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宋朝將軍射3箭全射歪,當場被遼軍嘲笑,仔細看後,遼軍直接撤退

菜單

宋朝將軍射3箭全射歪,當場被遼軍嘲笑,仔細看後,遼軍直接撤退

中國歷史上的“神箭手”不少,從春秋時楚國的養由基,到漢朝的李廣,都是難得一見的神射手。·人們形容這些,往往都會用“百步穿楊”這個成語。到了宋朝,隨著朝代的衰落和神臂弓等弩機的裝備,神箭手似乎越來越稀少。但是,他們並沒有絕跡,至少還有一個人可以當得起“大宋神箭手”的稱號,這個人就是何灌。

宋朝將軍射3箭全射歪,當場被遼軍嘲笑,仔細看後,遼軍直接撤退

何灌是開封人。在那個重文輕武的時代,他卻沒有向很多人一樣在詩詞歌賦中找前途,而是專門研究騎射。他的力量大,弓的份量也足,所以射出的箭勢大力沉。後來他通過了武選的考核,成了一名正式的軍官。

由於實力強悍,他很快就被提拔為火山軍巡檢,成了邊境上的一員武將。這個時候,武將是非常難當的。自從澶淵之盟後,宋遼兩國表面上一團和氣,但是遼國經常幹越境打劫這個勾當。為此,何灌親自劃定警戒線。一旦遼國人越界,他絕對不會手軟。

一天,遼國人上千人再次打著“取水”的幌子越過邊境。何灌得報,立即拿了弓箭翻身上馬,迎著遼國騎兵就衝了過去。面對數十倍於己的敵人,何灌毫無懼色,每每手起箭發,對面必有一個人落馬!

宋朝將軍射3箭全射歪,當場被遼軍嘲笑,仔細看後,遼軍直接撤退

但是,敵人的數量實在太多,一個一個的射殺根本殺不完。何灌於是改變策略,“嗖”的一聲又射出一箭。但是讓人奇怪的是,這一箭並沒有射死任何一個敵人。遼國士兵以為是何灌射偏了,都發出了嘲諷的大笑。而何灌並不驚慌,“嗖嗖”兩聲,又放出了兩支箭。

遼軍首領回頭看去,不禁大驚失色:原來在身後的一塊大石頭上,三支箭歷歷在目,每一支箭都射穿了石頭!很顯然,這三箭是何灌故意射偏的。如果他要是真的瞄準遼兵頭目,恐怕幾個人都不夠他射的。但是宋遼兩國承平已久,沒有必要輕啟戰端。何灌示威,意在讓敵人知難而退。遼軍頭目顯然也明白這一點,於是立刻命令手下掉頭返回。留下的只有一個傳說:大宋火山軍巡檢是個不遜於飛將軍李廣的神箭手!

這個傳說,在此後的三十年中越傳越邪乎,遼人根本不敢越雷池一步。後來遼國一位姓蕭的太師來到宋朝,碰到了何灌,對他肅然起敬。

宋朝將軍射3箭全射歪,當場被遼軍嘲笑,仔細看後,遼軍直接撤退

除了遼國人,西夏人也被何灌嚇破了膽。何灌曾經在河東為將,與西夏兵遭遇。何灌抬手一箭,只見箭簇帶著風聲,從前邊一個人的胸口貫甲而入,又從後面透甲而出,其威勢不減,直接又射死了後邊的一個人!這份能力,當真是震人心魄。西夏人不敢繼續向其,於是害怕得撤兵了。

戰場上的何灌勇冠三軍,治理地方仍然是個實幹之才。他曾經擔任威州刺史,承接了朝廷運送三十萬石糧食去並塞三州的任務。陸路運糧是一件費心勞力又浪費嚴重的事兒,往往糧食運到地方,會損耗掉一多半。何灌在審時度勢之後,向朝廷進言:水路運糧河水太淺,陸路運糧損耗嚴重,不如將運輸的成本摺合成錢,加價沿途收購糧食。僅這一項,就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的錢財。

宋朝將軍射3箭全射歪,當場被遼軍嘲笑,仔細看後,遼軍直接撤退

何灌還非常注重水利。何灌曾受命知岷州,他啟動工程,引邈川水入渠,灌溉了千頃曾經的荒地。河湟地區的百姓享受到了便利,稱這條引水渠為“廣利渠”。

何灌軍事生涯的轉折點,出現在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此前,為了拱衛開封,朝廷將大量的軍隊集中在黃河北岸的黎陽,交由宦官梁方平帶領。這其中,就包括何灌。此時的何灌雖然名聲在外,手下也有兩萬部隊,但大部分都是新招募的人員,沒多少戰鬥力。何灌覺得將所有兵力集中於此,萬一不利就會兵敗如山倒,於是向宰相白時中建議自己帶一支軍隊掩護,結果這個意見不被採納。

梁方平曾經在山東一帶鎮壓過農民起義,按說不是一個不堪一擊的人物。可誰知面對金兵,他卻變得畏敵如虎,金兵的先頭部隊兩千人剛一渡河,他立刻就逃跑了!主帥逃跑,仗自然就沒法打了,全軍也跟著敗退。何灌獨木難支,也只能跟著敗退。黃河南岸,再也沒有一個人能阻擋金軍的攻勢,金兵很快就開始正式攻打汴梁城。

宋朝將軍射3箭全射歪,當場被遼軍嘲笑,仔細看後,遼軍直接撤退

梁方平如何,史書沒有交代。但是何灌雖然潰敗,仍然不忘朝廷,一路回到京城開封,要求面見皇帝陳述意見。可宋欽宗沒有見他,反而讓他帶領一支部隊把守京城西部。可以想見,何灌作為一名沙場宿將,雖然兵敗,卻也應該看到了金兵的實力。他此時想要提出的意見,應該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很無奈,宋朝就是這樣一個朝廷,打仗可以聽文官的,可以聽宦官的,可唯獨不能聽武將的。至此,何灌和開封城的命運已經註定。

後來何灌背靠城牆,與金兵大戰了三天,受了重傷。最後他終於不支,死在了陣前,時年63歲。何灌死後,宋欽宗同意了金兵的議和條款,賠償了大量的金銀,總算給自己討來了一年的殘喘之機。但是,宋朝對武將的態度沒有變,朝廷整體仍然羸弱不堪。很快,金軍捲土重來,俘虜了徽欽二帝,北宋滅亡。

有句老話,叫“北宋缺將,南宋缺相”,其實並不盡然。北宋的名將燦若星辰,強如何灌,也不過是宋朝將星中並不十分耀眼的一個。但是,他的威名遠播遼國和西夏,也確實讓人無法小覷。只不過在宋朝那種極端重文輕武的風氣影響下,武將出身的人註定沒有前途,只能在戰爭中充當炮灰。甚至那些外行的指揮官們下錯了命令,他們也只有執行的份。在國防上讓外行領導內行,這也就是宋朝滅亡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