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道德經: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找到初心,才能收穫真正的快樂

菜單

道德經: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找到初心,才能收穫真正的快樂

我們都知道《道德經》,甚至隨口就能說出幾句,《道德經》是由老子所著,也被稱為《老子》。眾所周知,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道家崇尚道法自然、無為而治,因此在道德經中也都主要闡述這一觀點。

道德經: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找到初心,才能收穫真正的快樂

比較著名的有這樣一句話,出自該書的第十九章,即:“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保持著樸素的本心,減少私慾,這樣煩惱就會變得少許多。這句話看起來很有道理,因此許多人在失意時總會用這句話來勸導自己,讓自己快樂些。

但實際上從這句話中我們能看出一種消極的心態,甚至許多人理解這句話,就是自己只要追求的少,那麼就沒有煩惱,給自己的懶惰和不進取尋找理由。但是老子的寓意是否就是如此呢?

當然不是的,我們知道天地之間萬物瞬息萬變,而智慧的盡頭也是永遠無法到達的,人們的慾望也是很難讓人們滿足的,因此如果一個人一味地去追求、強求很難得到的一件事,就會越陷越深,使自己變得痛苦不堪,所以老子才會說這句話來勸慰眾人。

道德經: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找到初心,才能收穫真正的快樂

而這句話還有一個被人們所忽略的一點,就是實際上老子是想要勸慰人們將目光放在最本心的地方,迴歸於最質樸的內心,找到自己內心深處最想要的東西,不要為外物所動,不受其干擾,心自然就少了許多煩惱。

因此從以上看來,事物的本質是十分重要的,西方的一位哲學家也有過相似的想法,這個人就是海德格爾,他所著的《真理的本質》中也提及到,真理是可遮蔽而又無蔽的過程,而被遮蔽的往往才是事物的本質。

我們看待事物總是以主觀意識為主,看待事情總是覺得自己看到的才是事物的本質,其實並不然,我們所看到的或者我們所感悟到的,實際上都是經過這世間的修飾和加工給我們看的,因此我們會說燈下黑。

道德經: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找到初心,才能收穫真正的快樂

所以老子會提到無為而治,認為無為是世界的本源,“無”才是那個被遮蔽的真理。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就像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努力學習,家長期待我們,老師期待我們,社會期待我們,因此學習優秀就成為了多數人的夢想。

但是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學習已經失去了它本身的含義,學習不再是一種人們本身的意願和樂趣,而是成為了一個變得優秀的附屬品,成為了追求優秀的工具,因此它已經失去它最本質的樣子。

道德經: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找到初心,才能收穫真正的快樂

因此,“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這句話老子是想要告訴每一個人不要忘記你的本心的樣子,迴歸你的本心,然後為你的本心去努力。不是消極的少慾望、少奮鬥,使自己變成鹹魚狀態,然後自行的安慰自己,只要我所求的不多,我甘於平凡,那麼我就會收穫更多快樂,減少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