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影響戀愛婚姻的兩大因素是……

菜單

影響戀愛婚姻的兩大因素是……

在講了什麼是依戀,有哪幾種依戀模式後,

是什麼影響著你的人際、戀愛?

我們介紹了 嬰兒/兒童時期的四種依戀模式

你的孩子屬於安全依戀模式嗎?

:安全型,迴避型、矛盾型和混亂型。

當然,幼時的依戀模式是可以改變的,也許你在小時候比較焦慮但從後來的友情、親情、愛情中得到治癒,變成了安全型依戀;你也可能在小時候屬於安全型依戀,可因為後來的一些經歷,逐漸變成不安全型。

兒童時期的依戀模式,常常容易和成人的依戀模式相混淆。

本期文章中,我們將介紹四種成人依戀模式。它常常從我們的人際關係和戀愛風格中折射出來。

成人依戀

我們普遍從兩個維度出發,去評估成人依戀:

迴避和焦慮

這兩個維度反映了成人依戀風格的大量可變性(Brennan et al。,1998,引自 Etcheverry、Le、Wu 和 Wei,2013)。此外,依戀和焦慮的程度它也會影響人們對其浪漫伴侶和關係的評估(Rusbult 等人,2001 年,Etcheverry 等人,2013 年引用)。

根據這兩個維度,成年人的依戀風格可以分成以下四種:

高迴避,高焦慮:恐懼型

低迴避,高焦慮:痴迷型

高迴避,低焦慮:疏離型

低迴避,低焦慮:安全型

影響戀愛婚姻的兩大因素是……

焦慮 ––– 成人依戀的評估維度之一

焦慮維度與一個人對自己被拒絕的頻率預期有關

。因此,極度焦慮的人總是害怕被遺棄,從而更傾向於和男/女朋友保持密切的關係。他們往往會過度關注依戀,他們“非常渴望和重視在戀愛中與另一半的距離和親密程度”(Etcheverry et al。,2013)。

有依戀相關焦慮症的人會因“可能被遺棄”(哪怕一個小小的可能性/兆頭)而感到很大壓力。

比如:在戀愛中,他們發現對方今天沒有給他們發一條微信,他們就會很擔心,是不是ta移情別戀了,是不是不愛我了?

這樣的人,往往對他們的依戀物件不怎麼信任。當他們與男/女朋友有些距離時,他們立刻會感到不安全,然後頻繁地反思他們的關係(Rholes、Paetzold 和 Friedman,2008 年),考慮各種可能性,然後“分析”是不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因此,我們很容易發現,高焦慮的人常常花費大量的時間在那些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上。

迴避 ––– 另一個成人依戀維度

迴避的程度與一個人對情感親密的感受程度有關(Butzer & Campbell, 2008)。

研究表明,“在迴避方面得分較高的人往往對他們的關係投入較少,並努力去做到和保持心理和情感上的獨立(Hazan & Shaver, 1994,引自 Butzer & Campbell, 2008, p。 141) 。

“我不需要ta,分開也沒關係”

“我自己也可以過的很好。”

……

Etcheverry 等人 (2013) 指出,高度迴避與“對親密關係的重視程度降低,以及對關係滿足依戀需求的依賴程度降低”有關。

那些依戀相關高迴避的人通常遠離他們的另一半,因為他們早就預設他們的伴侶在被需要的時候是“用不上”的、是不會作出迴應的。

所以從本質上說,他們在友情甚至戀情中,不和他人靠得太近,是為了避免失去。

自己

Butzer 和 Campbell (2008) 對 116 對已婚加拿大夫婦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高度焦慮和迴避的人在婚姻中的性滿意度較低。此外,那些有迴避型伴侶的人在性方面的滿意度也較低(Butzer & Campbell, 2008)。

相比而言,在低焦慮和低迴避的安全型依戀,他們在關係中往往是最適應和最舒適的,對整體關係滿意度也較高(Rholes, Paetzold, & Friedman, 2008)。

參考:

Butzer, B。, & Campbell, L。 (2008)。 Adult attachment, sexual satisfaction,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 study of married couples。

可這些人的愛情快樂嗎?

(1), 141-154。

Etcheverry, P。 E。, Le, B。, Wu, T。, & Wei, M。 (2013)。 Attachment and the investment model: Predictors of relationship commitment, maintenance, and persistence。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3), 546-567。

Hazan, C。 & Shaver, P。 (1987) Romantic Love conceptualized as an attachment proc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2(3), 511-524。

Rholes, W。 S。, Paetzold, R。 L。, & Friedman, M。 (2008)。 Ties that bind: Linking personality to interpersonal behavior through the study of adult attachment style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In F。 Rhodewalt (Ed。), Personality and social behavior (pp。 117-148)。 New York: Taylor & Francis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