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李世民弒兄屠弟, 最後都報應在自己子孫身上

菜單

李世民弒兄屠弟, 最後都報應在自己子孫身上

李世民將大哥和三弟的十個兒子全部屠戮,但最後李世民自己除了兒子李治一脈之外,其他諸子也被屠戮乾淨,真是天道迴圈,報應不爽。應該說,李世民作為君主還是十分寬厚的。凌煙閣二十四閣功臣,死於李世民之手的只有兩個人,侯君集和張亮,但二人被殺,完全是二人咎由自取,貞觀十七年(643年),侯君集因為捲入太子李承乾謀反事件,坐罪處死。張亮晚年寵信術士,萌生異志,並收有養子五百人,貞觀二十年(646年),張亮以謀反處死。其他人都富貴榮華。而李世民的殘暴都體現在了對待他的兄弟身上。

李世民弒兄屠弟, 最後都報應在自己子孫身上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淵一夜之間,二子十孫被李世民殺了一個乾乾淨淨,面對十二顆人頭,李淵是欲哭無淚。心中的淒涼可想而知。也正是李世民得位不正,後世子孫有樣學樣,唐朝皇帝基本上都充滿了血雨腥風,從李世民到唐玄宗不過九十年時間,玄武門發生四次政變。這實際上就是李世民埋下的禍根。也正是他對於自己的同母的兄弟如此殘忍,也導致他自己的兒孫幾乎被屠殺。真是報應。

李世民弒兄屠弟, 最後都報應在自己子孫身上

在封建時代,皇子無疑是人上人,而對於皇子而言,他們也是分成三六九等。皇后的兒子天生的就是太子第一人選,尤其是長子,就是嫡子,享受優先繼承皇位的權力;如果是妃嬪生的,那就是庶子,至於皇位,還是別多想了,你就洗洗睡吧,除非有特殊情況(篡位另算)。李世民自己篡位登基,自然不希望兒子有樣學樣,而希望兄友弟恭。李世民在登基的第三天就立長子李承乾為太子。李世民對太子十分溺愛。李世民曾下詔:“自今皇太子出用庫物,所司勿為限制”(國庫裡的東西隨便拿)。自己當皇子沒有得到了,要讓自己的兒子都得到。即便如此,李世民和李承乾還是走向分裂,齊王李祐在山東造反,牽連太子李承乾。最後李祐賜,開除宗籍,李承乾廢為庶人,發往黔州安置。到底是親兒子啊,下不了手。

李世民弒兄屠弟, 最後都報應在自己子孫身上

魏王李泰爭儲失敗,調離地方安置,李世民怕自己死後李治殺魏王李泰,因此在留下遺詔:“諸王為都督、刺史者,並聽奔喪,濮王泰不在來限”。(意思就是魏王李泰無需回京奔喪)。李世民把感情都給了自己的兒子,但對宗室卻十分刻薄。李世民雖然對兒子十分溺愛,但在學業上督促的卻十分嚴厲。曾對宰相褚遂良說:“我今嚴教子弟,欲皆得安全”。意思就是必須對皇子們嚴格教育,這就相當於救他們,不使他們誤入歧途。李世民多次告誡諸子,“面對老師,如見我面”。但這一切都這是針對嫡子,而非庶子。

李世民弒兄屠弟, 最後都報應在自己子孫身上

皇帝的庶子都是鞏固地方(唐代宗室就藩地方)或者是與功勳大臣聯姻的,李世民將庶出的女兒嫁給程咬金的兒子,李世民也曾經問魏徵:“你閨女都十六了,該嫁人了。我家人你看上誰了”,魏徵說,吳王李元軌不錯,李世民二話沒說,就讓李元軌娶了魏徵的女兒。庶子,長大後,就會就藩地方,成為刺史或者都督(名義上的)。

皇子看上去威風凜凜,也許覺得自己只要不爭皇位,就能平安一生。

李世民弒兄屠弟, 最後都報應在自己子孫身上

但有些事情不是你個人能決定的,待遇最好的是帝王家,最無情的也是帝王家。你可以靠優越的出身不勞而獲,但也要為此承擔巨大的政治風險。自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有太子李承乾謀反案、漢王李元昌謀反案,房遺愛謀反案、上官儀案、章懷太子案,等到武則天稱帝前夕,李姓諸王起兵失敗,導致除了李治的直系兒子之外,其他的幾乎被殺了了一個乾乾淨淨。

李世民弒兄屠弟, 最後都報應在自己子孫身上

吳王李恪遇害被殺,完全是一場冤案,這就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是別人認為你謀反,你就是謀反,實際就是因為李恪和長孫無忌等人不睦,當然最後長孫無忌也死於“謀反”,蜀王李愔因為受吳王李恪也受到了牽連,被直接廢為庶人,遷往巴州。李世民十四個兒子。除李治外。餘下的十三個兒子,六個以謀反論死。李承乾與李泰幽禁(算善終),三個早逝(死在李世民在位的時候)。無一善終。實際上都是李世民自己種下的惡果。

我是清水阿嬌,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