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試製件用在量產車上?理想L9的問題,僅僅是懸掛嗎?

菜單

試製件用在量產車上?理想L9的問題,僅僅是懸掛嗎?

今天的文章涉及到非常多知識點,我就不賣關子了。大家可能都已經知道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理想L9懸掛事件了。如果你還不知道,簡單來說是這樣的:理想L9在8月就要大批次上市,於是理想邀請了很多媒體搞試駕,但其中一家媒體試車時出了大問題,在一次急剎測試中,L9的車頭直接“下跪”,後被證實是前空氣懸掛失效(也就是斷了)。後來理想汽車的公關出來滅火,表示這是試駕車用了試製件,在量產車上會改進云云。

在外人看來,這是理想官方的一個解釋,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無疑把理想推入火坑裡。

試製件用在量產車上?理想L9的問題,僅僅是懸掛嗎?

目前的輿論討論焦點主要集中在幾件事上:第一,這臺L9試駕車的懸掛到底是不是試製件?第二,這個問題到底是什麼原因?是理想的問題還是零部件供應商的問題?第三,斷軸斷懸掛不罕見,為什麼這次會鬧得這麼大?根源到底是什麼?

試駕車上裝的是試製件嗎?是否進口國產混用?

首先請大家記住一點:任何出現在公開道路上的車,無論是量產車,媒體試駕車還是其他什麼的,這些車上安裝的三大件(動力系統、底盤系統、傳動系統。懸掛屬於底盤系統核心零部件之一),無一例外全部都是量產件,不可能存在什麼試製件,更不可能出現什麼“試製件的強度只是量產件40%”這樣的荒謬事情。

試製件用在量產車上?理想L9的問題,僅僅是懸掛嗎?

一臺新車的開發過程是非常長的,至少也要5年,而其中,三大件是開發立項最早,開發週期最長,測試最多的。而懸掛這種核心零配件,哪怕出現如理想公關所言,存在強度低於量產件2。5倍的試製件,這種零件也只會出現在懸掛系統開發初期的A件階段。按照時間推算,這應該是量產車落地的2-2。5年之前,在這個階段,連車本身的車架系統都還在開發,根本不存在這種初期件能裝車的可能。

而到了實車公開道路測試和試駕車階段,三大件早就已經完成量產定型了,裝在車上的就是量產件。所以,L9這個空懸並非什麼試製件,也不可能存在和量產件有結構強度的區別問題。

試製件用在量產車上?理想L9的問題,僅僅是懸掛嗎?

不管怎樣,那臺試駕車的前空懸確實是廢了,懸掛的減震機也確實是完蛋了。理想的公關其實說對了一件事:空懸失效的原因的確就是緩衝環斷裂。或者更明確點說,是前空懸塔頂緩衝環斷裂了。但這個零件為啥會斷掉?

試製件用在量產車上?理想L9的問題,僅僅是懸掛嗎?

這個緩衝環的作用其實很簡單,就是在遇到外力衝擊,懸掛頂到底的時候,給減震機一個緩衝,不至於整個減震機直接被衝擊力損壞掉,也不至於衝擊力直接衝擊車子其他地方。

那麼在這玩意沒有設計缺陷的前提下能直接被衝擊力弄斷,只有一個原因:緩衝環受到了遠遠大於它設計範圍的外力。換句話說,力太大了,懸掛頂不住。

試製件用在量產車上?理想L9的問題,僅僅是懸掛嗎?

理想L9說要用50萬的車價挑戰500萬價位的SUV。有沒有可能,理想為了控制成本(50萬的車也得控成本呀),選用了錯誤的空懸元件?因為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的是,空氣懸掛的價格差其實是很大的,便宜的幾千塊就有一套,貴的,十幾萬都搞不定。是否存在一種可能,理想在空懸選件的時候,為了控制成本,只選擇了能滿足車型基礎需求的,相對較低價的元件?這些只能勉強滿足要求的元件,在媒體的極端測試下,出問題的機率相對就會更大。

這是否也涉及到理想相關研發和工程團隊經驗不足的問題?畢竟理想的懸掛問題不是第一次出現了。早在理想ONE時期,就已經因為前懸掛斷軸的事鬧得沸沸揚揚。到了L9仍然出現類似事件,這是否足以證明理想的相關團隊,需要進行更進一步的培訓或專業指導?

理想L9的鍋,公關能背嗎?

我們必須明確說明的是,L9這個懸掛問題其實很好解決,換強度更高的減震機就是了。是國產的還是進口的,都沒關係。但L9目前面臨的問題還不只是這個。首先到了這個時間節點,L9已經進入第一批車批次生產的階段了。也就是說如果你買到的是L9的第一批車型,是有可能會遇到懸掛有問題的“初版車”的。所以如果您真對L9興趣極大且決定購入,我們建議您留意一下車輛的出廠日期。

試製件用在量產車上?理想L9的問題,僅僅是懸掛嗎?

而更大的問題在於,目前第一批購買L9的車,很多都是理想的鐵粉,甚至不少是ONE的早期車主,扛著當時ONE斷軸的輿論壓力一路支援理想汽車,並用真金白銀再次對理想表達支援。這些人拿到手的,是一臺懸掛仍然有問題的車。這讓那些一直支援理想的車主們,作何感想?

這件事本不該發酵到今天的地步。理想有點“用力過猛”的公關,其實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反效果。我們其實很理解理想公關部的想法,企業出了這麼大的負面輿論,肯定是要第一時間出來救火的。但問題在於,理想的公關團隊並不十分了解研發製造端的事情,所以才鬧成今天這樣。

其實按照其他傳統車企在這類公關危機的典型處理方式,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開一個類似媒體解釋會的會議,以企業的工程研發團隊為主導,公關團隊為輔,向媒體清楚地解釋事情的原因和企業的應對方式。這是很多傳統車企的典型做法。

試製件用在量產車上?理想L9的問題,僅僅是懸掛嗎?

但我們也不要把鍋甩給公關團隊,其實一個企業公關部只是喉舌,任何決策都說多個部門討論的結果。理想公關的態度,就是理想汽車的態度,也是危機處理後的最優方案。

總結:

事件發生後,理想很快就公佈了質保延保方案和二手車交易不受影響等政策,但依然難熄公眾的憤怒。大家關注的,是新勢力造車,為何可以屢屢出現問題後,第一時間還堂而皇之地在社交平臺上大戰四方,而不是馬上承認錯誤?

理想L9的懸掛,也許不存在什麼試製件問題,更多的是理想L9的空懸減震機選件錯誤,外加嚴重不專業的危機公關共同導致。難怪有網友說:趴窩的不是理想L9的空氣懸架,是對專業的尊重和敬畏!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