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有種修養,叫“管住嘴”

菜單

有種修養,叫“管住嘴”

文/花妖館

很喜歡蔡永康的一句話:

“我不在乎說話之術,我在乎說話之道。我的說話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

說話不難,但說好話卻很難,不過正如蔡永康所言,只要你能將對方放在心上,那出口之言便是善意的、有意義的。

經常聽到有人說別人沒有修養,可真正的修養都是用來約束自己的。

世界上有很多人總喜歡將別人的醜事私事當作是自己生活的樂子,他們笑著說話,卻不知這些言語宛若刀子紮在了對方的心裡。

會說話,是一門藝術,而管住嘴,又何嘗不是一種修養。

有種修養,叫“管住嘴”

知而不言,亦為善良。

人們討厭謊言,卻能夠接受善意的謊言,因為善意的謊言它不僅沒有刺,甚至還能給予他人芬芳。

曾經看到過一則故事:男孩總會去包子鋪買包子,每次他都說買兩個,但老闆卻每次都只給他一個,有路人想要聲張正義,卻被老闆拉到了一邊說明真相。

原來男孩的家境不好,還有個瞎了眼的母親,所以他為了省錢讓老闆在他母親面前演戲,他總說自己吃過了,將唯一的包子給了他母親。

後來路人沒有說話,為孩子送上了自己剛買的包子。

路人的知而不言,又何嘗不是一種善良呢。

知人疾苦,卻不戳穿,而是選擇默默幫助。

既保留了男孩一家的面子與和諧,也盡了自己的微薄之力。

有種修養,叫“管住嘴”

在古代比武的時候有一個詞叫做:

“點到為止。”

在語言的學問裡,同樣也有著

“點到為止”的說法。

世界上有很多的事情,說出口是一種麻煩,說多了別人也不願聽。

如果你能點到為止,讓對方自己去領悟,那事情就不一樣了。

不難發現,生活裡越是需要幫助的人越是容易存在自卑心理,你若是直接點出問題,那他可能還會責怪你的不懂事。

明明你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瞭解,卻要像聖人一樣站在高處指責他,這不管換做是誰都會產生牴觸情緒。

所以,有時候你明知道這不對,但也不能明說,否則這隻會讓事情往更糟糕的方向上去發展。

就如同孩子的教育,你知道他做的不對,但你卻在眾目睽睽下批評他,這不僅會讓他有失顏面,還會讓他憎惡你。

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也是有情緒的,千萬不要因為他們小而不照顧他們的心思。

有種修養,叫“管住嘴”

知而不爭,亦為聰慧。

《莊子》有言: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

爭論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不管做什麼事都該保持冷靜的姿態。

爭者,精神持續高漲、面紅耳赤,易失去自我;不爭者,精神平和穩定、面色紅潤,易控制局面。

世界上有各色的人各種的事,你深知自己有道理,然後和別人爭論,但爭又爭不過個所以然。

要知道當爭論出現的時候,是因為你們都覺得自己有道理,既然都覺得自己有道理,肯定都會找到各種證據來證明,從而認為自己才是有理的一方。

在爭論的過程中,即使發現自己的道理在崩塌,但為了面子很多人還是會選擇繼續爭論,這便導致了爭論的無休無止。

所以說,有時候不說也是一種智慧,那是他們懂得求同存異,懂得珍惜精力與時間。

有種修養,叫“管住嘴”

知而不評,亦為清醒。

對他人與他人之事評頭論足,是人與人交往的大忌。

有些人總愛自命清高,認為別人的人品不行,認為別人所做的事情不對,他們才是佔理的一方。

往往這樣的人得不到他人的尊重,更得不到他人的真心。

或許他真的是好意,但他顯然情商很低,與其交往只會給自己找不痛快。

一個人的人品如何,從來都不是從一件事裡能完全判定的,更何況眼見的不一定為實。

你所知道的,別人未必不知道,別人不說總是有他的理由的。

若非他與你是極好的朋友,那最好還是不要對他進行評論了。

很可能你的一句話,會造成別人難以想象的痛苦,甚至是無法挽回的傷害。

有種修養,叫“管住嘴”

做人做事都是學問,一個真正有修養的人,一定能做到:出言有尺,做事有餘。

吉普林在《演說》裡說:

“言語是人類所使用的最有效的藥方。”

可一個人的言語是解藥還是毒藥,那可就不好說了。

所以,對人對事,用

“藥”得對症。

你若真想為他人好,就該管住自己的嘴,即使是建議,也只該做到

“點到為止”。

每當想說話的時候,就問問自己,這句話說出去可能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長期以往,你會發現身邊不僅少了很多麻煩,心境也開闊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