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洛可可風格——從華麗走向靈巧

菜單

洛可可風格——從華麗走向靈巧

建築上的洛可可風格首先是在法國室內裝修的演變中逐漸成長起來的。在路易十四的晚年(17世紀末以及18世紀初),凡爾賽宮和其他一些小王宮的室內裝修已有轉向靈巧輕便之勢,以大理石的圓柱、簷邊的鑲金框緣劃分牆面、裝飾屋頂的巴洛克方法已很少用,代之以嵌板和淺色細紋圖案,而且不求對稱,多用輕颺捲曲的花草和貝殼紋樣。與此同時,瓷器和地毯的圖案設計也有喜愛怪奇秀巧的巖窟式樣的傾向。這些動態都可以看作是洛可可風格的萌芽。

洛可可風格——從華麗走向靈巧

同時,隨著中國瓷器、漆器、絲綢錦緞、牆紙和年畫等工藝品的大量輸入,中國藝術對裝修、傢俱、插畫和衣飾等的影響也日漸強大,形成被稱為中國風(Chinoiserie)的風尚,例如弗朗索瓦·布歇的中國風繪畫《中國花園》。

實際上,當時歐洲人對諸如水墨山水之類中國藝術的精華知之甚少。他們主要是從工藝品上看到了迥異於西方傳統的立意和佈局,再加上一些傳教士和商人道聽途說的東方古國宮室園林之美和城廓樓宇之盛等傳言,半真半假地推想出各類帶有中國色彩的圖案紋樣、裝飾和建築模式,其基本風格和手法也是怪奇秀巧,空靈纖細,與洛可可所追慕的情調可謂情趣相合。

因此,中國風的流行成為促進和推動洛可可風格形成的一大動力。洛可可的裝飾圖案少不了中國紋樣,洛可可風格的宮殿中必有一兩個瓷器廳和中國風的房間,而在洛可可的花園中也一定可以看到中國的寶塔和亭閣,例如蘇格蘭建築師威廉·錢伯斯為威爾斯王妃奧古思塔在倫敦西南的丘園中設計和建造的中國式塔,如此等等。

這些東西在我們看來純屬歐洲人異想天開的杜撰,與神州文明的精華相去甚遠,但它們確實對洛可可風格陰差陽錯地起了很大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洛可可風格——從華麗走向靈巧

1715年路易十四去世,他的長子和長孫皆先他而去,繼位的是他的那時還是幼兒的重孫,這就是路易十五。幼王由其叔奧爾良公爵攝政,這位公爵只知揮霍享樂,王室和顯貴都從凡爾賽宮搬到巴黎城內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他們重新翻修的宮室邸宅,便大量採用帶有洛可可情調的新風格。

8年後,路易十五親政。這位青年國王更是著名的花花公子,對太陽王那套巴洛克式的威嚴壯麗不屑一顧,而喜歡洛可可的纖秀奇巧。除了巴黎的王宮外,他還把凡爾賽宮在路易十四手下建造的幾座大廳徹底翻建,改成一連串洛可可風格的小房間。國王和宮廷帶了頭,貴族以及豪商大賈自然群起仿效,於是洛可可風格在巴黎和整個法國大為流行,有些藝術史家還喜歡把洛可可風格稱為路易十五風格。

從時代背景來看,洛可可風格顯然與統治階級的享樂腐化密切相關,所以這種不健康的因素受到進步的啟蒙思想家的批判。但是,從風格演進的角度來看,洛可可又代表著從巴洛克藝術乃至古典主義的約束中解放出來的輕颺和歡欣,具有其文雅、秀逸和優美的一面,它對於中國藝術的吸收和借鑑也豐富和擴充套件了歐洲藝術的境界。

洛可可風格——從華麗走向靈巧

更為重要的是,雖然洛可可在其起源地法國由於路易十五的昏庸腐敗而具有日益增多的不健康因素,但在奧地利、普魯士、俄國和其他實行開明君主專制統治的大小朝廷,以及經過革命而實行君主立憲制的英國,洛可可風格作為後期巴洛克的合乎規律的發展,則發揮了很大的積極作用。

因此,18世紀的歐洲藝術不僅生機勃勃,而且仍像17世紀那樣豐富多彩,儘管此時的一流大師略為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