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打敗生活的不是年齡,而是你的自暴自棄

菜單

打敗生活的不是年齡,而是你的自暴自棄

前些時候出遠門,跟好久不見的高中時的同學吃飯,她和我住在了酒店,我們像中學一樣徹夜聊天。在談論天光微亮的時候,她突然轉過頭來,眼睛灼灼地盯著我說:“你這些年來的變化真大。”

我以為她會誇讚我的衣著品味和化妝技巧,沒想到她話鋒一轉:“以前你是多麼彆扭啊,又敏感又固執,特別理想主義,聽到一點不同意見,要麼甩手走人,要麼就立即發毛,雖然老了幾歲胖了一圈,但還是變得圓融可愛了。”

打敗生活的不是年齡,而是你的自暴自棄

事實上,時光飛逝,不是嗎?九零後年齡最大的也是三十歲。突然她長嘆一聲:“我還沒任性夠,沒玩夠,沒瀟灑夠,就必須進入壓力很大的而立之年,一點心理上的準備都沒有,都不知道幾年後怎麼面對自己的生活。

三十會不會很恐怖?有一次和讀者聊天,她在相親的時候認識了一個男人,老實木訥,有車有房。對於這個男人,她並不是多麼的心滿意足,而是不捨得跑這個理想的結婚物件,於是心不甘情不願與對方約了幾次,沒有什麼共同話題,寒暄完後就各自默默地玩手機,心裡不甘情不願跟對方約了幾次。

打敗生活的不是年齡,而是你的自暴自棄

既然不喜歡,那就趁早走掉吧。我說,也可以騰出一點時間來尋找自己的理想伴侶。姐姐你還小,你不懂。我今年就三十歲了,過了三十歲的女人,再也沒有那麼多的挑揀揀選資本。您這樣年紀還是可以堅持不將就的,可我已經不行了,再晚一點,也許我這人也剩不下了。”

這句話聽來多麼熟悉?我都三十歲了,轉行也太晚了,萬一跳槽後待遇還不如應屆生,多沒面子?你都三十歲了,不生孩子就過了最佳生育期,可別說我沒有提醒你。

彷彿這不只是生命中的一個刻度,而是帶著捆綁的魔力,到了那一站,兩手都會被綁住,從此只能規規矩矩地做一個提線木偶,再也無法擺脫五指山下的生活。

打敗生活的不是年齡,而是你的自暴自棄

三十歲真的有那麼不同嗎?每日公司—家—幼兒園三點一線準時上下班,按時接送孩子,周遭交往的總是同一群人,慢慢失去覺察外界變化的敏銳直覺,與不同人群打交道的技能也開始退化,不敢再像剛畢業時一樣,不敢再像剛畢業時那樣不管不顧地去闖紅燈

我認識一個姐姐,快三十歲了,本來有機會從一成不變的國有企業跳槽去一家發展很好的網路公司工作,但她拒絕了。“讓我和那些孩子平起平坐,不如把我殺了,”她說。不是因為熬了這麼多年,不是為了混日子,能讓他們拿快遞員來收外賣嗎?如果連這種地位都不存在,我不是虛長這麼晚麼?”

打敗生活的不是年齡,而是你的自暴自棄

有誰說中年是源於年齡的魔咒?明明痴迷於穩定和權威才是最大殺手。中年應該是我們搶先給中年下了定義:中年應該是穩定的,即使是有點不耐煩,也應該是有地位的,即使這個頭銜一碰就碎了;這意味著有些特殊的待遇,比如跟年輕小的孩子一起吃飯時讓到上座的特權和一口全桌都要有洗耳恭聽的權威。

大家都太喜歡把年齡、身份和人生階段結合起來,“在什麼年紀做什麼事”,成了多少人心中的人生格言。年老是一種避難所,它能讓我們遠離那些明顯與我們不相容的人或事物。擺脫年少時無病呻吟的傷春悲秋,讓我們最終能夠腳踏實地地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它應該成為我們抵禦人生打擊的力量源泉,而不是成為我們人生的負累。

打敗生活的不是年齡,而是你的自暴自棄

人類與生俱來的一老,或年老而猥瑣,或年老而睿智,而我願意做她。時間的流逝,我們永遠無法左右前進,卻可以選擇做自己想做的那種人。年少時學會如何老,這也許就是思考三十歲時最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