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劉備三顧茅廬求請諸葛亮,卻錯過了另一位,真正的隱士高人

菜單

劉備三顧茅廬求請諸葛亮,卻錯過了另一位,真正的隱士高人

“三顧茅廬”這個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劉備、諸葛亮主僕二人的情誼一直為後人津津樂道。劉備三次放下姿態請求諸葛亮出山,諸葛亮也用一生報答了劉備的知遇之恩。但其實在這途中,劉備還遇到了另外一位高人,那就是諸葛亮的五位摯友之一的——崔州平。

劉備三顧茅廬求請諸葛亮,卻錯過了另一位,真正的隱士高人

胸懷壯志需謀士,三顧茅廬請臥龍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出自諸葛亮的《後出師表》,這短短一句話卻也是他一生的寫照。他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地為蜀漢操勞了一輩子,在劉備死後又盡心輔佐他的兒子劉禪,用一生報答了劉備的知遇之恩。

那麼諸葛亮常年隱居在隆中深山的茅草屋裡,劉備是怎麼知道他的存在的呢?

大家都知道,東漢末年諸侯混戰,在各路英雄豪傑之中,劉備無論哪方面都處於弱勢地位,空有一個漢室正統的身份。所以在數次戰爭中,劉備吃過的敗仗可謂是數不勝數。他就只能一路打一路退,一路退一路逃,先後依附過各路諸侯,簡直卑微的不得了。

劉備三顧茅廬求請諸葛亮,卻錯過了另一位,真正的隱士高人

直到劉備再一次在中原吃了敗仗,只能逃亡荊州投靠劉表。這時候他也意識到了,自己手下的人才實在是太少了。

武將還好,結義兄弟關羽、張飛皆是以一當十的練家子,但他手裡能出謀劃策的謀士實在少得可憐。於是他為了能在逐鹿天下的隊伍中擁有一席之地,四處招賢納士。

劉備向來以德服人,荊州豪傑都來投靠他,可是始終沒有那麼一個能解決他心事的謀士。就當他焦頭爛額的時候,一場及時雨出現了。

其實當時的劉備身邊是有謀士的,那就是徐庶。徐庶十分地看好劉備,因為他是漢室皇親,又仁慈知禮,更是以信義聞名四海,於是就投奔了劉備。

劉備三顧茅廬求請諸葛亮,卻錯過了另一位,真正的隱士高人

他多次為劉備出謀劃策,深受劉備的器重,可是曹操也發現了他的才能,於是暗中抓了他的母親,威脅他歸順自己。

徐庶怎麼可能忍心看見母親因為自己丟了性命,只能離劉備而去奔赴曹營。

在他走之前,卻向劉備推薦了一個人,那就是諸葛亮。

至此,諸葛亮的才名才正式入了劉備的眼。接下來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三顧茅廬”的故事了。

求才路上遇高人,有緣無分終錯過

其實劉備在前往竹屋求見諸葛亮的時候,還遇見了一個人,他雖然一身樸素布衣,卻氣度不凡,劉備剛一見到他就被他的氣質折服了,甚至還把他當成了自己想找的“臥龍先生”,此人正是諸葛亮的同窗兼好友崔州平。

劉備三顧茅廬求請諸葛亮,卻錯過了另一位,真正的隱士高人

崔州平也不是個簡單的人物,他出生於東漢的世家大族,他的父親曾在朝廷做官,因為實在看不慣荒淫無道的君主,最終辭官回了家,崔州平長大後就被父親送到水鏡先生的門下學習。

說到水鏡先生,大家可能都沒有那麼瞭解。但他可是諸葛亮、龐統才名遠播的幕後推手,也是他的推薦鑑定了劉備“三顧茅廬”的決心。他為人清雅,學識淵博,很受當時世人的敬重。如果這麼說他的厲害之處還不夠明顯的話,那說諸葛亮和龐統都是他的徒弟,這下夠清楚了吧?

沒錯,水鏡先生門下共有八名弟子,“臥龍鳳雛”因智多近妖聞名於世,這兩個人就不用說了,是水鏡先生最有名的弟子,緊接著就是徐庶了。

劉備三顧茅廬求請諸葛亮,卻錯過了另一位,真正的隱士高人

雖然跟這三人相比崔州平聲名不顯,但其實他的才能與徐庶不相上下想,他的成績甚至高於徐庶,是在諸葛亮、龐統之後最好的了。但為什麼他始終沒有展現在世人眼中呢?

其實崔州平早些時候也是追隨過一個主公的,那就是袁紹。當時他的父親被董卓所害,他悲痛萬分決心報仇,於是投靠袁紹開始了討伐董卓之路,多次為袁紹出謀劃策。

初平三年,董卓遭司徒王允設計,被呂布當庭斬殺。董卓這一死,崔州平自覺大仇已報,立刻辭官迴歸山野。

要說這討伐董卓成功,正是論功行賞之際,馬上就要升官發財走上人生巔峰了,為什麼他竟揮揮衣袖就走了呢?這就要談談他的性格了。

劉備三顧茅廬求請諸葛亮,卻錯過了另一位,真正的隱士高人

崔州平生性淡泊名利,更喜歡遊山玩水。他從小就四處遊歷,也因此有著豐富的眼界,對很多事物都有著獨到的見解,但他早已看透官場沉浮,他寧願常伴青山綠水,自由又自在。

他的這種想法從他跟劉備的談話中就有跡可循,當他與劉備席地而坐暢談天下大事時,為他分析了當今局勢,更是直言:“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這一句話令劉備對他刮目相看,就算知道他不是自己要找的臥龍先生,依舊動了招納他的心思,可是卻被崔州平拒絕了。

劉備三顧茅廬求請諸葛亮,卻錯過了另一位,真正的隱士高人

當時的劉備也就沒有再多做堅持,雖然崔州平才學不淺,但畢竟他從來沒有聽說過這麼一號人,而且又有臥龍先生名聲在前,也就對他沒有那麼執著了。

後來很多人說,如果劉備能夠招攬崔州平,可能會為他提供巨大的助力,也就不會到死都沒有完成統一天下的願望。

其實不然,當時的崔州平對天下局勢看得很清,他遵循的是順其自然,順應時代發展,等到了該統一那天自然會統一。

而劉備不同,他執著地想要快速一統天下,重新拉起漢室大旗。他們的理念從根本上就是相悖的,就算他再堅持,崔州平也未必會接受他的邀請。

劉備三顧茅廬求請諸葛亮,卻錯過了另一位,真正的隱士高人

身處亂世是挑戰也是機遇,給了更多胸有大才的能人志士施展抱負的機會,無論是諸葛亮、龐統,還是石韜、孟建等人都接連找到了自己想要效力的主公,後者可能沒有前者那麼赫赫有名,但依舊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筆墨。

唯有崔州平,始終遵循本心,在山林之間當著他的逍遙客,也算是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