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鋰電預期差方向

菜單

鋰電預期差方向

電荒持續

限電、停產,正在席捲包括浙江、江蘇、廣東、山東、雲南等在內的10餘個省份,多家上市公司受到波及。

今年上半年,國內工業生產是2013年以來最強的年份之一,同比用電量增長了16。2%、粗鋼增長了11。8%、水泥增長了14。1%,GDP增長12。7%。

因此,受上半年生產超預期影響,全國各地能耗雙控完成進度大多不及預期,全年任務目標艱鉅。

在能耗雙控目標的壓力下,各地不得不推出相應的限電政策,力爭完成2021年的雙控目標。

其中,浙江、江蘇、廣東等能源消耗大省,限電政策仍在繼續。

而嚴重的東北地區,不僅工業用電,連民間用電也開始被拉閘了。

鋰電預期差方向

多地通知的電力供應緊張背後,除了經濟復甦、外需旺盛等需求側的因素之外,供給方面的原因也影響巨大。

煤炭供應緊張,電煤價格始終在高位執行,煤電廠庫存持續降低,停機、檢修等現象頻現。

本次各地頻頻限電,核心原因還是我國能源消費仍以煤炭為主。

2020年我國煤炭消費站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為56。8%,超過一半。

而在“雙碳”背景下,疊加能源雙控的政策趨近,直接導致各地頻頻出現用電緊張情況。

1-8月,全國累計發電量近5。4億千瓦時,其中火電發電量佔比高達71。85%,水電佔比達到14。13%,二者合計超過85%。

火力發電主要靠煤,而今年以來動力煤價格迅速攀升,導致部分火電企業處於虧損狀態。

鋰電預期差方向

在目前電力緊張的大背景下,一些電廠仍然傾向於“越發電越虧,少發少虧”的原則,進一步縮減了電力供應。

第二大發電來源水電則大部分位於雲貴川三省,這些地區由於電力成本較低,吸引了一大批電解鋁等高耗能企業入駐。

這些高能耗產業直接削減了西南地區清潔電力外送的量,也進一步加劇了廣東、浙江、江蘇等地的用電緊張。

這一輪的限電、停產,說明了處理好中長期綠色轉型與短期經濟平穩增長關係的重要性。

目前來看,電荒持續的背景下,

電力系統需要透過漲價將碳價訊號傳遞給下游高耗能行業,火電電價上漲是大勢所趨。

而火電漲價,也將加速全國的電力結構轉型,未來向綠色電力、低碳方向的進度會加快,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迫在眉睫。

短期來看,從需求端入手,透過限電限產降低能耗,同時引導地方釋放煤炭產能,減少囤積居奇等現象,電荒現象有望慢慢得到緩解。

但長期而言,大力發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結構,才解決缺電現象的正解。

新能源運營商和智慧電網企業有望受益於清潔能源規模大幅提升,重新獲得增長空間,迎來估值和業績雙擊。

受益的標的有:

新能源運營商及業務佔比較大企業:

三峽能源、節能風電、太陽能、嘉澤新能。

智慧電網企業:

國電南瑞、林洋能源、宏力達。

參考研報:

《華西證券-限電潮席捲全國十餘省市,鋰鹽價格繼續上攻》

《國泰君安證券-供給才是主導本輪“電荒”的原因》

《光大證券-綠電交易啟動+雙控方案發布,持續重點關注風電板塊與新能源運營商》

鋰電銅箔

今年來,鋰電上游產業中的磷酸鐵鋰正極、電解液、銅箔等材料都經歷了幅度不小的上漲。

其中,電解液中的

6F、VC和銅箔

都屬於產能建設週期長,供需緊平衡仍將繼續維持的品類。

在新能源車、鋰電池持續加速增長的帶動下,銅箔需求將保持高速增長。

鋰電預期差方向

2021年/2022年/2023年對應的鋰電銅箔需求為26。79萬噸/37。52萬噸/48。7萬噸,同期有效供給受制於裝置和環評因素,僅為32。62萬噸/40。46萬噸/50。58萬噸。

因此,未來兩年內,銅箔的供需情況仍會是偏緊的狀態,景氣度有望繼續維持。

銅箔分為標箔和鋰電銅箔,前者是覆銅板的重要原料,而鋰電銅箔則是鋰電池負極材料載體的首選,其厚度與鋰電池能量密度直接掛鉤。

從鋰電池的組成來看,鋰電池銅箔佔鋰電池材料成本的5%~10%,佔鋰電池質量的10%~15%,是鋰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

鋰電預期差方向

國內鋰電銅箔產能佔全球近8成,受益於下游需求帶動,銅箔廠商大規模的產能擴張提上日程。

我國鋰電銅箔廠商較多,大型企業佔據了國內65%的市場份額,中小型企業份額僅為35%。

鋰電預期差方向

同時,由於擁有很高的門檻,鋰電銅箔的競爭格局跟隔膜、電解液類似,明顯好於負極和正極。

01 裝置缺口限制產能擴張

陰極輥裝置

是生箔的核心裝置,其質量決定銅箔的檔次和品質。

電解銅箔生產實質是銅離子在陰極輥表面的電沉積結晶結果,想要得到厚度均勻的銅箔,就必須保證銅離子能夠在陰極上均勻沉積,即電流在輥面的均勻分佈至關重要。

這對於陰極輥表面鈦材的結晶粒度細微化、低含氫量等要求非常高。

鋰電預期差方向

目前,銅箔裝置依舊主要被日本廠商壟斷,全球70%以上的陰極輥來自日本新日鐵等企業。

陰極輥的產能常年不足且價格昂貴,一臺陰極輥的價格為200萬元,每臺對應250-300萬噸的銅箔產量。

日本廠商較為謹慎,擴張意願並不強烈,因此裝置訂單交付時間長達2-3年以上,多數企業的交付訂單已經排到了2024年。

按現有日本企業的出貨速度,國內鋰電銅箔每年的產能增長大約為5萬噸,因此產能不會出現大幅增長的情況,競爭格局很好。

02 行業不內卷

銅箔作為鋰電中游環節,上游原材料直接對接大宗商品,難以透過產業地位優勢獲得顯著的議價能力。

這點就跟正極材料完全不同,銅箔上游是銅,不用過於擔心漲價問題,而正極材料上游為鋰、鈷、鎳等金屬,產業鏈地位不強。

從成本構成來看,目前銅佔總成本的比例已經到80%左右,疊加非銅材料後原材料成本佔比已經達到80-85%。

目前位置,向下降本的空間不高,力圖透過打價格戰獲取全面優勢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03 技術迭代持續,先發優勢重要

前期國內鋰電企業銅箔使用以8μm產品為主,為了提升電池能量密度,2018年寧德時代率先開始向6μm產品進行切換。

目前主流電池廠商均已開始採用6微米銅箔,且寧德時代已經開始嘗試採用4。5μm產品。

海外鋰電廠商目前仍舊以8μm產品為主,但是向6μm及以下產品切換的趨勢已經有所體現,銅箔的輕薄化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鋰電預期差方向

採用更低厚度銅箔成本上具備優勢,按照目前的銅價和加工費來測算,採用6μm銅箔相較於8μm銅箔成本下降約13%,採用4。5μm銅箔相較於8μm下降約24%。

極薄銅箔擁有很高的技術壁壘,目前國內僅嘉元、諾德等少數企業實現4。5μm銅箔規模化供應,後來者難以追上。

因此,鋰電銅箔的競爭格局較好,供需緊張的情況未來兩年內也難以得到緩解,有望成為鋰電材料中繼隔膜、電解液後,又一個長牛股賽道。

有競爭力的標的包括:

諾德股份

:市佔率、生產工藝領先,2020年鋰電銅箔產能3。3萬噸,預計2023年產能增至8。5萬噸;

嘉元科技

:高效能鋰電銅箔龍頭,毛利率行業第一,2021年產能2。1萬噸,總產能規劃8。7萬噸;

遠東股份

:電線電纜製造企業,子公司涉足鋰電銅箔生產,2020年產能0。75萬噸,2025年產能規劃6。5萬噸;

超華科技

:銅箔全產業鏈佈局,2020年產能0。3萬噸,遠期產能規劃超過5萬噸。

參考研報:

《開源證券-鋰電銅箔的黃金時代》

《首創證券-電氣裝置行業簡評報告:持續關注銅箔環節》

《申萬宏源-諾德股份極薄鋰電銅箔領航者,積極擴產迎量價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