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菜單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電影《我心飛揚》買遍熱搜依舊撲街,孟美岐復出失敗。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周震南父親的“爛尾樓”事件再出後續,因加收電費被網友怒斥。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幾位“國民C位”的新聞,遠離了舞臺和彩虹屁,日趨透出慘淡的氣息。

選秀已被叫停許久,除了偶爾蹦出的這些熱搜,大眾似乎已經忘了曾經光芒萬丈的愛豆們。

但,前陣子的一條熱搜卻勾起了人們對C位的回憶——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答案顯而易見。

蔡徐坤級

的流量,或許還有再現的可能;但

蔡徐坤式

的偶像,卻已經失去了誕生的條件。

2021年轟轟烈烈的“打榜倒奶門”,讓畸形發展的內娛偶像產業被攔腰斬斷、提前入土。

且恰如我們所見,自《偶像練習生》《創造101》後,本也再無人能複製2018年的熱烈。

輝煌落幕,土壤不再。

空留下一個個粉絲以血淚投出的偶像們,遊蕩在冷寂的娛樂圈,繼續演繹著這段內娛的C位消亡史。

流量的詛咒

這代不算空前卻已經絕後的偶像,詳述起來頗有難度。

反倒得從一個如今人人喊打的階下囚談起,才算個頭緒——

吳某凡。

2014年,他脫離原組合EXO回到國內發展,隨後同隊的另外三人陸續轉戰內娛,形成了內娛“頂流”的第一波力量。

而他們的崛起,則再度強調了韓式偶像在內娛的市場潛力。

這股力量又暗暗積蓄了數年,在2018年的《偶練》迎來厚積薄發。

而這一爆發,便是極盛。

當年偶像選秀的風頭,幾乎是當年《超女》效應的跨時代復興,唯一不同的只是,如今的流量遠比當年要更值錢、更兇悍。

於是,在這場狂熱降溫後,娛樂圈多了一個蔡徐坤。

蔡徐坤在娛樂圈混得有多開?

如城市小廣告般貼遍網際網路的飯製成績單,或許可以略證一二。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而更直觀的證據是,只有小部分秀圈人士,才有可能認識和蔡同一批出道的隊友。可絕大多數網友,即便沒聽過《情人》也總會哼兩句“雞你太美”。

僅就知名度上,蔡徐坤無疑是頂流時代餘暉的承接者。

不過,熱度既能捧人,也容易灼人。

幾位流量前輩們不單創造了一個製造流量的龐大粉圈,

也留下了一個關於流量的“詛咒”。

2018年4月24日,蔡徐坤的一條微博攀上熱搜,卻因為內容遭到群嘲——

人們無法理解,為什麼染髮也能成為令百萬人狂熱的“福利”。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這是大眾與飯圈思維的一次交鋒,也是蔡徐坤遭遇的首個風波。

就在他出道後第18天。

而此後他的事業裡,這一詛咒始終如影隨形。

2019年2月,蔡徐坤成為NBA的新春賀歲形象大使,引發網友不滿,進而掀起了浩浩蕩蕩的“籃球風波”。

同月,他的一條微博被粉絲刷到轉發破億,從而揭露出一條資料造假的灰色產業鏈,甚至驚動了官媒下場。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再到去年演唱會代理公司惹出的違規事件,“先付費後發歌”事件中被豎作反面典型等。

蔡徐坤除了是流量的吸鐵石,彷彿也成為了“風波收藏家”。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賽時的風光無限與賽後的非議重重,粉絲的熱烈追捧和大眾的質疑乃至厭惡,在他身上形成了巨大的割裂。

而這種現象,其實也非個例。

《創4》的C位劉宇,《青你2》的C位劉雨昕。

流量和爭議度雖然都差了巨C一截,卻頗有殊途同歸之感。

前者,出道幾天後便陷入了學歷造假的疑雲。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此後出現的諸如漢服科普出錯、書法寫得醜等翻車現場,也被群嘲和“國風美男”的人設不符。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後者,則是出道以來就不斷地有人對她的外貌、過往等進行攻擊。

還有引發熱議的粉絲集資事件,更激化了大眾的反飯圈情緒。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流量的詛咒,無差別籠罩在偶像們的頭頂。

不過,為什麼最典型的是他們?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三位C的性格在某種程度上十分類似——

習慣性隱藏自我,偶像包袱重,低調審慎,完美主義。

蔡徐坤,是絕對不接受對自己失去掌控。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劉雨昕,連在臺下都不曾放鬆自我管理。

至於劉宇,在《創4》的媒體見面會上,他曾經受過飄同事的刁難——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而從劉宇的回答中不難看出,他已經將“端著”視為了自己真實的一部分。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這種性格,和需要打造精緻幻象的偶像身份是天生適配的,這是完美主義交予他們的勝券。

可,滴水不漏又必然帶來代價。

其實細想,上述那些“黑料”且不說真實性,比起去年地動山搖的內娛塌房,多數還記不上大過。

但若是與他們需要營造的幻象相比,任何錯漏都足以推出“能力配不上位置”的論斷。

流量詛咒的實質,是擁有多大量級的流量,就會招致多大程度的質疑。

而這種質疑是無法輕易解決的文化差異產物——

韓式偶像工業對於國內受眾,本就是一種近乎點金術的魔法,在傳統娛樂圈生態看來或許並無藝人資質的愛豆,經由它就有機會躋身巨星。

可在偶像文化根基不深的國內,這種逆天改命卻無法服眾。

C位們的實力除了能讓粉絲買單,真堪擔“民選”二字嗎?

經歷過傳統巨星時代的觀眾,不願意為金錢砌出的偶像買單,更何況理性失守的粉圈每一刻都在刺激著他們的怒火。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於是,審視、糾察、批判乃至推翻,成了對待C位的普遍立場。

而不得不完美的偶像,也只能拼了命地繼續證明自己。

儘管這很可能是一個無解的困境,因為人們質疑偶像,本質是在質疑這整一個資本當道的產業。

在大眾、飯圈與流量的纏鬥中,這場消亡的伏筆或許早已瞧瞧埋下。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失格”

在偶像行業裡,紅與不紅是絕對的玄學。

選秀造得出頂級流量,也會有反覆回鍋但仍掙不出花路的。

就如其他節目中C位出道的李汶翰、周藝軒、李希侃等人,在娛樂圈留下的痕跡淡到難以察覺。

愛豆不紅最直觀的體現形式是什麼?

答曰,連戀愛都懶得掩飾。

畢竟,無人傷亡的黑料不算黑料,更談不上塌房。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糊豆失格,是行內罕見的自由。

頂流詛咒,則是不少人求之不得的“富貴病”。

可當“失格”和“流量”碰了頭,往往就不再是小打小鬧了。

若行業的畸形是偶像消亡的外因,那麼層出不窮的流量之惡,便是更致命的內因。

《創2》的C位,周震南。

2020年發生在他身上的“老賴之子”爭議,是對他口碑的一記重創。

事件起因,是當時有一些業主在網上爆料,他們購買的樓房存在未批先建的情況,故無法拿到房產證。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此外,該樓盤還有外牆脫落、管道洩漏、排汙系統故障等各類質量問題,居住起來非常難受。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而令全網驚訝的點則是,這個樓盤的開發商正是周震南的父親,周勇。

周勇被指控身負鉅額債款,有能力償還卻不肯償還,還挪用業主的契稅、維修基金自己使用。

因此,不單自己被列入失信執行人名單,也害得數百人有家無證。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老賴一家過著紙醉金迷的日子,業主住著質量堪憂的新房。

老賴之子在娛樂圈備受追捧,而業主的孩子因為房產證問題甚至無學可上。

這種落差感,激起了網友對周震南的強烈怒火。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事件剛開始,還有粉絲鼓吹不要搞“連坐”,把父母的過錯轉嫁到子女身上。

但周震南後來的迴應,卻反將自己拉得更深。

一紙長文,處處透露出不食人間煙火的自我和無知——

“我的內心很煎熬”,賣慘嫌疑略重。

“幫父母度過難關”,彷彿他們一家才是受害者。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且此前他對網友正言厲色的警告,更讓人覺得他似乎並未真正對大眾抱愧。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無獨有偶。

《青3》的人氣選手餘景天,在決賽前幾乎已經坐穩C位。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然而,一則關於餘景天家經營的KTV涉黃涉毒的爆料,卻直接讓他跌入深淵。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雖然後來有官方通告駁回了這一指控,稱其為“娛樂炒作”。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但餘景天父母經營上存在疏忽,讓KTV成為不法交易場所的可能性,卻並未肅清。

更何況,在幾乎同一時間爆發的“倒奶”事件中,《青3》的選手大多都脫不了管理粉絲不善的干係。

失格這個詞,意思是違背了作為一個偶像的基本要求,不過在前文裡,飄給這個詞打上了引號。

因為,如今許多偶像的作為已經遠遠超出了這個詞的一般範疇。

身陷社會新聞中,怎麼和划水、戀愛、媚粉等問題相提並論?

更諷刺的是,“全民製作人”投出的偶像,似乎並不在乎民眾。

享受流量福利的同時,卻連對粉絲的責任都盡不到,甚至是侵害公共利益。

“失格”是一套飯圈自造的粗糙規定,而它的標準早該改一改了——

從大眾的造夢人變成大眾的吸血蟲,才是真正失去了偶像的資格。

內娛拯救計劃,失敗

娛樂圈的新時代來臨了。

這是2018年《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爆紅時,網際網路盛行的一種論調。

更讓飄記憶猶新的,還有當年從韓團宇宙少女歸國參賽的孟美岐和吳宣儀。

當時人們對她倆的期待是什麼?

拯救內娛。

當然現在來看,這種說法未免有些諷刺——

先說吳宣儀,這幾年轉戰國內後的成績,實在很難誇出口。

參演的影視作品,口碑撲得難以挽尊。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回到老本行做音樂,被刷#難聽#罵上熱搜。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此後,更是以各種原因淪為群嘲物件。

離開舞臺的燈光後,她的愛豆光環似乎一下斷了電,暴露出數不盡的槽點。

當年在《創》的舞臺上,她以一個Ending Pose令無數人心空。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曾經驚豔四座的舞臺王者,到頭來發現,不過又是一個庸常的內娛流量。

這實在叫人唏噓。

至於孟美岐則更不必說。

主演的電影《我心飛揚》雖然蹭著冬奧熱度、見天上熱搜也無力迴天。

上座率低到千分之一,這次的復出恐怕還要以失敗告終。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但其實說實話。

就算成功迴歸,孟美岐的事業會給大眾帶來多少驚喜嗎?

僅就目前的成績來看,大機率沒什麼希望。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回頭去看當年兩家粉絲如火如荼的C位爭奪戰,竟有些虛妄之感。

這倒讓飄想起另一個人,楊超越。

當年火箭少女101成團時,吳宣儀、孟美岐的經紀公司樂華曾整了一出迷惑鬧劇——

帶著自家藝人違約,另起爐灶,相當於蹭完選秀的熱度後就翻臉不認人。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而結果就是,本來以第三名出道的楊超越,瞬間成了C位的順位繼承人。

一向被視為靠運氣打天下的她,更坐實了人間錦鯉的名號。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而任誰也想不到的是,如今在事業上算看得過眼的,反倒是楊超越自己。

《且聽鳳鳴》雖不算佳作,但已經有人開始誇獎她有表演的靈氣。

《理想之城》中為孫儷作配,也有肉眼可見的進步。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主要是,無論是接演小成本古偶還是甘心當陪襯,你看得出她是真有心低調打磨自己,對自己能力的邊界也十分清晰。

當然,距離正經演員她有的是路要走,但比起不少眼高手低的愛豆,楊超越實在算讓人放心的。

飄無意拉踩。

只是在當年身陷C位爭奪戰這三位偶像身上,確實能看出些什麼。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我多次表達過的觀點是,內娛發展不起偶像工業的原因是缺乏地基。

比如音樂產業鏈、舞臺打歌模式、歌曲排行榜等,這都是韓娛獨有的偶像土壤。

但另一個我刻意沒提到的因素,卻越來越凸顯出自己的作用——

等級制。

在韓國,明星會被按照電影演員、電視演員、歌手、偶像、綜藝藝人的順序嚴格劃分開。

之前我不想提,是覺得這一制度非常封建餘孽。

但其實換個角度想,等級也意味著

工。

分工給偶像畫了一條線,隨時警告著他們能力的限度,讓他們守住自己的舞臺。

我不喜歡為人劃三六九等,卻日漸感覺到內心這條“線”的重要性。

它起碼可以讓沒有自知之明的人,明白ta自己的定位。

不至於失格脫軌,還洋洋得意。

而放眼看去——

孟美岐教授別人演技法門。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吳宣儀怒懟粉絲。

內娛愛豆們的“消亡”, 來得也太快了

以及前文提到的各種翻車塌房事件。

可見內娛C位們對自己能力和許可權,已經脫離了清醒的狀態。

當初離開舞臺的心氣有多過剩,現在處境就能有多尷尬。

而這,也便揭示了“拯救內娛”為何是個偽命題——

內娛不濟的一大原因,在於整個圈子的執行邏輯都漸漸被資本滲透,所有人都不在自己該在的位置上,只顧追逐著利潤和收益。

而區區一個偶像有能力施救?

由流量塑成的他們,壓根只能加劇這種異化。

說到底,C位偶像的消亡,不僅是自食惡果,更是與整個娛樂圈環境的相互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