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多動症未必會好動,更多是注意缺失障礙,家庭心理干預從三步入手

菜單

多動症未必會好動,更多是注意缺失障礙,家庭心理干預從三步入手

在諮詢過程中有很多家長因為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感到非常的焦慮,學習中很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幹擾,生活中缺乏自控能力任性,醫院檢查後被確診為多動症,在要求做生理藥物治療的同時輔以家庭心理干預。家長們感到難以理解:我的孩子沒有明顯的多動行為,上課也安安靜靜沒有干擾到其他的小朋友。只是思想愛開小差罷了,就像羅大佑《童年》裡面唱的那樣,每天滿腦子胡思亂想!

多動症未必會好動,更多是注意缺失障礙,家庭心理干預從三步入手

實際上兒童多動症又稱為注意缺陷障礙(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 disorder, ADHD)以與年齡水平不相稱的注意缺陷、行為多動和情緒衝動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發育障礙。根據標準(DSN-IV)表現形式主要為三種形式。第一種形式主要表現為缺少對細節的注意,缺乏持續的注意,難以認真聽講,不能堅持完成任務,缺乏組織性,丟三落四,健忘粗心,迴避持久腦力活動的任務!

第二種形式主要表現在行為上的衝動,坐立難安干擾他人,不能夠進行安靜的活動以及遵守秩序跟規則意識,在進行比較精細的動作的時候缺乏耐心,就好比是一頭小牛闖進了瓷器店鋪笨手笨腳。不是弄碎了碗碟就是打翻了花瓶,結果是一片狼藉。第三種形式也就是這兩種形式的混合:既缺乏注意力,又體現在行為上的多動!

多動症未必會好動,更多是注意缺失障礙,家庭心理干預從三步入手

多動症的孩子往往非常的聰明,再加上在日常生活當中好動活潑似乎孩子們的天性,問題似乎很容易被家長們所忽略,但讓家長焦慮的地方在於在於由於注意力缺陷無法正常完成學業,問題的關鍵在於並不是他們不願意,而是他們不能夠,在輔導孩子課業的時候,家長往往會情緒失控,繼而用大吼大叫的形式來規範孩子,長此以往導致的心理過載效應(overloading effect),造就孩子對於家長的麻木反感,家長也逐漸在孩子心目中失去權威性,最終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厭學自卑不安全心理,而這些正是意識療法(TOC)認為心理問題的源頭。

多動症未必會好動,更多是注意缺失障礙,家庭心理干預從三步入手

更大的危害不僅會為日後的抑鬱症焦慮症,雙向情感障礙等等心理問題打下伏筆,還會造成人格上的傷害。因為長時間被打壓對自我缺乏信心對於紀律以及規則意識的淡漠跟反感。會影響他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對價值的取向,會慢慢滲透到他們的成年生活當中去。在16~18歲這個人格塑造階段很容易出現酗酒,抽菸,早戀等等品行障礙,到成年以後很容易導致人格障礙(personality disorder)。

所以很多家長在孩子被確診以後,更多的關心心理藥物的治療而忽略了醫生的囑咐,那就是家庭心理干預,而心理干預實際上也是重中之重,在生理治療的同時賦予心理干預,雙管齊下絕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夠走出多動症的陰影!因為沒有系統的方法跟方向遵循,家長們也是一籌莫展眉毛鬍子一把抓,結果做得越多收效卻甚微!

多動症未必會好動,更多是注意缺失障礙,家庭心理干預從三步入手

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因此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心理學中用來描述人和人之間穩定差異的現象,我們將它稱之為心理特徵。只要符合大部分人的心理特徵,那麼孩子就是健康的。這涵蓋了智慧跟人格兩個方面:大部分多動症的孩子智力正常而能力有所欠缺,比如有些孩子擅長觀察,有些擅長記憶,有些擅長推理,有些擅長想象,有些孩子在某些特定的領域能力超群!比如交際能力,運動能力,學習能力,他們不乏對這些領域的興趣只是持續的時間會比較短。所以意識療法(TOC)認為心理干預的方向主要集中在能力人格以及家長自身狀態三個方面!

多動症未必會好動,更多是注意缺失障礙,家庭心理干預從三步入手

第一個方面就是孩子自身能力的加強,多動症狀態下的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有先天的因素,比如感統失調或者是身體體質比較弱,他們在做小動作的時候是無意識的,手腳不會受到大腦的管控,對於師長們的訓斥置若罔聞,甚至根本無法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眼睛裡看著A,腦海裡想著B,嘴裡說著C,所以一定要加強運動訓練,特別是上肢力量訓練。比如攀巖或者說是打籃球以及親子互動的小推車等小遊戲都可以加強孩子對上肢力量的掌控性。

多動症未必會好動,更多是注意缺失障礙,家庭心理干預從三步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