉,也會在舞臺上表演雖然不怎麼逗樂,但是非常見本事的段子,例如貫口、鼠來寶等,或者學一下戲曲,總之沒幾年下不來。

而新派相聲演員,則重在創新,輕基本功。大部分的新派相聲演員,接受的傳統相聲技藝的學習和練習很少,也不會使“大活”,也被郭德綱說是:“相聲好騙”。

其實馬季先生在推廣新派相聲的時候,以他自己的功底,依舊展示了深厚的傳統藝術功力。大家所熟知的春晚相聲《宇宙牌香菸》,就展現了類似傳統相聲《地理圖》中的貫口。而且操著地方口音,在臺上抽菸,硬說也算是“俗”吧?

但是,不得不說,相聲這個藝術種類,早前受眾很少,也收到地域限制。而新派相聲之所以能夠被大眾所熟悉,還是因為媒體的發展,電視的普及。

那麼,區別於“街頭賣藝”或者“劇場買票”,新派相聲需要在電視上面向更廣的人群,自然在立意上要求要高很多。這也是“主流相聲”和“非主流相聲”的區別:前者用郭德綱的話叫“要有教育意義”,而後者則只想讓聽眾能笑或者聽著過癮。

但是,在郭德綱走進大眾視野之前,馮鞏和牛群搭檔的新派相聲,不得不說是“上上之作”。兩人先是變更了傳統相聲的“一捧一逗”模式,改成“兩人皆逗”。而在內容上,既有傳統包袱的使用,又結合現實立意明確。

例如《點子公司》,傳統相聲就有類似的《批三國》,而內容則完全反應當代趨勢變化。

又如《小偷公司》,諷刺臃腫體制。

再說《瞧這倆爹》,則是反映了當代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

如果我們聽郭德綱的相聲,會笑的前仰後合,因為他的相聲無所不用其極,內容誇張,並且夾雜著“汙”,自然效果明顯。而馮鞏的新派相聲,不會讓你笑的那麼歇斯底里,但是卻發現所言所語都在自己身邊,極易帶入,相當於是“會心一笑”。

當然,馮鞏和牛群的搭檔早早的就結束了。馮鞏堅持相聲一段時間後,也轉戰小品類目。

要說馮鞏是“小品大師”,恐怕一定有不少人反對。但是,就憑馮鞏早年的相聲,稱之為相聲大師,其實並不過分。

馮鞏和郭德綱,使得是不同的“活”,同為大師,也是理所應當。不同的路數,就如同不同的藝術展現方式,各有千秋,自然不能一概而論了。

要說有什麼最可惜,那就是郭德綱以及他的德雲社旗下眾多演員,一直還活躍在第一線,“傳統相聲”的形式還在發揚光大。而馮鞏的新派相聲,卻只在出現在回憶裡。牛群復出失敗,馮鞏也幾乎不再臺前露面,還有很多“領導工作”要去做。

若說馮鞏的相聲好聽耐聽,能站出來支援的,恐怕也就暴露了自己的年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