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清朝一小夥開了一家燒雞店,一年後,一個村民竟然把錢都花在了這裡

菜單

清朝一小夥開了一家燒雞店,一年後,一個村民竟然把錢都花在了這裡

清朝一小夥開了一家燒雞店,一年後,一個村民竟然把錢都花在了這裡

故事發生在清朝。河南滑縣道口鎮地理位置重要,是交通要道,客棧和餐館、酒樓到處都是,光賣燒雞的小店就有幾十家。每個燒雞店做的燒雞口味都差不多,要想多賣出去燒雞就得壓低價格,互相壓價,誰都不掙錢。

有個叫張炳的小夥子在鎮上開了一家燒雞店,店面不大,用不著僱夥計,裡裡外外都是自己和媳婦兒兩個人忙活,勉強維持,養家餬口。

清朝順治十八年,這年的冬天格外冷。進了三九,一連幾天下大雪。交通非常不便,外面行人稀少,燒雞店的生意也十分清冷。張炳和他媳婦兩個人看著做好的燒雞發愁,天寒人稀,沒有客人光顧,做好的燒雞賣不出去,又臨近年關,欠別人的債還要還,這個年可就難過了。張炳媳婦說:“咱們光在家裡硬挺著也不是辦法,你去各家客棧走走,看看住的旅客是不是有買燒雞的,也許他們想買,嫌天冷不願意出門,咱們就送貨上門好了”。張炳聽了媳婦的話,覺得有道理,說:“這個主意不錯,我帶幾隻燒雞到鎮上的各家客棧去看看,看看行情”。

“小心別凍著”。張炳媳婦兒給他遞來棉帽子和棉手套囑咐著。

張炳穿上狗皮大衣,戴好棉帽子和棉手套,他媳婦兒把幾隻燒雞裝到一隻柳條筐裡,張炳拎著柳條筐開門走了出去。張炳先從鎮子東頭開始,見到客棧就進去。一個鎮子住的,大家彼此都熟悉。張炳向客棧掌櫃說明來意,客棧掌櫃說:“今年天冷,住店的客人也少,都集中在樓上,你就自己去問吧,看看哪位客人想買燒雞”。張炳上了二樓也不嫌麻煩,凡是有客人住的房間,他就挨個敲門問問,是不是需要燒雞。轉了一圈,賣了兩隻燒雞,張炳心裡挺高興,這趟沒有白來。張炳走到西邊兒最後一個房間,敲敲門,裡面沒有動靜,張炳心想:這間是沒人住?剛要下樓,忽然聽到裡面好像有人哼了一聲,再聽聽,又沒動靜了。到底有沒有人住呢?張炳一邊想一邊走下樓,正好看到客棧掌櫃,就問了一句:“樓上最西邊的房間有沒有人住啊?”客棧掌櫃說:“有啊。”張炳說:“那可就奇怪了,有人住,敲門他怎麼不答應呢?”

“人家不願意開吧?”客棧掌櫃說。

張炳想了想覺得有些不對頭,對客棧掌櫃說:“是不是客人有病了?你得去看看”。叫張炳一提醒,客棧掌櫃覺得有道理,就讓張炳和自己一起上樓,看看是怎麼回事兒。張炳跟著客棧掌櫃一起到了樓上。來到最西邊的房間門前,仔細聽聽,好像裡面有人呻吟的聲音,二人急忙開啟房門走進去,只見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躺在床上,滿臉通紅,嘴裡還不知說著什麼。張炳上前把手放在老頭的腦門上,有些燙手,是發高燒。張炳說:“這老頭是病了,得趕緊給他看病。”

客棧掌櫃說:“看病?誰拿錢吶?”

張炳文問:“就他自己住店嗎?”

客棧掌櫃說:“就他一個人兒,前天晚上住的,說好昨天走,這不是下大雪了嘛,沒走啦。”

“那怎麼辦呢?”張炳問。

“我可沒辦法,他要是沒人管,我就得報官府,萬一死在我這裡,我還不受連累嗎?”客棧掌櫃對張炳說。

張炳看老頭病得不輕,如果不抓緊時間看,真說不定會出什麼事,他不由得產生了惻隱之心,想幫老頭一把。於是對客棧掌櫃說:“我帶他去看病,你能不能把你家的馬車借我用用?”客棧掌櫃看看張炳,想了想說:“我家馬車借你是可以的,可是看完病你不能把他再帶回來”。

張炳一聽就明白了,客棧掌櫃是害怕受牽連吶。

這事也沒和媳婦商量,帶回自己家媳婦萬一不同意怎麼辦?一時間張炳也沒有了主意。客棧掌櫃“嘿嘿”一笑說:“張炳啊,你也別出這個頭啦,乾脆報官吧!”張炳心想:“等你報官一折騰,不知什麼時候才會有人來管,這老頭說不定就早完了,救人要緊。”張炳這麼想著,對客棧掌櫃說:“你借我馬車用,老頭我不送回來了。”客棧掌櫃一聽,眉開眼笑,這可省去大麻煩了,趕緊點頭叫夥計到後院去給張炳準備好馬車。

客棧夥計趕著馬車把張炳和老頭送到鎮上的一家診所,老郎中急忙給老頭問診、把脈。張炳問:“他的病要緊不?”

老郎中說:“不是要命的病,但是也不會好得很快,得養息一些日子。”

聽老郎中這麼說,張炳的心算是放下了。老郎中給老頭開了幾副中藥,告訴張炳回去後要按時給老頭服用,又叮囑了其他一些注意事項。張炳說:“我今天走的急,沒帶錢,把這幾隻燒雞給你算是藥錢了。”老朗中說什麼也不收,張炳硬是放下燒雞,帶著老頭離開了診所。

張炳帶著老頭回到家裡,他媳婦一看就不高興了,說:“到了年關,錢這麼緊張,你怎麼還領回一張吃飯的嘴呀?”張炳就把事情的經過原原本本和媳婦說了一遍。張炳媳婦兒也是個通情達理的人,聽了張炳的訴說,明白了來龍去脈,對張炳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老頭沒有親人,就暫時在咱們這裡養病吧!”就這樣,老頭就在張炳家安頓下來。過了幾天,老頭在張炳兩口子的精心照料下慢慢好起來。

也到了年關,張炳做生意欠了一些外債,總有債主上門討債。逼得張炳沒辦法,只好到外面躲債,晚上深更半夜才敢回來。回到家,兩口子就商議怎麼還債的事兒。張炳說:“靠咱們賣燒雞還債是難了,過了年得想辦法再幹點別的。”

媳婦兒也犯愁,兩口子一時想不出個好辦法來。這個時候外面有人敲門,張炳把房門開啟,門外站著的竟然是在自己家裡養病的老頭。老頭走進屋子一屁股坐到板凳上,對張炳兩口子說:“你們說的話我都聽到了,我連累你們了,像你們兩口子這麼好的人,老天爺都應該幫你們吶”。張炳害怕老頭多心,急忙說:“大叔,我們現在是遇到點困難,能克服,你在這裡安心住著,等病全好了,我再送你走”。老頭點點頭說:“你這孩子,心眼太好了,我幫幫你,你用不著著急。”

聽了老頭的話,張炳兩口子互相看了一眼不知道老頭葫蘆裡賣的什麼藥。老頭不緊不慢地說:“我姓顧,是清宮御膳房的御廚。”聽到老頭說這句話,張炳兩口子呆住了,沒想到老頭是高人吶。老頭又說:“我身體不好,又上了年紀,宮裡才允許我告老還家,沒想到走到道口病在這兒了,要不是遇到你們兩口子,我這把老骨頭恐怕就撂在這兒了。”

張炳說:“大叔,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哪能見死不救呢?”老頭說:“好心會有好報的,我在御膳房裡主要負責做燒雞,有自己的秘方,孩子,別的我幫不了你,但是做燒雞我肯定能幫上你,叫你做的燒雞在道口鎮上獨一無二。”

張炳兩口子聽了真是喜從天降啊,趕緊跪下,給老頭磕頭喊師傅。老頭兒把張炳兩口子扶起來,慢慢說道:“我做燒雞的訣竅就十個字:‘要想燒雞香,八料加老湯’。”

張炳忙問:“師傅,你說的八料加老湯具體指的是什麼呢?”老頭說:“這八料嘛就是陳皮、肉桂、豆蔻、良姜、丁香、砂仁兒、草果和白芷,湯就是煮雞的陳湯,每煮一鍋雞必須加上頭鍋的老湯,越老越好,你照我的法子做燒雞,保證好吃”。

第二天,張炳按照老頭告訴的製作燒雞的方子開始製作燒雞,做出的燒雞果然風味獨特,燒雞肥而不膩,色鮮味美。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十里八鄉都知道道口鎮有個叫張炳的小夥子製作的燒雞風味別緻、好吃的不得了。張炳的燒雞店每天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張炳很快擴大了店面,取店名“義興張”。

道口燒雞不但在道口鎮,在滑縣、在河南影響越來越大。道口燒雞創制近300年,燒雞技術歷代相傳,始終保持獨特的風味。其色、香、味、爛被稱為四絕,被譽為“天下第一雞”。作為地方名吃,直到現在依然影響廣泛,是老百姓餐桌上必備的佳餚,名揚海外。

清朝一小夥開了一家燒雞店,一年後,一個村民竟然把錢都花在了這裡

清朝一小夥開了一家燒雞店,一年後,一個村民竟然把錢都花在了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