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世界上最快樂的人,雙目失明後,連忙開始彈琴,終日與琴聲相伴

菜單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雙目失明後,連忙開始彈琴,終日與琴聲相伴

“世界很簡單,人生也一樣。”

但為什麼有的人快樂,有的人不快樂呢?

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快樂卻是主觀的感受。說得簡單點就是,快樂與否,其實只在於你的感受。

傳說,古代有個人,雙目失明,終日沉浸在痛苦之中,後來有人告訴他,只要能夠彈斷1000根琴絃,就能雙目復明。這個人聽說以後,連忙開始彈琴,終日與琴聲相伴。多年以後,1000根琴絃都彈斷了,但他並沒有悲傷。因為從琴聲中,他找到了終極的快樂,雙目失明對他而言已經不是那樣痛苦的事了。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雙目失明後,連忙開始彈琴,終日與琴聲相伴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與弗洛伊德齊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說:“人並不是住在客觀世界,而是住在自己營造的主觀世界裡。”

很多喜歡安靜的人往往有這樣的經歷:部門一起出去玩,愛熱鬧的人都說好玩,可是自己去了以後,除了吵以外別無感受。偏偏還得假裝欣然前往。這就是活在別人別人看法的主觀感受。

活在別人看法裡的人,往往是痛苦的。比如同事講解設計方案,自己明明有不同意見,為了不得罪人,選擇沉默不語;朋友追劇、聊八卦,自己雖然不喜歡,卻依然熱切地附和評價。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雙目失明後,連忙開始彈琴,終日與琴聲相伴

我們一直追求在人群中被喜歡,卻忽略了“被討厭”的重要性。

阿德勒的心理學鉅著《被討厭的勇氣》裡說:“如果你無法不在意他人的評價、無法不害怕被人討厭,也不想付出可能得不到不認同的代價,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

現代社會,很多人太過在意人際關係,卻忽視了人際關係也會帶來煩惱和痛苦這一事實。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課題分離,不懂課題分離,妄加干涉他人的課題,或者被他人干涉自己的課題,而且,往往越是關係親近的人越容易彼此干涉。

“基本上一切人際關係矛盾都起因於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干涉。”

1、課題分離

如何避免這種互相干涉帶來的矛盾?阿德勒在《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出了“課題分離”的概念,意思是面對一件事,我們首先要去區分清楚“這是誰的課題”,區分哪些是自己的課題,哪些是他人的課題,不去幹涉他人的課題,同時也不讓他人干涉自己的課題。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雙目失明後,連忙開始彈琴,終日與琴聲相伴

辨別是誰的課題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想一想“某種選擇所帶來的結果最終要由誰來承擔?”誰來承擔後果,就是誰的課題。

比如父母催婚,看起來好像是為了子女好。但實際上無論結不結婚,最終承擔這一選擇後果的是子女,所以這就是子女的課題。父母催婚或許大多是出自對子女的關愛,但是不是也有可能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和虛榮心呢?如果是後者,那這就是父母的課題,需要他們自己去面對。

人際關係就像一張錯綜複雜的網,如果不保持適當的距離,不建立邊界感,就會被困在這張網中,剪不斷理還亂。書中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好像把自己的線和他人的線亂糟糟地纏在一起,這種狀態叫“纏繞”,而不是“聯絡”。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雙目失明後,連忙開始彈琴,終日與琴聲相伴

“課題分離不是為了疏遠他人,而是為了解開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之線。”即便真的出於一片好意,但對於別人的課題,我們能做的也只是“把馬帶到水邊,但不能強迫其喝水。”

2、自我接納

理解課題分離以後,我們再來談談自我接納。與自我肯定剛好相反,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還是暗示自己說“我能行”或者“我很強”,逼迫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

而自我接納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誠實地接受這個“做不到的自己”,然後儘量朝著能夠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欺騙自己。不去關注無法改變的,而是去關注可以改變的。接受不能更換的事物,接受現實的“這個我”,然後關於那些可以改變的事情,拿出改變的勇氣。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雙目失明後,連忙開始彈琴,終日與琴聲相伴

以前看過一位醫生的故事,這位醫生心地善良,且醫術高超,但做醫生的往往會見到很多生老病死。久而久之,這位醫生就把救援失敗的責任都歸咎於自己,於是產生了情緒病,甚至出現自殘甚至自殺的傾向。

後來心理醫生就讓他明白,那些人的死亡,並不是他的緣故,而是其他原因,他已經做到了自己該做的。經過長時間的治療,這位醫生終於走出陰影,回到崗位。

學會自我接納,不僅能夠幫助一個人更好地正視自己,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好了,什麼做對了,還能讓一個人實現更理性地成長,活得越來越快樂。

3、他者貢獻

但是人類是不能脫離群體存在的,如何真正處理好人際關係呢?這就需要提到第三個概念“他者貢獻”——對作為夥伴的他人給予影響、做出貢獻。他者貢獻並不是自我犧牲,為他人犧牲自己的人是過度適應社會的人。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雙目失明後,連忙開始彈琴,終日與琴聲相伴

最容易理解的他者貢獻就是工作——到社會上去工作或者做家務。我們透過勞動來實現他者貢獻、參與共同體、體會“我對他人有用”,進而獲得自己的存在價值。

缺乏人生和諧的人就會只關注討厭自己的那個人來判斷“世界”。 對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歡自己。無論之前的人生髮生過什麼,都對今後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決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你自己。

《被討厭的勇氣》不是一本讓我們不顧及他人感受的書,而是一本讓我們明白,被討厭,未必就是壞的,勇於接納自己的不足,是人生快樂的第一步。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雙目失明後,連忙開始彈琴,終日與琴聲相伴

點選連結,立刻購買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雙目失明後,連忙開始彈琴,終日與琴聲相伴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成長勵志心理學勵志書籍

¥

69。9

度小店

月銷2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