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沈從文:婚內2次出軌,與妻子分居,自殺未遂,晚年後悔

菜單

沈從文:婚內2次出軌,與妻子分居,自殺未遂,晚年後悔

愛情如果不落實到柴米油鹽吃飯睡覺這些瑣事上,便是不能長久的愛情——張愛玲

前言

愛情這個詞充滿了美好,讓人嚮往。聽著戲文裡落魄書生和窮小姐的故事,只感覺他們衝破封建世俗,敢於追求愛情。可是婚姻與愛情卻是截然相反的兩個詞語,一個神秘美好,另一個,只有悔恨和悲哀。

沈從文:婚內2次出軌,與妻子分居,自殺未遂,晚年後悔

▲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

一、

門不當,戶不對

說到戲文,我們都知道在其中的愛情可謂是感天動地,最難能可貴的是,當時的富家小姐敢於追溯愛情,不在乎書生的貧窮。

可是現實中,卻往往和戲文不相符。古代卓文君的丈夫貧苦時許下山盟海誓,富裕後又想另找新歡,現如今的沈從文也是。

沈從文:婚內2次出軌,與妻子分居,自殺未遂,晚年後悔

▲年輕的沈從文

沈從文出身農家

他的妻子張兆和出生在安徽的四大家族之一

;沈從文容貌平平,張兆和麵容秀麗;沈從文接受文化程度低,張兆和自小接受高等教育,怎麼看怎麼不般配,

況且沈從文張兆和大八歲

這種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卻沒有得到阻攔,

窮書生和富才女的故事居然成真了。但是隨著他們後期的婚姻,才漸漸明白,為什麼戲文到結婚後結束了,因為後面的婚姻太過悲慘。

在家十指不沾陽春水,穿著得體,從不做家務的張兆和為了沈從文,不得不開始學習生活做飯,打理家庭瑣事,但是好在沈從文在後來不久,也名聲大噪。

沈從文:婚內2次出軌,與妻子分居,自殺未遂,晚年後悔

▲在中國公學讀書時的張兆和

二、

兩次背叛家庭

都說男人有錢變化,感覺這句話是對的,沈從文出名有錢了以後,決定張兆和破壞了婚姻的美感,因為覺得張兆和居然手上有油汙,衣服上還有奶漬,和以前的她判若兩人。

但是以前的張兆和不會做家務,家裡的傭人自然會打理。嫁給沈從文以後,沈從文不僅不做家務,甚至要求張兆和穿旗袍和高跟鞋,女孩子固然喜歡美,但是穿著旗袍和高跟鞋做不了家務,做不了家務就要捱餓。

所以張兆和選擇了家庭,拋棄了美麗。沈從文只覺得張兆和不美麗,可是他也不管理家庭的事情,不過沈從文也沒有忘記追尋美麗,

於是在後來遇到了高青子

,沈從文覺得高青子美麗大方,和曾經的張兆和一樣,便開始了這段婚外戀情。

沈從文:婚內2次出軌,與妻子分居,自殺未遂,晚年後悔

▲箭頭所指便是高青子

家中有一個操持家務,打理家事的妻子,外面有一個美麗的情人,

婚姻愛情兼得,這可能就是男人愛出軌的原因吧。

但是在好友林徽因的勸說下,沈從文決定坦白一切,認為應該全都告訴張兆和,畢竟她才是沈從文的妻子,沈從文以為坦白可以換來原諒,但是沒想到張兆和聽說沈從文的婚外情以後,和孩子回孃家。

離開張兆和的沈從文覺得慌亂,

高青子是他靈魂上的愛人

但是家庭離不開張兆和

,而且沈從文決定他應該承擔家庭的責任,不會離婚,不會捨棄妻子。他更不想離開孩子,於是決定和高青子劃清界限,哄好張兆和,迴歸家庭。

沈從文:婚內2次出軌,與妻子分居,自殺未遂,晚年後悔

▲沈從文和高青子

本以為這一次的沈從文長記性了,但是沒想到兩年多以後,在1937年,沈從文前往昆明西南聯大教書的時候,又遇到了高青子。

兩個人死灰復燃

,風花雪月,可是張兆和帶著兩個孩子,忙著家務。偏偏紙包不住火,沈從文再次出軌高青子的事情被張兆和知道了,

雙重打擊下的她充滿了委屈和悔恨

畏懼流言的沈從文決定把自己的妻子接來

,於是拿出錢財希望妻子帶著兩個孩子過來,這一路張兆和帶著3歲大兒子和剛出生沒多久的孩子,

從青島到上海,在從中國香港行至越南海防,最後乘車到昆明,並沒有直達的車,只能不停的轉車。

這一路的艱辛是沈從文並不知道的。

沈從文:婚內2次出軌,與妻子分居,自殺未遂,晚年後悔

▲沈從文和張兆和

三、

幡然悔悟的晚年

等張兆和來到昆明以後,沈從文覺得自己和妻子之間發生了隔閡,這種隔閡沈從文明白是什麼,不過看到自己的兒子,沈從文驚喜又親近。

看著和自己很像的兒子,沈從文的心也被拴住了,

夾在中間的高青子決定退出

,因為這愛情太擁擠。

沈從文:婚內2次出軌,與妻子分居,自殺未遂,晚年後悔

▲沈從文一家人

晚年的沈從文精神有些抑鬱,

一邊沉浸在自己對張兆和的愧疚當中

,一邊懷念著高青子。

慢慢的精神抑鬱轉變成為精神分裂

,在1949年的沈從文因為抑鬱自殺過,不過及時搶救,,把沈從文從死亡拽回來。

逐漸好轉的沈從文離開精神病院,不過這個時候的張兆和決定離開沈從文,因為她怕刺激到沈從文,但是後來還是選擇回來照顧沈從文,只是照顧,沒有愛情。

沈從文:婚內2次出軌,與妻子分居,自殺未遂,晚年後悔

▲晚年沈從文

結語

1988年,

沈從文在彌留之際對張兆和說到“我對不起你”,

這種懺悔並沒有得到張兆和的原諒,傷害已經產生,再多的彌補也無濟於事。

【參考資料】《沈從文張兆和:一生的眷戀》《沈從文張兆和》《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