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人死後不要用手觸控身體,入殮師表示和恐懼無關,再親的人也忌諱

菜單

人死後不要用手觸控身體,入殮師表示和恐懼無關,再親的人也忌諱

生老病死是人類的必經之路,宇宙萬物都有其規律,在死亡面前,我們更多的是束手無策和無能為力。俗話說“人死如燈滅”,南宋詩人陸游曾經寫下“死後元知萬事空”,死亡所帶來的永恆,是每個人都避而不談的禁忌話題。

人死後不要用手觸控身體,入殮師表示和恐懼無關,再親的人也忌諱

人死後,家人要為其舉辦葬禮,親朋好友們來送亡者最後一程,而入殮師這個職業也就隨之誕生。在入殮師之間有著一條秘而不宣的規定,就是無論如何都不要讓家屬接觸死者身體的。

一、入殮師

在世界的很多文化中,都有著源遠流長的殯葬傳統和對死者的特殊處理儀式,這些傳統儀式主要目的是儘量使屍體儲存完好。在古埃及的時候,人會把死去的屍身製作成木乃伊,而其中的一些做法被現代人沿用下來。

人死後不要用手觸控身體,入殮師表示和恐懼無關,再親的人也忌諱

當一個人死亡後,身體會變得臃腫不堪,這讓家人和朋友們在向摯愛的他做最終告別時,感覺不那麼美好。這就是防腐處理起作用的地方,屍體防腐即可推遲屍體腐爛的時間,讓死者在化妝後恢復類似於生前的體面形象;同時也是對屍體的消毒,以免傳播疾病。

最早的入殮師就是由此演變而來。他們主要是給屍體做一些特殊處理,包括清洗屍體,做一些按摩防止屍身僵化等,所有舉措都是為了讓逝者在葬禮上顯得體面一些。

人死後不要用手觸控身體,入殮師表示和恐懼無關,再親的人也忌諱

入殮師職業主要遍佈在日本,他們一直服務在殯葬行業的最前線。入殮師一般會在葬禮開始前通知死者親屬,讓他們保持距離,接著進行遺體告別和哀悼。在這期間,家屬們是絕對不允許觸碰死者的屍體的。

我們經常會在影視劇中看到主角跪在自己的親人身邊,淚流滿面地大吼:“我來晚啦”然後開始抱住死者的屍體,大聲哀號。這種狗血劇情中的舉動在現實中絕對會被入殮師所阻止。

人死後不要用手觸控身體,入殮師表示和恐懼無關,再親的人也忌諱

二、原因

不觸碰死者的屍體,是對死者最大的尊重。逝者已去,徒留給人們一段美好的回憶。他們此生在人間的旅程已經結束了,家屬們告別逝者,開始新生活,帶著他的信念一起活下去,這是一種意志的傳承。

人在死後,屍體上會有大量的微生物滋生,很多細菌都附著在屍體表面上。如果觸碰到死者的話,可能會把上面的細菌帶到自己身上。出於衛生安全方面考慮,家屬們也不能擅自觸碰死者。

人死後不要用手觸控身體,入殮師表示和恐懼無關,再親的人也忌諱

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如果家屬們觸碰屍體,難免會因為情緒激動而讓屍體遭到破損。很多家人在遺體告別的時候,泣不成聲,悲傷的情緒瀰漫在空氣中。有些時候,人類是無法控制自身情緒的。如果在告別儀式上破壞了死者的形象,這是對死者的不敬。

基於以上三點,入殮師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讓家屬們觸碰死者屍體的。這和對死者的恐懼並無關聯,死者生前是他們最愛的人,死後也是他們永遠追思的親人。生命就如同一個迴圈,舊的生命逝去,新的生命誕生,一代又一代地繁衍下去,共同孕育出地球的文明。

人死後不要用手觸控身體,入殮師表示和恐懼無關,再親的人也忌諱

三、殯葬形式

古時候的人們採用土葬,一般是把人的遺體先裝在棺材裡,然後再把棺材埋於土中。墓碑或有或無,有的地方隻立墳頭石,並無文字。墳前或有祭奠臺供後人祭奠。

最早的土葬起源於原始社會,從夏商朝開始,無論是王室貴族還是平民百姓,在人死後都是舉行土葬。正所謂入土為安,根據《周禮》規定“生必死,死必歸土”,所以當時的主流思想是厚葬死者才算孝順。

人死後不要用手觸控身體,入殮師表示和恐懼無關,再親的人也忌諱

隨著時代的發展,土葬逐漸被火葬所取締。火葬一開始在印度教,佛教之間盛行。傳說中的舍利子就是釋迦牟尼在圓寂火葬後所留下的。從二十世紀初,火葬就為全世界所提倡,它最顯著的優勢,就是環保。

傳統的土葬時間長了會給環境造成汙染,而火葬則規避了這個問題。中國最早的火葬,遠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存在,在很多史書中對此均有記載。

人死後不要用手觸控身體,入殮師表示和恐懼無關,再親的人也忌諱

現如今火葬採取的是現代化程式,先將屍體運送到火葬場,然後放進火化爐進行焚燒。火化爐的溫度可高達870-980°C,之所以具備如此高的溫度,是為了確保能順利瓦解屍體。火葬場通常也是殯儀館的一部分,在國外也可能是提供的獨立設施或服務。

四、殯葬文化

殯葬業從古流傳至今,也形成了獨有的文化特徵。中國的傳統文化講究的是壽終正寢,在死者臨終之前,家人們要為他沐浴更衣。這代表著讓死者乾乾淨淨地離開這個世界,同時也寄託了家人們對死者的哀思與悼念。

人死後不要用手觸控身體,入殮師表示和恐懼無關,再親的人也忌諱

在死者入殮後,家人們穿著喪服行叩拜之禮,以表孝道。關於葬禮的流程有很多步驟,很多都是從古時候流傳下來的。各個地域的文化也導致了對應的儀式有所區別。

在改革開放後,殯葬儀式的步驟已經簡化很多,最主要的就是遺體告別和追思會。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在三氣周瑜,導致其病亡後,為了維持孫劉兩家的聯盟,特意身穿素服,前往江東為周瑜弔唁,他在葬禮上遵循的就是這個步驟。

人死後不要用手觸控身體,入殮師表示和恐懼無關,再親的人也忌諱

中國有句老話“死者為大”,這充分體現了對逝者的一種尊重,人們之所以舉行儀式,是為了懷念親人在世時的音容笑貌。死亡固然可怕,但帶著死者的遺願健康幸福地活下去,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回饋。

四、總結

人們在告別親人的時候總是難掩悲傷,這背後不僅代表著不捨與留戀,更是對時間匆匆流逝的一種無可奈何。人們在世間上行走,敬畏死亡,害怕死亡,更害怕告別。死亡有時候讓人聞之色變,有時候讓人歇斯底里。它的到來,往往意味著失去。

人死後不要用手觸控身體,入殮師表示和恐懼無關,再親的人也忌諱

失去後,人們會更加懂得一切的來之不易。人在擁有的時候沒有好好珍惜,等到追悔莫及早就為時已晚。趁著對方還在你身邊,時光未老,一切都還來得及。本文內容是筆者根據相關資料所創作,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動手點個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有獨特見解的讀者可以在評論區留言,筆者非常期待您的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