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東漢末年是四國並存, 為何羅貫中只寫了三國? 被忽略掉的是哪國?

菜單

東漢末年是四國並存, 為何羅貫中只寫了三國? 被忽略掉的是哪國?

羅貫中寫的小說《三國演義》確實是非常精彩,但是不要忘記再精彩的小說也不能當成歷史去看,確實在東漢末年與魏蜀吳三國政權同時並立的還有第四個政權那就是割據遼東的公孫家族,而羅貫中之所以把公孫家族抹去,其實這裡面的情況很複雜。

東漢末年是四國並存, 為何羅貫中只寫了三國? 被忽略掉的是哪國?

遼東霸主公孫家族的形成和崛起

遼東霸主公孫家族是依靠第一代建立割據遼東政權的遼東太守公孫度而崛起,公孫度本是遼東襄平(現今遼寧遼陽)人,其父公孫延因在家鄉犯事,為了躲避官府追捕,帶著全家遷徙到了玄菟郡(現今遼寧撫順一帶)。

公孫度成年後在玄菟郡當了一個小吏,後來偶然與玄菟太守公孫琙相識,公孫琙早年有一兒子名公孫豹,但是十八歲時就英年早逝了,公孫度與公孫豹外貌和體型十分相似,而且最關鍵的是公孫度小的時候就叫公孫豹,因此公孫琙十分喜愛他,而且覺得和他這麼有緣,就把他認成自己的兒子,將他收養於家中,並花錢供他讀書,還花錢給他娶媳婦。

可以說公孫度雖然跟著父親逃離家鄉,卻也是就此因禍得福,遇到了貴人,也為他日後稱霸遼東奠定了基礎。

東漢末年是四國並存, 為何羅貫中只寫了三國? 被忽略掉的是哪國?

公孫度雖然遇到了貴人公孫琙,他被公孫琙當成親兒子一樣收養起來,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沉迷於官二代的享受,他反而藉助公孫琙供他讀書的機會發奮學習,同時還注重利用公孫琙的關係結交人脈,也因此才有了後來有人推舉他出來當官的事情。

公元169年朝廷下詔推舉有才學的人出來當官,作為玄菟太守公孫琙的養子,還勤奮好學的公孫度就被人推舉出來當官,公孫度先是被任命為尚書郎,後來又升任冀州刺史,可以說升任為刺史的公孫度已經是青出於藍勝於藍了,他的官比養父公孫琙還要大一級了。

不過公孫度以一郡小吏被太守喜愛收為養子的出身下成為一州之刺史,當然會惹來不少人眼紅和嫉妒,因此公孫度的冀州刺史沒幹多久,就被人故意傳播謠言給罷免了。

東漢末年是四國並存, 為何羅貫中只寫了三國? 被忽略掉的是哪國?

現代聽起來不可思議,謠言還能讓當官的被免職,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東漢對於地方官有一種特殊的制度,就是每年年底會召集一些百姓代表,應該都是那些有身份地位且富貴的人,讓他們來對本地父母官的一年政績做出評價,如果該官員評價過低就會被朝廷罷免。

要知道在漢朝那個時代還是很重視門第出身,公孫度出身低微,以郡守養子的身份入仕為官,還當上了州刺史這麼大的官職,當然有很多人眼紅和嫉妒,因此這些人就故意不公正的去評價公孫度,導致他最終罷免了官職。

到了190年,東漢已經徹底亂套,西涼軍閥董卓入京把持了朝政,董卓手下有一員心腹大將名叫徐榮,這個徐榮是個狠人,在各地諸侯討伐董卓時,曾先後擊敗了曹操和孫堅兩大能人,尤其是汴水之戰,徐榮險些射殺曹操,全靠曹洪拼死保護曹操才脫離險境。

就是徐榮這麼一個狠人,他也成為了公孫度的第二位貴人,徐榮是玄菟郡人,他也是當初公孫度刻苦讀書學習時的同窗好友,當時徐榮看公孫度被罷官賦閒,於是向董卓推薦了公孫度出任遼東太守。

東漢末年是四國並存, 為何羅貫中只寫了三國? 被忽略掉的是哪國?

遼東郡的治所就在公孫度的老家襄平,公孫度這也算是衣錦還鄉了,但是襄平人都知道公孫度家族在本地並非豪門世家,他家裡還因為犯事跑到玄菟郡去了,他是靠給給人家當養子入仕為官,被罷官之後又是走後門託關係抱了董卓大腿才混了一個遼東太守的官職,所以襄平本地人主要是當地的豪門世家當時十分瞧不起公孫度。

因此公孫度當上遼東太守之後也十分不好混,當地的名門世族排斥他,連襄平縣令公孫昭都瞧不起他,公孫昭為了羞辱公孫度,故意徵召公孫度的長子公孫康出來擔任伍長之職,伍長是漢朝軍隊中最低階的軍官,與其說是軍官不如叫兵頭,只能管五名士兵,就相當於現代軍隊的班長一樣。

要知道漢朝當官是看家族出身的,老爹的官職越高,兒子獲得的官職也相對會高一些,公孫度乃是堂堂遼東太守,他的兒子公孫康去被人徵召去當兵頭,這不是對他的羞辱嘛,因此公孫度得知公孫昭敢徵召自己的兒子當兵頭的事後十分生氣,他也決定藉此機會得收拾整頓一下遼東的豪門世家,他受夠了。

東漢末年是四國並存, 為何羅貫中只寫了三國? 被忽略掉的是哪國?

公孫度的手段很殘暴,那就是以殺立威,公孫度先是找藉口將公孫昭抓起來,並在襄平鬧市將他當街活活打死,隨後牽連公孫昭的家人,將其全家在鬧市誅殺,隨後公孫度又開始隨便給遼東的豪門世家安排罪名,然後將他們滿門誅殺,當時被公孫度誅殺的遼東豪門世家足有一百多家,被殺者多達數千人。

之後公孫度發現董卓被呂布所殺,其集團被瓦解了,東漢政權更加混亂,於是他決定割據遼東,因此很快公孫度就召集官員,凡是不肯順從他的官員全部和那些豪門世家一樣被誅殺了,公孫度這一套以殺立威整的遼東人心惶惶,遼東的人也都明白了,只有順從臣服公孫度才行,於是很快遼東就成了公孫度的私人王國,被他所割據。

公孫度為了統治遼東採取了殘暴的手段,這也給他在歷史上留下了惡名,陳壽在《三國志》中就評價他為“殘暴不節”,不過這些惡名對於公孫度來說無所謂了,很快公孫度又想透過武力手段準備吞併玄菟郡。

東漢末年是四國並存, 為何羅貫中只寫了三國? 被忽略掉的是哪國?

當時中原混戰,曹操和袁紹等實力強勁的軍閥正忙於爭搶地盤,他們無暇顧及關外遼東的公孫度,而公孫度也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的實力不足以參與爭奪天下,於是他改為打起了朝鮮半島的主意。

玄菟郡是漢武帝征服衛氏朝鮮之後設立的行政區,最開始玄菟郡治所在朝鮮夫租城(現今朝鮮咸鏡南道咸興市),到了東漢末年治所才改到了現今遼寧撫順一帶。

公孫度曾在玄菟郡當過小官,因此熟知玄菟郡的情況,於是他很快佔據了玄菟郡,在佔據玄菟郡之後,公孫度又趁勢出兵朝鮮半島,使得朝鮮半島的扶餘國和高句麗臣服於他,之後又向西攻打遼西的烏桓。

至此公孫度奠定了稱霸遼東的基業,在《三國志》中記載公孫度僅一句話“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這一句話雖然說得簡單,但是也看出了當時公孫度的勢力強盛。

東漢末年是四國並存, 為何羅貫中只寫了三國? 被忽略掉的是哪國?

既然公孫度擁有了如此強大的實力,自然也就助長了他的野心,此後公孫度在中原大亂的情況下,他自封為遼東侯、平州牧,並趁機渡海收取了山東東萊各縣,在東萊設營州,並派刺史負責經營東萊等地,以為未來他能趁亂進取中原的踏板。

此後公孫度更是在遼東設立自己的祖廟,追封祖父和父親為侯爵,平日出行公孫度的儀仗也與皇帝沒太大區別,他還特意在自己的帽子上加九條玉串,並讓自己的衛兵頭戴旄帽稱之為羽林軍,再加上營建類似於太廟的祖廟,這一切都使得公孫度在遼東來說與皇帝沒有太大區別。

割據江淮地區的軍閥袁術曾經稱帝並建年號,公孫度與袁術的區別可能就在於沒有明目張膽的稱帝,而公孫度這一切行為比袁術稱帝還早了好幾年。

此後公孫度就一直老實的待在遼東靜觀中原之變,公孫度其意也很明顯,他想儲存實力之後渾水摸魚,這也是他的策略。

東漢末年是四國並存, 為何羅貫中只寫了三國? 被忽略掉的是哪國?

公孫家族只是地方割據政權且三代而亡,與魏蜀吳不可同日而語

曹操曾以東漢朝廷的名義徵調公孫度到中央出任永寧鄉侯、武威將軍,其實曹操此舉也是在測試公孫度的態度,是否願意歸順自己,公孫度對於曹操的加官進爵十分不屑,接到曹操送來的印綬之後,公孫度輕蔑的說:我王遼東,何永寧也!

這意思就是說我在遼東稱王稱霸,要當你那破永寧鄉侯有什麼用。因此公孫度十分乾脆地拒絕了曹操徵召,曹操也由此看出公孫度野心不小,但當時曹操卻無暇顧及他,只能默許公孫度繼續稱霸遼東。

此後公孫度依然注重發展遼東,為自己將來能走出遼東稱霸中原打基礎,不過很可惜老天卻不給他機會了,公元204年公孫度病逝,其長子公孫康接位。

東漢末年是四國並存, 為何羅貫中只寫了三國? 被忽略掉的是哪國?

公孫康接替父親成為遼東太守之後,對待曹操的態度依然是“恃遠不服”,不過公孫康接位不久就遇到了一件麻煩事。

割據冀州的軍閥袁紹在官渡之戰被曹操打敗後抑鬱而亡,他的長子袁譚和幼子袁尚爭位,曹操利用兄弟不和趁勢攻之,袁譚戰敗被殺,曹操派大將張遼安撫海濱一帶,曹操早就瞅公孫家族佔據東萊設定的營州不順眼,於是授意張遼順道攻取了營州,至此公孫度經營多年的東萊各縣被曹操所佔。

因此公孫康對曹操十分不滿,他想趁曹操攻打袁尚之際帶四萬大軍圍攻鄴城,幸虧被他手下謀士勸阻了,否則曹操很可能直接滅了他。

後來袁紹的次子袁熙和三子袁尚被曹操打的很慘,投奔了烏桓蹋頓單于,結果曹操派大將張遼發動白狼山之戰,張遼直接臨陣斬殺了蹋頓單于,徹底攻滅了烏桓,袁熙和袁尚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就想到了投靠遼東公孫康。

東漢末年是四國並存, 為何羅貫中只寫了三國? 被忽略掉的是哪國?

袁熙和袁尚投靠公孫康讓常年不參與中原征戰的遼東突然成為了當時的聚焦點,曹操的部下都建議曹操趁此機會發兵攻打公孫康把遼東也佔過來,但是當時曹操剛剛平定河北,實力損耗也比較大,而且公孫康從沒有在正面和曹操撕破臉,即便張遼攻取了營州,這口氣公孫康也忍了下來。

因此曹操認為公孫康只是想割據遼東,無意參與中原混戰,如果他敢收留了袁熙和袁尚那勢必會成為下一個被曹操攻打的目標,這樣也就與公孫家族想割據遼東的戰略意圖相違背。反而如果曹操真率兵去攻打遼東,那才會使得袁熙、袁尚與公孫康互相抱團對抗曹操,這樣反不利於曹操,所以曹操沒有聽取手下的建議去攻打遼東,而是放任袁熙和袁尚去投奔公孫康,他也是想借此看看公孫康的態度。

果然公孫康確實不敢正面得罪曹操,再加上袁熙和袁尚也不是真心投奔,他們兄弟倆看曹操沒有繼續追殺過來,於是就起了除掉公孫家族霸佔遼東以圖東山再起的想法,公孫康一面不敢得罪曹操,一面也知道袁氏兄弟投奔自己居心叵測,因此公孫康搶先一步佈局誅殺了袁氏兄弟,隨後公孫康命人將袁熙和袁尚的腦袋送給曹操並請降。

東漢末年是四國並存, 為何羅貫中只寫了三國? 被忽略掉的是哪國?

這就是代表著公孫康向曹操投降了,因此曹操以東漢朝廷名義冊封公孫康為襄平侯、左將軍,因此公孫康是名義上向曹操投降了,曹操只是礙於遼東偏遠沒有徵伐他,公孫康家族至於曹魏就像羈縻州一樣,名義上歸順接受冊封,但實際上自身擁有高度的自治權力。

公孫康此後對曹操很是臣服,孫權曾經派遣使者渡海與公孫康取得聯絡,希望兩家結盟共同對抗曹操,但是公孫康知道這不過是孫權挑事的計謀,他如果真起兵對抗曹操,孫權遠在南方未必能對他有幫助,所以公孫康拒絕了孫權的同盟要求,並且為了不讓曹操疑心,公孫康特意斬殺孫權的使者以安曹操之心。

至此曹操也相信公孫康不會有異心,只要公孫康名義上保持歸順,就算讓他在遼東當土皇帝又有何妨,因此曹操不再拿公孫康當成問題,也因此遼東沒有捲入混戰之中。

此後公孫康去世,他去世的時候由於兩個兒子公孫晃和公孫淵年幼,因此部下推舉他的弟弟公孫恭為繼承人。

東漢末年是四國並存, 為何羅貫中只寫了三國? 被忽略掉的是哪國?

公孫恭接位之後已經正式進入了曹魏時期,曹操的兒子也就是魏文帝曹丕冊封公孫恭為車騎將軍、平郭侯、假節的待遇,這個身份地位可謂是非常高了,公孫恭沒有父兄那般大志,因此他很樂於臣服曹魏,接受冊封,並且還把公孫康的長子公孫晃派到曹魏的都城洛陽去當質子,可以說公孫恭在位時是規規矩矩、老老實實。

後來公孫康的次子公孫淵野心很大,他覺得叔叔公孫恭太窩囊了,於是公元228年公孫淵暗中積蓄力量脅迫叔叔公孫恭讓位並將之囚禁,他成了公孫家族的掌舵人。

這時候已經是曹丕的兒子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間了,曹魏聽聞公孫恭被侄子公孫淵囚禁,謀臣劉曄曾勸曹叡藉此機會征討遼東,但是曹叡卻不想大動干戈,於是他冊封了公孫淵為揚烈將軍、遼東太守。

公孫淵這個人很有野心,他一面臣服於曹魏,一面又暗中示好孫權,終於已經建立吳國的孫權決定接納公孫淵,孫權不顧重臣張昭、顧雍等人反對,派遣使者攜帶大量金銀財寶去遼東冊封公孫淵為燕王。

東漢末年是四國並存, 為何羅貫中只寫了三國? 被忽略掉的是哪國?

結果當孫權的使者真來了,公孫淵反而害怕了,畢竟當時曹魏十分強大,孫權還是離自己很遠,他和老爹公孫度的想法是一樣的,認為公孫家族真要和曹魏打起來,孫權恐怕遠水救不了近火,但是公孫淵又十分貪圖孫權的使者帶來的大量金銀財寶,於是公孫淵斬殺了孫權的使者,吞沒了孫權送來的金銀珠寶,然後還將使者首級交給曹叡,向曹叡表忠心。

曹叡看到之後果然很高興,下旨立刻加封公孫淵為大司馬並晉爵樂浪公,可憐孫權三番兩次被公孫康父子戲耍,白搭了使團成員的性命和大量金錢。

聽聞曹叡要給自己加官進爵,公孫淵也十分高興,他還很慶幸自己玩的一手好手段,把魏國和吳國兩大強國耍的團團轉。

但是曹魏的冊封使團一來卻讓公孫淵做賊心虛了,因為曹叡派來的使團成員都是高大魁梧的猛士,因此公孫淵疑心曹叡是想表面安撫自己,實際想派這些人抓走除掉自己,於是公孫淵對冊封使團極其防備,並侮辱了使團成員。

東漢末年是四國並存, 為何羅貫中只寫了三國? 被忽略掉的是哪國?

這讓曹叡十分生氣,於是曹叡派幽州刺史毋丘儉帶兵帶聖旨去遼東征召公孫淵到都城洛陽來解釋這些事,這時候公孫淵卻認為曹魏還是猜忌自己獨霸遼東,於是想除掉自己,因此公孫淵拒絕接受曹叡徵召,並派兵攻打毋丘儉。

毋丘儉畢竟沒有準備倉皇應戰,很快公孫淵就擊退了毋丘儉,這時候公孫淵也膨脹了,既然索性撕破臉,那就打起來吧,公孫淵與曹魏撕破臉之後,他就自立為燕王,並籠絡周邊的少數民族政權,希望利用他們來抵禦曹魏。

同時很幽默的是公孫淵還厚著臉皮派使者去吳國聯絡孫權,主動稱臣歸附,史書沒有記載當時孫權是什麼心情,畢竟公孫家族已經耍了他兩次了,但是他還是接受了公孫淵的歸附,只不過實際上他並沒有對其進行任何幫助,純粹是坐看曹魏和公孫淵開戰。

曹叡派太尉司馬懿率大軍攻打遼東,想一想公孫淵怎麼可能是司馬懿的對手,因此很快公孫淵就被司馬懿壓制的龜縮在襄平城內,在被司馬懿圍困期間,公孫淵兩次派人道歉求和,司馬懿卻知道此次正是解決公孫家族的大好機會,因此他不會給公孫淵機會,直接拒絕求和。

東漢末年是四國並存, 為何羅貫中只寫了三國? 被忽略掉的是哪國?

公元238年司馬懿攻克襄平,公孫淵想帶著兒子公孫修突圍去投奔孫權,結果被抓,隨即司馬懿下令將公孫淵父子及遼東所有屬官全部斬殺,同時下達屠城命令,將襄平城內15歲以上男子全部屠殺,但是司馬懿唯獨釋放了被公孫淵囚禁的公孫恭。

公孫淵是一個典型類似於呂布似的反覆無常之人,他的反覆無常不僅葬送了祖、父奠定的遼東基業,還坑害了自己的哥哥公孫晃。

前面說過公孫晃早在公孫恭時期就到洛陽當質子,當公孫淵囚禁公孫恭時,公孫晃就知道弟弟不會安分,於是上書給曹叡說公孫淵遲早會反,請求他儘快誅殺公孫淵,但是曹叡卻不置可否,結果公孫淵起兵後,曹叡卻把此前一再提醒自己的公孫晃賜死,可以說公孫晃被弟弟公孫淵坑的很慘。

隨著公孫淵被殺,公孫家族割據遼東五十餘年的局面也終於結束,而遼東也徹底被納入曹魏版圖。

這裡再多說一點,司馬懿平定遼東之後,由於當時鮮卑族慕容部的先祖莫護跋曾幫助司馬懿平定遼東,因此司馬懿表其功請魏國冊封其為率義王,並允許他鎮守遼東,這也是後來西晉時期五胡亂華鮮卑慕容氏建立燕國的基礎,可以說司馬懿的這一任命還間接葬送了自己子孫後人建立的晉朝。

東漢末年是四國並存, 為何羅貫中只寫了三國? 被忽略掉的是哪國?

羅貫中之所以在《三國演義》小說中抹去遼東政權也是有自己的原因,公孫家族自始至終沒有人建國稱帝,魏蜀吳三國人家都是走過正式程式建國稱帝的,雖然公孫度時期他的一切生活與皇帝無異,但畢竟還差一道正式公開的程式,而公孫淵後來反叛自稱燕王,也只是稱王而沒有稱帝,因此公孫家族雖然割據遼東五十餘年,但也只是割據政權,而且名義上公孫家族還投降了曹魏,接受了曹魏冊封,所以在名義上公孫家族與魏蜀吳三國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而且遼東政權遠離中原紛爭之地,如果小說去寫公孫家族的話,從何下筆,遼東與小說中的主幹劇情交集很少,羅貫中側重點是描述三國,既然遼東都遊離三國之外了,那寫遼東也沒有意義,因此為了小說劇情架構,羅貫中只能對遼東割據政權一筆帶過。

所以公孫家族建立的遼東政權與魏蜀吳三國不可同日而語,再加上小說劇情發展需要,因此羅貫中只能淡化遼東政權,將其一筆帶過。

東漢末年是四國並存, 為何羅貫中只寫了三國? 被忽略掉的是哪國?

寫在最後

其實在東漢末年像公孫家族這樣常年割據的地方政權還有不少,比如交州霸主士燮家族,其家族也割據統治了兩廣以及越南北部、中部地區四十餘年,直到士燮去世後交州才被孫權正式納入吳國版圖。

士燮家族的狀況其實和公孫家族很相似,其實割據政權沒有建國稱帝,在名義上就談不上算是國家。如果這麼詳細寫的話,那就不是《三國演義》了,要知道小說的主要事蹟就是圍繞魏蜀吳三國之間展開,況且羅貫中寫的是小說,又不是史料,沒必要去記載那麼詳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