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感恩讓我們不再捱餓的人

菜單

感恩讓我們不再捱餓的人

感恩讓我們不再捱餓的人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走了。舉國悲痛,網際網路、朋友圈充滿了對他老人家的懷念,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網民提議為英雄舉行國葬,新華社建議下半旗為英雄致哀,國家和人民如何禮遇英雄都不為過。時代呼喚英雄,崇尚英雄,才會英雄輩出。

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知道飢餓是什麼滋味了。而我們這代人還是趕上了食不果腹的未班車。我從出生到中學階段基本處在飢餓狀態,偶爾吃飽飯只有過年過節了。這是一段漫長而不堪回首的歲月……

我們和我們的後輩又是幸運的。這一切的改變原於兩件大事,一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二是以雜交水稻等優質種子的廣泛種植,糧食畝產不斷提高,以袁隆平院士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讓我們吃飽肚子,讓我們不再捱餓。

感恩讓我們不再捱餓的人

小時候,我父親是我們生產隊隊長。他帶領村民起早摸黑,艱苦勞作,稻穀畝產也只有一兩百公斤,每戶分得的口糧不足全家人半年基本吃飽的標準。我們家兄弟姐妹多,平時靠合理節約,大多時候是吃紅薯、芋頭、小米等雜糧度日,就連節日也是先吃些雜糧墊肚,再吃一些米飯,就算是最好的日子了。

我記得當年父輩們播種的稻穀種子,是在上一年收成的稻穀中,選一些質量好的留下,儲存起來第二年播種用。我雖然不懂物種繁殖方式以及如何做到優勝劣汰,但是,本身低產稻穀的種子自留自用,近親繁殖,產量是很難提高的。老鄉們還是在貧困和飢餓中掙扎。

難怪整個世界都在擔心,誰來養活中國。甚至有人評論說,如果中國人不種糧食,所有港口用來進口糧食都不夠用。這真不是忋人憂天。

感恩讓我們不再捱餓的人

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特別是以袁隆平院士為代表的農業科技工作者,用行動和智慧強力迴應了世界的擔憂,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裡。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如今,我們雖然吃上飽飯了,但是,農村農業基礎依然薄弱;不少農民外出打工,土地撂荒;自然災害頻繁……我們不能掉以輕心。糧食問題應該是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永恆課題。我們要在實施鄉村振興計劃中,?2?8齊農村農業基礎的短板,保護好18億畝耕地紅線,調動種糧農民的積極性,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袁隆平院士留給中國人民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永遠值得我們珍惜。而我認為,崇尚創新精神,尊重農民勞動,節約每一粒糧食,才是我們對袁隆平院士最好的感恩和懷念。

2021年春夏之交

(作者:鍾誠 筆名 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