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毫末智行的別樣路線 給自動駕駛增添了另一種可能?

菜單

毫末智行的別樣路線 給自動駕駛增添了另一種可能?

近日,自動駕駛公司毫末智行舉辦了成立三年以來的第六屆HAOMO AI DAY。

在今年的成都車展上,長城亮相了首款搭載毫末智行城市 NOH 的摩卡 DHT-PHEV 鐳射雷達版,智慧識別交通燈、智慧左右轉、智慧變道、智慧躲避靜態與動態障礙物,這些高階智慧駕駛功能都將和使用者見面。

毫末智行的別樣路線 給自動駕駛增添了另一種可能?

屆時,長城也將成為國內車企中少有的幾家,能夠將自動駕駛技術推廣到城市公共道路路況的廠商。

根據毫末的介紹,毫末城市NOH的路口透過率為70%,變道成功率90%,交通流處理能力達到4級。也就是說,“城市NOH”的到來會讓L3級別智慧駕駛加速走進現實。

如何做到不依賴高精地圖

毫末智行的別樣路線 給自動駕駛增添了另一種可能?

毫末智行最大的優勢在於其自動駕駛技術可以不依賴於高精地圖。眾所周知,高精地圖對於自動駕駛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有了高精地圖,就可以大幅降低感測器和晶片的壓力。

不過和國外相比,國內測繪相關法律法規較為嚴格。因此,高精地圖的使用往往會面臨法規審批週期長的問題。

同時高精地圖的獲取還有成本高、更新慢、以及覆蓋範圍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成為阻礙那些依賴高精地圖自動駕駛技術在國內,特別是城市公共道路的全面推開。

而毫末則是全球除了特斯拉之外的第二家,可以不依賴高精地圖,只需要普通的導航地圖就可以實現自動駕駛技術的企業。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毫末一方面使用了Transformer 架構提供實時空間的認知能力,擺脫高精地圖資料來進行三維空間建模。

毫末智行的別樣路線 給自動駕駛增添了另一種可能?

另外一方面,面對指數級增加的運算量,毫末使用了高算力的高通曉龍 Ride 平臺,單板算力達到 360TOPS,最多支援四板共1440TOPS 算力的拼接。

對於國內不少自動駕駛技術公司來說,毫末的技術路線,值得各方在前期進行規劃時就進行充分考慮。

毫末打造自己的資料中心

毫末智行的別樣路線 給自動駕駛增添了另一種可能?

毫末智行能夠取得現在的成績,積累大量的使用者資料,除了毫末智行自己的努力之外,長城汽車提供的支援不言而喻。

作為一家每年銷售超過100萬臺汽車的整車企業,其提供了足夠大的基本盤給到毫末智行。而正是基於這樣的基本盤,毫末智行僅僅用了390天,就積累了突破1000萬公里的輔助駕駛里程資料。

毫末智行的別樣路線 給自動駕駛增添了另一種可能?

對於自動駕駛/駕駛輔助來說,資料是演算法進行持續迭代最佳化的基礎。

如今在全球自動駕駛領域領跑的谷歌Waymo以及特斯拉FSD,無一不是擁有海量的資料來驅動演算法的持續迭代最佳化,並透過不斷升級來訓練控制器持續解鎖全新場景。

毫末智行的別樣路線 給自動駕駛增添了另一種可能?

但是擁有海量資料只是一方面,如何對於資料進行深度分析,就要依靠背後的超算中心。為此,毫末智行搭建了自動駕駛資料智慧體系 MANA,而支援MANA的就是毫末自己的超算中心。

根據毫末自己的介紹,其已經構成了300 萬小時的中國道路駕駛認知場景庫,機器學習的時長也超過了 31 萬小時。

毫末智行的別樣路線 給自動駕駛增添了另一種可能?

透過強大的超算中心的支援,毫末的自動駕駛將進入一個良性迴圈的迭代:更多的資料,帶來更優的演算法;而更優的演算法,反過來會支援使用者更大規模的訂閱,為MANA輸入更多的資料。

未來,MANA還將做到千億引數大模型,訓練 100 萬 Clips(路段)資料,並降低訓練成本。

毫末的“乘商並舉”

毫末智行的別樣路線 給自動駕駛增添了另一種可能?

對於毫末來說,其不僅將長城在乘用車領域提供的支援發揮到極致,同時其還在商用車領域進行佈局,以求儘快擴大自己的規模化效應。這其中,最典型的案例莫過於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

毫末在今年4月就釋出了小魔駝2。0。和國內諸如京東、美團打造的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不同。

毫末基於長城的供應鏈體系打造的末端物流配送車可謂是技術下沉,無論是從質量控制,還是從成本方面,小魔駝2。0都有不小的優勢。

毫末智行的別樣路線 給自動駕駛增添了另一種可能?

在小魔駝2。0上,毫末並不是只打算做一款測試車。其一開始便以大規模商業化量產的角度出發,毫末在小魔駝2。0上完全繼承了乘用車的硬體解決方案,在系統冗餘方面看齊了城市開放道路下的“城市NOH”。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透過技術迭代,做到第二代的小魔駝2。0,就已經將成本做到10萬元以內,成為中國首款10萬元級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

當前,困擾絕大多數快遞/物流公司的痛點,或者說成本比較高的痛點就在於最後一公里。

毫末智行的別樣路線 給自動駕駛增添了另一種可能?

隨著末端物流自動配送車的大規模部署,就能夠大幅降低配送成本。毫不誇張地講,和乘用車自動駕駛技術相比,毫末在末端物流配送車上的前景其實更加廣闊。

對於自動駕駛技術來說,商業化部署是衡量其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得益於依託在長城體系內,因此毫末能夠取得大規模量產部署的成績。

毫末智行的別樣路線 給自動駕駛增添了另一種可能?

相比於百度、華為以及其他自動駕駛技術公司,毫末和主機廠這個客戶之間可謂共同進退。

但凡事都有兩方面,下一步毫末尋求IPO是大機率事件,而要想取得更高的估值,肯定需要在長城之外找到更多新的客戶。

如何消除長城汽車之外其他主機廠的質疑,這個不僅對毫末的技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毫末的獨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後者的難度甚至比前者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