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懂得欣賞繪畫作品,才不枉與好作品相遇

菜單

懂得欣賞繪畫作品,才不枉與好作品相遇

單位或學校組織看畫展時,通常會出現這種情況,由於沒有講解,很多人都從畫作前匆匆走過,出來美術館的門,再問他有什麼收穫,大多都說不出個所以然。

面對一幅作品,如果不懂它的精妙之處,看一眼、兩眼肯定就不再看下去了,這樣就失去了看展的意義,也白白辜負了創作者的一番心血。對於沒有學過美術的人,不妨讀一下《如果看畫有方法》這本書,可以很好地為自己積累欣賞美術作品的方法。

書不厚,只有180頁,但是卻舉了很多作品例項,讀者透過看具體的作品賞析,很容易就能理解它們所要表達的含義,從而越過表象看到那些深層次的美。

懂得欣賞繪畫作品,才不枉與好作品相遇

不懂欣賞,藝術將會被無情地埋沒

羅丹作為知名的雕刻大師,曾經遇到過一件無比尷尬的事情,那就是他的訂單遭到退貨。而這件作品就是羅丹最為得意的《巴爾扎克像》。這尊耗時七年的作品,傾注了羅丹全部心血,但是一經問世,就引起一片譁然,有人說它是“印象主義”,是怪異、病態的表現,是脫離現實人體的造型,更有過激者把這件作品說成是“麻袋裡裝著的癩蛤蟆”。

由於作家協會的退貨,這件作品一直放置在羅丹的花園中,陪伴羅丹度過了一生中最後的時光。直到羅丹去世22年後,1939年,法國政府才解除禁令,把這尊雕像立在巴黎街頭供民眾欣賞。

羅丹曾說:“巴爾扎克是我一生的頂峰,是我全部生命奮鬥的成果,我的美學理想的集中體現”。當時這件經典之作,卻不被世人所認可,以致被埋沒幾十年,還好最後終於得以與大眾見面。

像《巴爾扎克像》一樣悲劇的還有19世紀中晚期發展起來的印象派,他們的作品和展覽也同樣遭到主流社會的批評與非議,致使像梵高這樣優秀的畫家窮困潦倒半生,等死後作品才被認可和收藏。這是藝術家的悲涼,也是藝術作品的悲涼。

懂得欣賞繪畫作品,才不枉與好作品相遇

積累豐富資料,才能更好地分析理解作品

美術作品鑑賞主要分為描述、分析、解釋、評價四部分,若想把四部分準確把握,觀賞者需要積累很多相關知識,比如美術方面要了解色彩與構圖,要知道美術的基本語言元素,還要知道不同型別作品在語言表達手段上的區別。

掌握這些,在描述一幅作品時才能準確地傳達畫面資訊,但是這些遠遠不夠,想更立體地分析和解釋作品,還需要知道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地域特色,歷史文化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意義。

以《韓熙載夜宴圖》和《拿破崙一世加冕》為例,兩幅畫都是群體人物畫,中國畫講究佈局,線條、疏密關係,而西方的油畫更注重空間、比例、透視和色彩。

《韓熙載夜宴圖》雖是一幅畫,卻分為四部分情節,每個情節各有側重;而《拿破崙一世加冕》把所有人物放在同一個空間中,主次分明,立意突出。

第一幅,顧閎中是被皇帝派去監視韓熙載的,因此所畫的內容以如實呈現夜宴情景為主;第二幅畫是拿破崙為了展示自己的無上權力要求大衛所畫,二者立意和出發點都有所不同,所以欣賞時要結合歷史背景去看。

懂得欣賞繪畫作品,才不枉與好作品相遇

懂得欣賞,藝術才能更好地被髮展和傳播

很多人只喜歡文藝復興時期或古典主義的繪畫,巴洛克時期或浪漫主義也很受歡迎,但是到了印象派時期就開始爭議很大,到了西方現代主義,例如野獸派、達達主義、立體主義等就有些人開始接受不了。

藝術家是站在時代前沿的思想者,他們的創作與表達很多都是超越當前社會現有價值觀的,人們不能因為不懂和不理解就開始否定這樣的藝術,社會的進步總需要有一些人具有開創精神。

畢加索的《格爾尼卡》和戈雅的《1808年5月3日被槍殺起義者》都不是因為畫面有多漂亮成為名作,恰恰是因為作品鮮明的主體性,激發觀者對內容的強烈情感,才讓畫作成為記憶的永恆。

當相機出現後,藝術家就開始思考繪畫未來的發展方向。古典主義的具象藝術將無法滿足現代人的多元需求,所以才會有行為藝術、超現實主義、波普藝術等的出現。

西方藝術流派眾多,只有懂得欣賞,才能讓更多好的藝術風格得到發展和傳播

懂得欣賞繪畫作品,才不枉與好作品相遇

最後,藝術的理解與感悟需要長時間的薰陶和滋養,非一朝一夕能獲得真諦,所以懂得欣賞藝術作品也需要一個漫長的學習和積累過程。

《如果看畫有方法》書中將相近題材的繪畫作品放到一起,進行對比講解,如歷史與神話、風景與海景、以及不同型別的肖像畫等,對於不知道如何欣賞美術作品的人,非常有學習和借鑑的作用。

懂得欣賞繪畫作品,才不枉與好作品相遇

作者:安逸 喜歡讀書、寫評,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