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上汽拒絕HW符合商業邏輯

菜單

上汽拒絕HW符合商業邏輯

不久前,上汽董事長陳虹

表示

“與

HW

合作自動駕駛是不可接受的。這就好比一家公司為我們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如此一來,它就成了靈魂,而上汽就成了軀體。對於這樣的結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靈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上汽很難接受單一一家供應商提供的整體解決方案”,

由此,上汽拒絕

HW

引發議論。一些人認為上汽沒資格

拒絕HW的潛在橄欖枝,並藉機貶損上汽。鐵流認為,這種觀點顯然是莫名其妙。

上汽拒絕HW符合商業邏輯

先來看上汽,雖然上汽主要銷量靠合資品牌,但不可否認上汽技術實力不俗,特別是在整車研發上實力很強。誠然,在發動機上,上汽與奇瑞與差距,在電池方面,上汽拍馬不及比亞迪,但上汽在三大件上有自研的雙離合變速箱,即便是一直冠以“技術流”的奇瑞也採購上汽這款雙離合變速箱。與通用相對平等的合作關係使上汽可以接觸到通用的先進技術,並在發動機等關鍵技術上與通用共同研發技術共享。

上汽拒絕HW符合商業邏輯

必須說明的是,設計和製造汽車和組裝電腦完全不是一回事,後者普通老百姓對著教學影片都能自己DIY,前者則需要很多技術積累。網路上一些人把上汽比喻為聯想這種組裝廠著實過猶不及。在銷量上,上汽榮威和名爵國內的銷量雖然不高,但海外出口位列本土車企第一位,堪稱汽車出口廠商中的老大哥。

之所以外銷資料漂亮,一方面是因為名爵本身英國品牌,歐洲有一定群眾基礎和認可度,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車輛產品力足夠。誠然,在中國市場一部分中國消費者會歧視國產汽車,但在歐洲市場,只要產品力上去了,歐洲消費者會認可這款車。

上汽拒絕HW符合商業邏輯

從產品上看,榮威和名爵的很多產品是很不錯的,從中保研測試來看,榮威幾款車型成績都是全優,特別是榮威的MPV,在全球車廠

MPV

安全性普遍較差的情況下,榮威中保研測試拿到全優,是目前中保研已測試

MPV

中的唯一,特別是對比

比亞迪宋Max和別克GL8(老款)的成績,更能看出榮威在車輛結構和安全性方面的技術實力。

上汽拒絕HW符合商業邏輯

榮威和名爵在國內賣不好,主要還是品牌和定價問題。由於榮威和名爵在產品上與合資比肩,在定價上也對標合資,然而國產品牌在品牌附加值上先天弱勢,這會使消費者覺得,這個價格我為啥不買合資車。

正是定價和品牌上的問題導致了榮威和名爵在國內賣不好。加上上汽在營銷上不重視,既沒有吉利和長安強悍的輿論引導能力,也沒有形成類似比亞迪的“迪粉”和奇瑞“新奇軍”這種鐵粉,銷量一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再來看HW。

HW

是一家通訊寡頭,主要技術積累在通訊,而不是汽車。與上汽合作的是一體化的軟硬體方案,其實主要是智慧座艙、無人駕駛方案,如果是純電車的話,可能還會包括電機、電控等等的一整套方案。

就智慧座艙而言,現在各家吹的天花亂墜,但其實就是噱頭,無非是車裡多裝幾個螢幕,讓平板電腦上車,用的

SoC

就是幾年前的智慧手機晶片。

就無人駕駛和輔助駕駛而言,當下技術既不可靠,也不好用,也是噱頭性的東西。不久前,一位小鵬車主就因為過度信賴輔助駕駛導致在高速上追尾前車。誠然,無人駕駛是大趨勢,但技術要實現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去檢驗,短期是沒有多少價值的,純粹是忽悠人的東西。

上汽拒絕HW符合商業邏輯

至於電機、電控,這並非

HW

主業,而且電機這些技術已經爛大街了,市場上三流供應商均可以提供效率

85%

以上的貨架產品,具體參考理想。理想就是用東安三缸發動機以及一些三流供應商的零部件組裝了一臺二流的產品,透過營銷賣出了一流的價格。從技術上講,電機、電控不是電動車的核心,電池才是,如果

HW

能夠提供能量密度、充放速率、迴圈次數比現有貨架產品好的多的東西,否則

HW

所謂的一體化方案基本沒有多少吸引力。

必須說明的是,

HW

和上汽談不攏,根源還是商業因素。

目前,車機系統一般都有網際網路廠商或其他廠商出售,整套東西基本是

ARM+

安卓

,奇瑞部分車型是

Intel+安卓

,不過這是少數,國內車企大多數都是

ARM+

安卓。整套東西技術含量其實不高,就是一個汽車電子版的安卓平板,附加一些針對汽車開發的功能。

即便如此,這套系統價格著實不菲,某網際網路廠商給某主機廠的價格是一套幾萬元,而且還不還價,要知道,該主機廠最暢銷的車型車價一般也就

10-15

萬,這些車機供應商簡直是搶錢。有鑑於

HW

過去的一貫做法,其一整套技術方案的價格只會比之前提到的網際網路大廠更貴,因此,上汽拒絕

HW

整體解決方案從商業上看是必然選擇。

必須強調的是,如果一旦選擇了HW的整體方案,就意味著失去自主研發的機會,畢竟如果都用別人的東西,自然會使自主研發的車機、電機等子系統失去搭載平臺,這等於是扼殺自主研發能力,何況別人的東西也是剛剛起步,其整體方案市場競爭力有限,國內幾大車企實力雄厚,資金充足,高薪挖一批碼農自己搞,無論是經濟上、技術上,還是在供應鏈安全上都更有保證。

正是因此,國內車企中的幾個領頭羊均在這方面自己搞,或者是和相對平等,乃至相對弱勢的合作伙伴一起弄,直接接受

HW

方案的大多數是一些邊緣化的小廠商,比如東風小康,北汽

極狐。

上汽選擇自己做方案,拒絕

HW

方案,顯然是非常符合商業邏輯的,也展現出上汽對於子系統供應鏈掌控力的追求和對掌握車機技術和電控、電機技術的追求。不知為何一批人就死命抨擊上汽,認為上汽只能依靠

合資方撐腰,沒啥資格拒絕HW的潛在橄欖枝,彷彿上汽罪該萬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