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走進阿姆斯特丹過往歲月,這裡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菜單

走進阿姆斯特丹過往歲月,這裡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走進阿姆斯特丹過往歲月,這裡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北海之心:阿姆斯特丹的光榮與哀傷》是由荷蘭記者、暢銷書作家、著名歷史學家黑爾特·馬柯創作的阿姆斯特丹城市史著作。馬柯出生於1946年,他自1985年開始創作,曾兩次被授予“荷蘭年度歷史學家”的稱號,被法國政府授予“榮譽軍團騎士”頭銜。

他曾在《綠色阿姆斯特丹人》《新鹿特丹商報》和VPRO廣播公司任職,並擔任阿姆斯特丹大學城市問題特別教授。2002年,憑藉對阿姆斯特丹做出的貢獻,他獲頒“艾灣獎”。 《北海之心:阿姆斯特丹的光榮與哀傷》曾被提名比利時金貓頭鷹獎,並被譯為德語、捷克語、匈牙利語和英語等版本。

《北海之心:阿姆斯特丹的光榮與哀傷》,荷蘭語原意是“阿姆斯特丹的小歷史”,從中可窺探出整本書撰寫的基調——從小處著手。一個陶壺,一座房屋,一副油畫,一張照片,一本日記……這些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無一不記錄著,所處時代人們的生活往事。

《北海之心:阿姆斯特丹的光榮與哀傷》只是單純的講述故事,用一個個小事件的細節,一個個小人物的生活,去重塑我們對過往的認知。

從某種程度上講,小人物的際遇折射出來的才是豐滿的歷史,因為真正的歷史永遠不僅僅只有偉人和強人,也並不總是善惡分明。

一座城市選擇什麼建築作為自己的地標,代表這座城市的精氣神,有些城市最恢弘的建築是教堂,代表著心靈的歸屬;有些城市,最巍峨的建築是博物館,代表著歷史的沉澱;有些城市最顯著的建築是圖書館,代表著對知識的尊崇;有些城市最耀眼的建築是商業中心,代表著經濟的昌榮。

而對於阿姆斯特丹而言,最算得上地標的則是:運河邊的房屋。每一戶家庭所居住的房屋就是一個地標,因為阿姆斯特丹這座城市,就是在低地的泥濘中塑造了黃金時代的輝煌,也在北海的波濤中抵禦小冰期的衰落。

走進阿姆斯特丹過往歲月,這裡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一、

歐洲國家的其他首都大多是圍繞宗教、皇權或者兩者的結合而建立,但阿姆斯特丹卻是圍繞著商人的需求和權利而建立起來的,背後的核心勢力是貿易。阿姆斯特丹的神話,實際上是一種精神意義的奇蹟。

“歷史始於大樹的根部”,用這句話來形容阿姆斯特丹再貼切不過了。阿姆斯特丹荷蘭語的原意是“堤壩”,顧名思義是建在堤壩上的城市。由於該地區絕大部分都在海平面以下,因此也被稱為“低地城市”。

直到12世紀晚期,阿姆斯特丹還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漁村。遍佈沼澤,到處都是連線大海的小湖泊。每當秋天暴雨來襲的時候,這些湖泊的面積就會不斷擴大。

公元1000——1300年,一些原始村莊逐漸湧現出來。最早出現的是1063年的斯洛滕村。

1275年10月27日,阿姆斯特丹作為一個地區的名稱首次出現在歷史文獻中,

伯爵弗洛里斯五世免去了“居住在阿姆斯特丹地區人民”的賦稅。

阿姆斯特丹的特殊之處在於它的地理位置,距離許多重要的城市都很近,從一開始阿姆斯特丹這個水手數量眾多的小城鎮,就處在幾條重要商業路線的必經之路上,因而阿姆斯特丹村在短暫的時間裡,就發展成了阿姆斯特丹市。

阿姆斯特丹1200年前後,還在繳納地區最低稅額的漁民家庭,在三、四代人之後,就成為了海上戰爭中的真正主角。同時,由於荷蘭地區的許多領主,都需要獲得阿姆斯特丹的支援,因而給了這座城市許多特權。

阿姆斯特丹很快參與了大量貿易活動,

阿姆斯特丹起先是被動的裹挾在一張不斷張開的貿易網中,但是很快就變成了主動參與者,這標誌著阿姆斯特丹開始了自己的發展之路。隨著阿姆斯特丹的不斷壯大,這座城市也在不斷的塑造自己獨特的風格:

以開放的心態擁抱新鮮事物,拒絕墨守成規和固步自封

走進阿姆斯特丹過往歲月,這裡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二、

阿姆斯特丹歷經從漁村到大都市的發展過程,有過輝煌,也經受過戰爭洗禮和破壞,從一定歷史程度上,它代表了荷蘭歷史的縮影。

阿姆斯特丹從河邊的小村莊成為一個小城鎮,用了一個世紀的時間。在城鎮發展的最初階段就奠定了阿姆斯特丹的一條重要城市特性:多樣性和專業性的並存。蜿蜒曲折的街道和色彩多變的建築修飾著城市,這就是公元1350年前後阿姆斯特丹的風格。

從一開始,阿姆斯特丹就是一個以貿易為生的港口城鎮,到了14世紀,隨著許多船員漸漸成長為商人,這一特徵再次得到強化。阿姆斯特丹崛起的一個重要催化劑是其最大的競爭對手,安特衛普的衰落,阿姆斯特丹早在1578年就成功地從八十年戰爭的泥沼中脫身,此消彼長下,阿姆斯特丹成功取代安特衛普,逐漸成為低地的國際市場中心。

能清醒直觀地做到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這一點,不得不說要得益於阿姆斯特丹的商人們,趨利避害是本能,權衡利弊是現實的明智選擇。

隨著17世紀荷蘭的商船,從阿姆斯特丹開往波羅的海、北美洲和非洲以及今天的印度尼西亞、印度、斯里蘭卡,倚靠由此構建的世界貿易網路,阿姆斯特丹一躍成為歐洲最大的貿易港。

法國曆史學家亨利·梅赫蘭在他撰寫的一本關於17世紀阿姆斯特丹市民精神生活的書中寫道: “

在17世紀人們的心中,阿姆斯特丹因其卓著的股票交易而聞名於世

。但是”他繼續寫道,“人們首先會把它看作孕育自由思想的城市”

走進阿姆斯特丹過往歲月,這裡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三、

隨之而來的移民潮,給阿姆斯特丹帶來新鮮血液的同時,也帶來了藝術、科學、宗教和富裕。阿姆斯特丹已經準備好了迎接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阿姆斯特丹繁榮的黃金時代最具代表性的事件當屬聯合東印度公司的成立,“1602年,這些公司組成了

世界上第一家跨國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

。它在未來的兩個世紀裡控制了荷蘭在亞洲的航線和貿易”。

荷蘭東印度公司當時被譽為阿姆斯特丹“跳動的心”。阿姆斯特丹人甚至自豪地誇耀他們的荷蘭東印度公司重塑了整個世界貿易。

1621年,又一家公司成立了——荷蘭西印度公司。它成立的目的是為了與葡萄牙、西班牙爭奪橫跨大西洋的海上霸權,1647年,荷蘭西印度公司在北美東海岸的哈德遜河口建造了一個小型貿易站。來自曼哈頓島的第一份報告這樣描述這個地方:“這裡水草豐美,遍地是鮮花和大樹,可愛的香氣飄蕩在周圍”。

這便是荷蘭人在新阿姆斯特丹定居時的場景,之後那裡成了今天的紐約市。

17世紀早期,阿姆斯特丹就發現自己處在一個特殊的位置上,僅僅用了幾十年的時間,他便擁有了

經濟上的霸主地位

,按照經濟學家們的說法,他

完全控制了當時世界經濟的命脈

今天的我們,可以很容易的說出阿姆斯特丹成功的關鍵是什麼。然而對於當時的很多評論者而言,阿姆斯特丹的經濟繁榮只不過是一個短暫的奇蹟。

英國學者威廉·艾格林比寫道:“在智者的對話中,幾乎沒有什麼話題能比討論這個小國家的崛起更令人著迷,在不到100年的時間裡,這座城市發展達到的高度不僅超過了所有古希臘城邦在古代擁有的高度,甚至讓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國家——英國,也會在每某種程度上感到羞愧,”。

在這個狹小、奇蹟般的國度內,阿姆斯特丹擁有絕對的統治地位,阿姆斯特丹承擔著共和國大部分的防務花銷,並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家的外交政策。八十年戰爭期間,阿姆斯特丹甚至企圖干預荷蘭與西班牙戰爭的程序。

最終80年戰爭以阿姆斯特丹取得徹底勝利而告終,這座城市的統治者展現出了實用主義或者說機會主義,並收穫了豐碩的果實。

大量移民的到來,很大程度上豐富了17世紀阿姆斯特丹市民的生活形態和精神生活。大規模的人口湧入,使得阿姆斯特丹出現瞭如今在美國一些城市才能看到的社會特質。人們在這裡能夠獲得快速的發展從而迅速崛起,但也可能以同樣的速度迅速墜落,倫勃朗的經歷恰恰是這兩種現象最好的證明。

1810年,阿姆斯特丹與荷蘭其他地區一起併入法蘭西帝國,它17世紀的輝煌消失殆盡。隨著貿易與戰爭失利,阿姆斯特丹走向衰落……

走進阿姆斯特丹過往歲月,這裡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如今,阿姆斯特丹已經成為歐洲第四大航空港,也是世界著名的國際大都市。這個擁有無窮魅力的城市以寬容與多樣化享譽世界,在這裡,被許多國家明令禁止的賭博、吸食大麻和賣淫都是合法的。

然而,阿姆斯特丹並非總是充斥著狂野與放縱。這裡有倫勃朗光影、線條與色彩,有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內藏有200多幅畫作,1000多張手稿,十幾本影印畫集,4本畫稿和750多封書信。每年數以萬計的人們,為了梵高來到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不僅有伊拉斯謨、斯賓諾莎和格勞修斯的哲思,還有東印度公司的“海上馬車伕”帶來的榮光,有鬱金香泡沫帶來的瘋狂與毀滅的炒作,更有無數猶太人至今仍響在耳邊的哭泣與痛訴的回憶。

《北海之心:阿姆斯特丹的光榮與哀傷》透過一段段閃回的歷史片段,串聯起千年來阿姆斯特丹的光榮與哀傷,細膩的描寫了曾經在這裡生活過的各色人物的悲與喜,用微末的小事,勾勒出歷史大潮,對這座城市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