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邊城》這種感情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清新而自然

菜單

《邊城》這種感情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清新而自然

正如沈從文先生在《邊城》題記裡所說“對於農人和士兵,懷了不可言說的溫愛,這種感情在我的一切作品中,隨處都可以看出。”我從文章裡,便讀出了這樣一種溫愛,在那個年代那個邊陲小鎮的特有溫情,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翠翠與儺送之間的愛情,儺送與大老之間的兄弟情誼,翠翠與祖父之間的脈脈溫情,無不在字裡行間時時顯現。

《邊城》這種感情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清新而自然

最吸引人的便是翠翠與儺送的愛情,這一對年輕人互相愛著對方,他們之間的愛情,沒有山盟海誓,卿卿我我,也沒有離經叛道的驚世駭俗之舉,更沒有充滿銅臭味的金錢與權勢的交易,有的只是原始鄉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這種感情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清新而自然。

《邊城》這種感情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清新而自然

翠翠和儺送的初識或許並不那麼愉快,但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愛,在見到的第一次,便被放在心上,就像白龍之於千尋,就像儺送之於翠翠。初見時便認為他是“輕薄男子”,黃狗吠叫時喊道“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卻已經將他放在心上,時時記掛著。見到人時,羞於面對,百般藉口;見不到時,卻又掛念著,“爺爺,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灘呢?”儺送晚上在屋外唱了一晚上的歌,像是夢中的虎耳草,第二天翠翠便上山採了一把虎耳草。翠翠把對儺送的愛戀藏之於心,見之於行,獨獨沒有宣之於口,不免令人覺得可愛又可憐,倘若她有儺送那份要渡船不要碾坊的果敢,或許他們便可少走一些路。

但細細思索,這或許便是愛情的模樣,純純粹粹,不參任何雜質,別人指導不得,再著急也無濟於事。儺送可以為了翠翠放棄碾坊,出走桃源,翠翠也可以獨自在碧溪等著儺送回來,儘管“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翠翠總會等到。

《邊城》這種感情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清新而自然

或許是當地濃厚的氛圍所致,就連當地的妓女的愛情也無人加以指摘與輕視。就像沈先生在《丈夫》裡寫到的,因為經濟原因,丈夫默許妻子去做妓女,儘管如此,當丈夫來到船上希望行使丈夫的權利卻被逼得步步退讓時,儘管家庭條件不允許,丈夫仍然義無反顧地把妻子帶了回去,愛再一次戰勝了物質。

提到這,不禁想到現如今人們的愛情。現在的人們好像失去了這種等待的耐心,認識不過幾個星期幾天幾個小時,甚至於兩個人根本不認識,便急匆匆地綁定了關係,建立了一段彼此不瞭解,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在極短的時間裡結合,又在極短的時間裡分開,彼此開始尋找下一個物件,像是遷徙的候鳥,疲於奔波,無處可歸。

《邊城》這種感情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清新而自然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里,人們的愛情似乎也與外在物質息息相關。人們開始在網路裡宣洩情感,尋找慰藉,透過各種媒體各種方式尋找自己後半生的依靠,他們並不僅僅是想要玫瑰,還希望同時收穫麵包,以保證自己的下半生衣食無憂。人們的愛情觀念發生改變,假使愛情與物質不可兼得,他們寧願捨棄愛情而保證物質,房子,車子,票子,權勢,只要你有,不管你是年過半百還是情人如林,總有一些人前赴後繼地“愛”著你,近些年接二連三地爆出某某官員被雙規情婦多少多少已是屢見不鮮,而新聞上時不時地報道的一些原配小三之間的糾葛更是很好的印證。我們似乎已經找不到翠翠與儺送之間的那種心與心交融的愛情,於是我們越發渴望遇到這種愛情。這或許就是我們一遍遍地閱讀的原因,只為了去尋找現實中找不到的東西。

除了愛情,《邊城》裡面描繪得極為細緻的便是湘西人生命的形態和他們生活的方式了。湘西這個地方因著地勢的阻隔保留著比較完善的楚文化內涵,外來文化的衝擊較少,因此湘西人仍然保留著他們骨子裡的純真質樸與良善。

《邊城》這種感情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清新而自然

平常的時候,他們互相送東西請喝酒,和樂融融;等到了有什麼災禍的時候,比如發洪水,“這些勇敢的人,也愛利,也仗義,同一般當地人相似。不拘救人救物,卻同樣在一種愉快冒險行為裡,做得十分敏捷勇敢,使人見不能不為之喝彩。”救人水火,毫無他言。更明顯的或許是祖父的死,得知祖父去世了,村裡人個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出物資,幫忙下葬,照顧翠翠,還有就是渡船人對翠翠的憐愛,老馬兵擔心翠翠想不開隨時陪著她開導她,留下照顧她。

儺送和天保同時愛上翠翠,天保走車路,沒有走通,儺送告訴天保他也歡喜翠翠,想要一隻渡船,天保就鼓勵儺送去走馬路,給翠翠唱歌,他感覺到翠翠不喜歡自己,就跟船下海去了。而儺送不同意天保的退出,提出他唱歌一人一天的打算,翠翠在哪天答應就和誰在一起,兄弟之間的謙讓無不反映著湘西人的美德。

《邊城》這種感情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清新而自然

而祖父和翠翠之間的脈脈溫情,則是給人更深的感觸。女兒殉情,丟下祖孫兩人,而祖父毫無芥蒂地養大了翠翠,並且處處為翠翠考慮。祖父擔心自己走了沒有人照顧翠翠,所以對翠翠的婚事格外上心,知道天保喜歡翠翠,告訴天保可以走車路和馬路,猜到翠翠喜歡儺送,處處給他們倆製造單獨相處的機會,四處打聽儺送和碾坊的事,憂心翠翠走她母親的老路,怕自己沒有能力再撫養“小雛鳥”;在翠翠怕打雷時,溫聲安慰……翠翠總是儘自己的努力去幫祖父分擔拉船的活計,依賴祖父,祖父生病擔心不已。祖孫之間處處瀰漫著淡淡的溫情。

其實在沈從文所描繪的湘西社會那種溫馨和諧的氣氛下,卻隱含著對現實生活中古老的美德,價值失落的痛心,以及對現代文明物慾氾濫的批判。作者想透過翠翠和儺送的愛情,去淡化現實的痛苦,去謳歌一種古樸的象徵著“愛”與“美”的人性與生活方式。儘管《邊城》給人以溫暖,但不可否認其在字裡行間仍然飄散著淡淡的憂鬱,這種憂鬱恰恰不是作者故意渲染出來的,而是作品中自然的宣洩,然而這種憂鬱並沒有削弱作品的內容,反而使其呈現出一種別樣的魅力和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