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世界首個“零生育率”國家誕生,為什麼年輕人不結婚也不願生娃?

菜單

世界首個“零生育率”國家誕生,為什麼年輕人不結婚也不願生娃?

“婚姻制度”作為人類文明的產物,對於人類繁衍功不可沒,卻不等同於完全優化了人類生存模式。

對它的追問與否定反映在諸多指標中,結婚率下降,離婚率升高,生育率下降,人均子女數量下降。

世界首個“零生育率”國家誕生,為什麼年輕人不結婚也不願生娃?

當韓國如同美國等西方國家,1998年建立了普惠國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養兒防老”這一生育理由被最終替代,

韓國開始趕超以“少子”著稱的日本,成為世界上首個“零生育率”國家。

“零生育率”意味著什麼?

一個國家或地區若想保持一定人口規模,其生育率需要達到2。1‰的標準,而低於 1。3‰則被視為“超低生育率”。

韓國從1994年放棄限制生育並實行改革後,情況改善並不明顯。2019年上半年生育率仍為0。98‰,韓國已成為“老齡社會”。

世界首個“零生育率”國家誕生,為什麼年輕人不結婚也不願生娃?

早在2006年,牛津大學人口學教授大衛·科爾曼撰文稱“韓國或將是第一個因人口減少而從地球上消失的國家”。

年輕人對於婚姻的嚮往程度,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國家人口規模的保持,這是整個世界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未曾想過的。

同處於“儒家文化圈”的韓國和中國一樣,“多子多福”的觀念都曾影響著全民。

為了控制人口增長帶給社會巨大負擔,韓國也曾從1962年開始實行“自願計劃生育”的政策。

世界首個“零生育率”國家誕生,為什麼年輕人不結婚也不願生娃?

透過免費提供避孕藥物和服務、人工流產合法化、避孕知識和新生育觀念的傳播、對計劃生育家庭提供福利等方法進行控制,效果卓著。

也正是因為有了“只生一胎”的真實經歷以後,人們體會到了其中種種好處,對於生娃的理性思考也逐漸萌發,“只生一個,好養育”成為了全民共識。

“重視孩子質量”成為了新階段全民追求的目標,同時也成為了民眾親手為自己背上的使命和職責。

“理性生育”進而延伸的“理性婚姻”,卻將婚姻本身逼上了兩條路,要麼高質量,要麼“不婚”。

世界首個“零生育率”國家誕生,為什麼年輕人不結婚也不願生娃?

為如今的年輕人示範的反面案例,最為直接的便是他們身後的父母,兒子不想過爸爸的生活,女兒不想過媽媽的生活,

對婚姻持有“極端理性”觀點的人,彷彿將“不結婚”當作了一種自救。

韓國婚姻的主要負擔

韓國在“零生育率”的威脅下,所進行的政策力度可觀,比如子女6週歲以前,母親可有一年時間進行照料,國家補助40萬-50萬韓元。

首爾為生4胎卻沒有住房的夫婦提供住房;全羅南道康津郡規定,生1胎每月補助10萬韓元,生二胎每月補助15萬韓元,生三胎每月補助20萬韓元,為期一年。

世界首個“零生育率”國家誕生,為什麼年輕人不結婚也不願生娃?

即便是在這樣的政策感召下,年輕人依舊保持著絕對謹慎的生育態度,其主動選擇“不婚不育”的理由,主要是高昂的育兒費用以及婚姻對於個人產生的負面影響。

在“理性生育”的影響下,民眾觀念逐漸變為“若是不能給予後代足夠的生存能力,將會給整個家族拖後腿”。

韓國家庭開始在孩子的教育支出上下足功夫,韓國保健社會研究院的調查顯示:韓國人養育一名子女,從出生到大學畢業需花費2。62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50萬元)。

其中,課外教育費用佔總教育費的23%,比重之大以致有人說“韓國將因課外教育而亡國”。

世界首個“零生育率”國家誕生,為什麼年輕人不結婚也不願生娃?

除此之外,韓國《結婚和生育動向調查》顯示,只有14%的已婚女性和20%的未婚青年持有“一定要結婚”的看法,5%的已婚女性和2.6% 的未婚青年認為“不結婚更好”。

不想結婚的理由,男生主要指出經濟負擔,女生多指家務和育兒負擔。

全世界年輕人找不到“結婚理由”

不難看出,韓國年輕人對於婚姻的顧慮與中國有諸多相似之處,這同樣也是全世界年輕人面對婚姻問題共同的困境。

世界首個“零生育率”國家誕生,為什麼年輕人不結婚也不願生娃?

理性告訴我們,盲目結婚可能會帶給自己災難,盲目生娃,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會給自己的孩子帶來災難。

這些理性因素,促使了

年輕人“反向”的責任感,對自己負責,對孩子負責,“結婚”這樣的當代奢侈品,他們寧願不碰。

除此之外,促使年輕人結婚的感性動力:愛情,其發揮的效果也越來越小,很多人早已認清兩者的差別。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社會大發展下的我們,對於愛情的憧憬度越高,對於婚姻背後的一地雞毛就會越失望。

世界首個“零生育率”國家誕生,為什麼年輕人不結婚也不願生娃?

一百年前,俄國出生的美國社會活動家艾瑪·古德爾曼在《婚姻與愛情》中宣告:“婚姻與愛情沒有任何共同之處。”

日本女作家曾表示

“我立志獨身,因為我看到了太多婚姻的不幸,不管哪一代人,都支援已婚者,但是沒有人說結婚本身是有魅力的,結婚是一個危險的遊戲,我不想玩火。”

“婚姻”作為一種契約,約定著一旦達成二人便承諾將與其他人斷絕愛情關係,也就意味著關於愛情的所有情感需求,需要向對方索取。

可婚姻的安穩感首先會讓強調“征服欲”的男性將注意力轉向其他方面,比如業績上獲得成績,地位上再進一步,這些實際意義上的獲得遠比對愛情的經營更能吸引他們。

世界首個“零生育率”國家誕生,為什麼年輕人不結婚也不願生娃?

同時,社會賦予男性的“養家”責任,也使得男性即便想要保持婚前對於妻子的關愛和照料,其心態上的焦躁,也使得“談感情”變得更為奢侈。

這樣一來,女性在婚姻當中得不到足夠的情感滿足,男性的對於感情的追求又不拘泥於二人相濡以沫,使得僅有部分夫妻能夠在婚後感受真正的愛情。

這樣的結果讓年輕人感到困惑,長輩所強調的人生大事“結婚”,付諸於實踐的理由是什麼?

婚姻“威脅著”每個人

婚姻潛在的危害性更是讓年輕人望而卻步。

可以說,與主流的“不想結婚”的理由相比,這些威脅殺傷性更足。

世界首個“零生育率”國家誕生,為什麼年輕人不結婚也不願生娃?

這或許也能揭示為什麼西方國家“不婚”潮流早於韓國,最先陷入“零生育率”的國家卻是韓國。

以美國為例,他們放棄了婚姻,但不意味著放棄了愛情、性甚至是孩子。

“婚姻不是唯一歸宿”,沒有結婚的美國人之中,包括單身、同居伴侶以及單親母親,社會並沒有給這樣的人群任何壓力。相反,在醫療保險等等具體問題上,單身母親和孩子也不用擔心沒有福利。

西方人放棄婚姻這種形式,以更為自由的兩性關係相處,反而減輕了他們對於生育本身的緊繃與恐懼。

世界首個“零生育率”國家誕生,為什麼年輕人不結婚也不願生娃?

而對於東方人,以中國為例,就連離婚以後,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減分”影響。

對於韓國、日本這樣男女地位相差大的國度,“離婚”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和評價更甚。

這是社會文化帶來的一種有害“輿論”,本該被逐步剷除,對於女性莫名的“高要求”又作為一種風潮,讓部分女性對於婚姻持有堅決的防禦姿態。

第三產業在全球範圍內發展起來後,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均可獲得足夠的職業發展機會。

世界首個“零生育率”國家誕生,為什麼年輕人不結婚也不願生娃?

“生育”時機,隨著人口死亡率的降低,被越來越推向與事業黃金期重合的位置,生育對於女性職業的破壞性,

讓無數有事業心的女性望而卻步,也讓女性對於婚姻的恐懼程度大於男性。

社會對女性的要求卻是包含了原有的成為相夫教子的賢妻,與如今做好經濟獨立的職場女強人,這映射出不平等的社會地位,與“平等”的社會責任,共存的畸形狀態。

“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逐漸成為常態,各類弒妻社會事件逐步發酵,讓女人恐懼婚姻。同時,男人揹負的家庭壓力與自由被限制也讓男人恐懼婚姻。

世界首個“零生育率”國家誕生,為什麼年輕人不結婚也不願生娃?

結婚彷彿變成了一種“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選擇,這樣巨大的威脅性帶來的後果便是擇偶觀的苛刻再苛刻。

只接受“高性價比”婚姻

很多“被動”不婚者,大多數原因是找不到理想的伴侶,付出的代價太大,風險太強,沒有足夠經濟基礎和心裡狀態承擔起這樣風險的人,往往會選擇更加優質的配偶去儘量保障婚姻的“價效比”。

世人皆尋求“救贖者”,世人卻又大多為普通人,在“門當戶對”的清醒意識影響下,很多人放棄了固守,選擇了婚姻,很多人卻就此放棄了這場“冒險之旅”,去尋求更佳的生存模式。

世界首個“零生育率”國家誕生,為什麼年輕人不結婚也不願生娃?

“婚姻制度”本就是屬於人類的文明,並非不能改造。

在發掘已經無法適應時代時,應做的是從根源處尋求變革,僅僅透過物質獎勵,政策督促解決無法根治問題所在。

社會輿論的正確引導,減少婚姻、生育對個人發展的影響,是人們重新迴歸簡單婚姻關係的重點,也是真正解決生育率低迷走勢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