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努力就會有收穫?這是普遍的法則嗎?

菜單

努力就會有收穫?這是普遍的法則嗎?

這是一位網友的提問,問題非常的簡短,但可以看出背後的疑惑,而且帶有普遍性。#頭條心理情感學院#

首先,努力就會有收穫,這句話本身就不完全正確,跟學生時代還是工作沒有關係。

努力不一定會有收穫,收穫不一定靠的是努力。

是呀,就是這麼的讓人絕望。

做一件事有沒有收穫,跟很多因素有關。比如,智商、情商、性格、環境、運氣、努力等等。努力在其中的作用實在是一言難盡。

那麼努力還有用嗎?答案同樣會讓你印象深刻,努力絕對是有用的。

如果把我們的生活當成一個大型社會實驗,每個人都是實驗的參與者。

我們每個人在這個社會中天然的分層分類,我們可能無法跟王思聰去比較,這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人,完全沒有可比性。

但我們可以跟與我們差不多的普通人去比較,這也是這個社會中佔80%以上的人群。

我們都是普通出身,沒有雄厚的家底,只能靠自己奮鬥。我們讀了一個普通的大學,學了一個不怎麼喜歡的專業。做著一份說不上喜歡或者不喜歡,但可以餬口的工作。智商不高也不低,情商普通。跟自己差不多的人結了婚,生了一個或者兩個同樣普通的孩子。

我們是這個社會的大多數,在同樣的起跑線,有差不多的機會,差不多的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

個人的努力就顯得很重要了,可以直接拉開差距。

我最近參加了壹心理的兩期壹心人計劃。對於每次的任務,我都在完成最低任務的基礎上,稍微的做點額外的。

第一期的壹心人計劃,忘了獲獎的有多少人,我的名次離最後獲獎的差個二三名吧。肯定在50名以內,而那次報名的估計上千人了。

第二期的壹心人計劃,我秉承同樣的原則,比最低要求稍微高點,然後拿到了不錯的獎勵。

也就是說,同樣的比賽,同樣的時間,我僅僅是比最低的要求做得稍好,就已經把很多人甩掉了。

這其中有很多人可能僅僅完成了報名這件事,有的人走著走著,就掉隊了。能夠堅持到最後的,已經贏了很多人。

實際生活中也是一樣。

一件事,只要你認真的,按部就班地去做了,就已經超過了很多人。

壹心理讀書會有本書《貧窮的本質》,黃啟團領讀的,他講了自己的經歷的故事。

他講到,五年前,他開啟了一個心理導師育成計劃,培訓心理導師。策劃了一個講書的活動。

在徵集參與者的時候,700人的群有193人報名參加,兩個月後有51位導師完成了講書稿,登上了他們2021年的新臺歷。獲得機會的導師佔全部導師的7。28%。如果只計算完成人數佔參與人數的比例,報名的人群中,只有26%完成了工作。

而這個比例,跟《貧窮的本質》這本書中兩位作者在貧困地區支助那些貧困人口的資料非常的相似。這本書的兩位作者阿比吉特·班納吉 (Abhijit V。Banerjee)和埃斯特·迪弗洛 (Esther Duflo)。他們在麻省理工學院共同建立了一個叫“J-PAL”的貧困行動實驗室,他們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應對全球貧困的能力,因而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在15年的時間,兩位作者調查了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探尋貧窮的真正的根源,獲得了大量的資料。

最終作者提出自己的觀點,窮人之所以陷入困境,有三個原因:

第一、缺乏資訊;

第二、信念不堅定;

第三、因缺乏自律而拖延重要的事情。

是不是很驚訝呀。造成他們貧窮的根本原因在於自身。

而我們生活在當下的中國,能夠拉開我們其他人差距的最大的原因

,也在於自身的努力。

所以,努力有用嗎?太有用了,特別是在同場競技的情況下。能同場競技的人,大機率都有相似的背景,實力也差不多。差的只是努力的程度。

從題主的提問中,我猜題主是個學生。

那麼,能夠考入同一所學校,相信在智商,學習能力這些方面,大家的差距並不大。那麼成績的好壞完全看努力的程度。

而努力的程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其他方面的差距。

所以,努力吧,少年。

努力就會有收穫?這是普遍的法則嗎?

我是經常又佛又喪,偶爾積極上進的心理諮詢師,世界和我愛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