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陌生是恐懼的主要因素,而焦慮傾向於在缺乏刺激時的一般性害怕

菜單

陌生是恐懼的主要因素,而焦慮傾向於在缺乏刺激時的一般性害怕

到目前為止,學界存有大量關於發展、印刻和早期經驗中的關鍵期的文獻,雖然它們並非全部都與情緒發展有關。此外,有一些題目是盤根錯節的。例如,在考慮關於關鍵期的證據時不可能不涉及到早期經驗的廣泛問題。

心理學家斯科特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去增進關鍵期的概念在發展問題上的重要性。他對狗進行的工作圍繞著早期生活中存在一個社會化的關鍵期的意見而轉移,在此期間內,動物對於社會性刺激具有最大的敏感性。

陌生是恐懼的主要因素,而焦慮傾向於在缺乏刺激時的一般性害怕

當幼犬離開在關鍵期中經歷到的客體或情境時,它發出“苦惱的聲音”。這種情緒性苦惱只有在其他幼犬或熟悉的情境出現在它面前時才能解除。斯科特把這種反應看為先天的。

更重要的是,他認為這是維持著對種系中其他成員的依戀的一種反應。這個論點導致這個預測:如果其他消極情緒產生,結果將是依戀加強。斯科特將他的論證推進一步提出,許多動物都對特定的熟悉的生理環境形成了情緒上的依戀一他稱這種現象為最初定位。例如,幼犬在它們的眼睛睜開不久就形成了這種依戀。

陌生是恐懼的主要因素,而焦慮傾向於在缺乏刺激時的一般性害怕

其證據在於當把它們放入陌生環境時,它們的“吠聲”的比率有顯著變化。斯科特認為人類嬰兒也有這種情形,儘管作為人類關鍵期的任何證據粗略說是很少的,但這個意見卻具有一些吸引力。斯科特在論述早期情緒體驗對此後行為的潛在影響上是更為嘗試性的。他設想當回到熟悉的地區或熟悉的人身邊時,可能會感到保險和安全。

如果人類嬰兒被放在一個陌生的地方一段時間,那麼他可能:總是把這個地方與不愉快相聯絡。甚至變得更主動地去接近他所更熟悉的環境。在後面考察早期經驗的一般效果時將對關鍵期的概念做出評價。

印刻就是早熟幼鳥的特定依戀的形成。通常認為它是由接近反應和追隨反應而發展起來的,而且不能簡單地求助於條件作用的原理做出解釋(儘管應該注意到,被強化的能力由於接近強化的來源而被大大加強了)。印刻的最普通的例子是雛雞追隨著它所遇到的第一個活動目標,正常情況下是母親。

陌生是恐懼的主要因素,而焦慮傾向於在缺乏刺激時的一般性害怕

在大量研究中,各種物種的幼仔實際上被誘導去追隨任何事物,例如,從木塊到接二連三迅速變亮的路燈。在少數個別的案例中,甚至對於印刻的產生,接近和追隨好象並不是關鍵性的。必須的事物只是使幼小的動物去看一個明顯移動的目標。無論如何,基本情況使人想到這種生物適應性結論:在“自然”條件下,印刻是幼小物種變得依附於更老的成員的非常適當的方法,這些老成員是它們無論如何要依賴的。

印刻被認為出現在一個關鍵期中。在印刻研究中投入的大量創造性努力,均旨在提供出理論以解釋這個敏感階段的結束。這些理論的內容主要可歸納為四種可能性。這四種可能性為:敏感性隨著成熟而結束。敏感性透過社會化被抑制。敏感性隨著膽怯的增長而結束。敏感性由於一個低焦慮狀態的結束而結束。

這裡,第一種理論只是暗示著關鍵期的結束取決於先天的、內在的因素。雖然某些研究已證明關鍵期能夠被延長,要完全駁倒這個意見仍是困難的。第二種理論或許是更為不言而喻的。它暗指著當印刻出現時,印刻的敏感期便結束了。這一點具有某些證據。不管怎樣,最後兩種理論與情緒是更有關係的,因而我們在下面將更為詳細地對此加以考慮。

陌生是恐懼的主要因素,而焦慮傾向於在缺乏刺激時的一般性害怕

在印刻的前後關係中,恐懼多樣化地被看作靜止、逃跑或對突然的強烈刺激的反應和對特定的特殊物種刺激的反應,也就是說,這些現象都可以引起恐懼。研究證據表明,某些物體(如食物)有時引起接近反應,另一些(如人)有時引起恐懼反應,還有一些(如物種內其他成員)有時引起這兩種反應。往往可以觀察到,鳥是明顯地處於接近迴避衝突所引起的痛苦之中。

在新孵出的鳥中看不到這類恐懼。它只是在孵出後的1到2天內才顯現出來,並在此後逐漸發展。正是這一點導致欣德和赫斯提出了這種意見:由於對新客體的勢不可當的反應變為僵硬或逃跑,它所引起的恐懼逐漸地抑制了任何接近和追隨。斯拉金提出,動物可能產生對流動著的刺激模式的恐懼和對靜止狀態的恐懼。

陌生是恐懼的主要因素,而焦慮傾向於在缺乏刺激時的一般性害怕

這導致他推斷說,陌生是恐懼的主要決定因素。這樣,新的客體或新的地方直到動物對它們熟悉起來時才會被接受。而且在任何環境中消磨的時間越長,對於其他新環境就越會感到陌生。

如果環境是陌生的,而它的一部分(形狀)是熟悉的,那麼斯拉金認為環境“推”動物去接近這個形狀;如果形狀是不熟悉的,追隨就被抑制了,同時對場所的恐懼又助長了追隨反應。對環境的恐懼或者能由陌生性產生,或者能被條件化。無論哪種情況,害怕環境的動物都將向這個形狀接近。

陌生是恐懼的主要因素,而焦慮傾向於在缺乏刺激時的一般性害怕

為了證實這一點,莫爾茨等證明,對通道的條件性電擊的恐懼提高了一個已經印刻了的追隨反應的力量。恐懼也能由過於強烈的或不足的刺激所產生,例如,高噪音、亮光或黑暗、孤獨。然而早期的恐懼則是對新異的或陌生的刺激的恐懼。斯拉金提出對陌生的識別取決於經驗而不單純是成熟。從陌生事物上跑開已足夠顯示出知覺了它是陌生的“認識”。

在印刻研究的文獻中有許多報告表明,在新生鳥中最初並不存在恐懼,如小鳥在頭一個24小時內即是如此。因而,印刻可能在客體陌生得足以引起恐懼之前便已經發生。同樣許多觀察表明,鳥在此後將追隨著最初感到恐懼的客體,但赫斯並不認為這個動物對這個客體已經印刻了。實際上,恐懼似乎隨印刻而發展,然後在印刻後完成,並引起從陌生刺激撤退的發展。

陌生是恐懼的主要因素,而焦慮傾向於在缺乏刺激時的一般性害怕

在把焦慮與恐懼相區分這一點上,焦慮傾向於被確定為在缺乏任何明顯刺激時的一般性害怕。所提出的焦慮的指標與所提出的恐懼的指標難於區分是並不令人驚奇的,因為這兩個概念本身可能就是不易於或不值得區分的。

莫爾茨是焦慮觀點的主要闡述者。他提出印刻的幼鳥是處在一種低焦慮的狀態中,此時對於活動客體的景象極易感受。按照莫爾茨的話說,這可能導致所談到的客體產生一種驅力狀態。

陌生是恐懼的主要因素,而焦慮傾向於在缺乏刺激時的一般性害怕

莫爾茨論證說,一個新孵出的小雞逐漸把一個低焦慮(獎賞)狀態與一個活動物聯絡起來,接著物體逐漸起到調解新的學習的一種強化物作用。由於它使小雞接近這個強化物,追隨和印刻便產生了。所以莫爾茨主張,當低焦慮狀態結束時,作為印刻的關鍵期便結束了。薩爾曾和湯姆林採取了一種略微不同的觀點。

他們提出活動物體的景象引起低焦慮狀態,這就是最初存在的無懼怕,因為此時印刻還未出現。目前這個問題尚未解決,不知道是否印刻按照情緒學習理論的術語就可以得到解釋,還是說印刻是一個相當獨立的過程。無論如何如上所見,關於情緒發展某些方面的某些事實和觀點已從對它的研究中顯露出來。

研究早期經驗對其後情緒性的影響的典型程式包括用盡可能幼小的動物去對實驗者的觸控或電擊產生條件作用,然後在標準的實驗室條件下單獨飼養它們。到成年時,在認為可進行情緒性測量的情境中對他們進行試驗,如“戶外情境”試驗。把它們表現的情緒性行動的程度與未經處理的控制動物進行比較。

陌生是恐懼的主要因素,而焦慮傾向於在缺乏刺激時的一般性害怕

控制組被試者表現的情緒性程度是能做出肯定結論的決定因素。這方面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家是登恩伯格。他的理論從抨擊斯科特有關關鍵期的意見開始。斯科特暗示,當特定刺激具有深遠的影響時,在發展中存在著有限期。在這個階段之前和之後,影響是比較受限制的。

無論如何,用以驗證這一觀點的研究(主要使用老鼠、白鼠和狗)並未常常顯示出積極的結果。登恩伯格強調,證明了關鍵期概念的唯一鐵證是來自使用生理測量的研究(如萊文和劉易斯)。他的論據以對許多研究、包括對他自己的研究的分析為依據。

他提出,任何所謂的關鍵期都是在早期經驗和在成人測驗中由刺激強度引起的人為結果。因而,透過偶然地或有意識地控制作為自變數的刺激強度,一個研究者就能夠輕易地發現看來象是關鍵期但事實上並不是關鍵期的跡象。實驗包括對嬰兒的電擊,老鼠的迴避學習、觸控和撫弄,白鼠的情緒性,這些均未證實關鍵期的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