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當人60歲後, 失去這幾樣東西, 那晚年多半淒涼

菜單

當人60歲後, 失去這幾樣東西, 那晚年多半淒涼

當人60歲後, 失去這幾樣東西, 那晚年多半淒涼

人,越是上了年紀,越會感受到晚年的不幸和淒涼。

無能為力,那是老年人的常態;無可奈何,那是你我都需要面對的事實。誰都會有老去的那一天,誰都需要承受如此殘酷的不幸。

自古以來,為什麼我們一直強調“養兒防老”呢?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養兒防老就是一項長期投資。你早年的投入,就是為了晚年可以過上更為安穩的生活。

只不過,當養兒防老失去了它該有的效果後,這項長期投資也就“打水漂”了,老年人的危機感就更重了,養老矛盾就更尖銳了。

什麼孤獨終老,什麼無人相伴,什麼留守在家,一切的問題都會不期而至。

退休之前,我們很難感受到晚年的壓力以及痛苦。

而退休之後,我們才能真真切切地感知到,養老以及終老,那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

曾有一位研究者說過,

在物質至上且競爭巨大的今天,晚年的內耗成為了任何人都無法逃避的問題。

對於普通人來說,真正的晚年內耗以及晚年悲劇,往往從失去這幾樣東西開始。

當人60歲後, 失去這幾樣東西, 那晚年多半淒涼

02

晚年的悲劇,從手中沒錢開始。

王爾德說過,年輕的時候,我認為錢就是一切。等我年老了才發現,的確如此。

早年,我們會覺得“感情”才是這世上最重要的事物。殊不知,所有的感情,都跟我們手中的“金錢”息息相關。

有錢,那你我的感情自然深厚。

而沒錢,相信所有人都會離你而去,哪怕是你的家人。

有錢和沒錢,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哪怕到了晚年,這種現實也不會發生任何的改變。

為什麼隔壁鄰居家的孩子會黏糊在長輩的身邊?為什麼你的孩子卻跟你保持一定的距離呢?難道說是鄰居家的孩子比較孝順嗎?

當我們仔細一對比,自然就會明白,

鄰居,有錢有勢,那兒女就會尊重長輩。而我們呢?或許沒啥錢, 自然就被兒女看不起了。

何謂“人輕言微”?一句話就能概括,只要你沒有錢,相信沒有人會聽你講話。到最後,你也就只能被人拋棄了。

當人60歲後, 失去這幾樣東西, 那晚年多半淒涼

03

晚年的悲劇,從臥病在床開始。

有一位作家在書中寫道:“母親總是跟我說,人還是能走能跳最好。如果運氣不好,臥病在床了,那不僅是難為兒女的事兒,也是苦了自己的事兒。實在不幸。”

人老了,不怕死,只怕病。小病,問題還不大。但是,如果我們臥病在床,甚至不能自理,那我們終究會討兒女嫌。

兒女口頭上不說,不代表他們不嫌棄。

在這個世上,沒有人會喜歡上了年紀的老人,更沒有人會喜歡臥病在床的長輩。

這,並非是親情能夠改變的。

親情,影響再大,也不過是一種感情而已。一旦涉及到什麼疾病以及利益,那親人之間翻臉不認人,甚至選擇互相拋棄,也是很常見的事兒。

老人臥病在床,就肯定無法逃避這麼一條人生軌跡:

臥病在床——花費巨大——被兒女討厭——孤苦終老。

這,便是60歲後臥病在床的痛苦。

當人60歲後, 失去這幾樣東西, 那晚年多半淒涼

04

晚年的悲劇,從多管閒事開始。

不論在什麼時候,我一直堅持這麼一條原則,那就是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在外工作,如果我們遇到與我們毫無關係的事兒,那我們就不要管太多了。

同樣的道理,

在家庭中,如果我們遇到兒女的閒事,那我們也不能管太多,而是需要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自由發揮。

你束縛孩子,而孩子討厭你,甚至跟你鬧矛盾,那吃力不討好的,依舊是你自己。

長輩總是認為,自己花了無數的精力去教育孩子,孩子理應孝順長輩。而長輩沒有想到的是,

沒有哪一個孩子希望父母管他們的閒事,干涉他們的人生選擇。

身為長輩,我們可以對孩子盡好責任,但一定不能管他們的閒事。

有道是

“不痴不聾不做阿家翁”

就是這個道理。

當人60歲後, 失去這幾樣東西, 那晚年多半淒涼

05

晚年的悲劇,從失去老伴開始。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逐漸覺得伴侶才是我們這一生的戰友。無論你我結婚多久,感情怎樣,只要還攜手走下去,那你我就肯定是有福之人。

人老了,身邊有一位體諒且貼心的伴侶,這終究是多數人一輩子修來的福氣。

你有老伴,那你就算遇到問題,也能兩個人合計解決。反之,如果老伴提前離去,那不幸且痛苦的,終究是依舊活著的另一半。

在沒有老伴的日子裡,就算人們身旁圍繞著孝順的兒女,那他們也很難感受到晚年的幸福。

所有的幸福,都不能一個人獨享,而需要跟愛人共享。

老伴,就是那個與我們同甘共苦,患難相伴的有情之人。

遇到愛我們的老伴,那算是上天待我們不薄了。而老伴先我們而去,那我們就只能面臨孤獨終老的結果了。

可以說,晚景的悽慘,往往從老伴離開的那一刻,就出現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