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神農雖已駕鶴西去,糧食安全永警鐘長鳴

菜單

神農雖已駕鶴西去,糧食安全永警鐘長鳴

5月22日13時07分,我國“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院士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長沙溘然長逝,享年91歲。袁老先生一生科研成果無數,尤其其牽頭科研攻關出的雜交水稻種植,不僅為中國解決了十四億人的溫飽問題,在非洲、南美洲、南亞、東南亞、北美洲等地的推廣種植,也為世界緩解糧食危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袁隆平先生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袁隆平老先生逝世後,舉國哀痛,長沙市民長聚街頭等待袁老靈車透過,大批其他省市民眾自發趕到長沙希望能送袁老先生最後一程,全國民眾提到袁老先生更是淚眼婆娑、哀痛不已,雜交水稻推廣種植的其他國家紛紛發來唁電悼念袁老先生,足見袁隆平老先生在中國人民心中和世界人民心中的地位。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緬懷這位樸素的老先生,是因為他對中國和世界糧食安全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可以說,正是因為他的科研發現雜交水稻,讓糧食畝場量不斷攀升,才解決了中國長期以來的糧食短缺問題,才讓世界貧糧地區糧食危機得以緩解,才讓世界上更多的人能吃飽飯,這份恩情比天高、比海深,因而,人們把袁隆平老先生親切地稱為“當代神農”。

神農雖已駕鶴西去,糧食安全永警鐘長鳴

是啊,人民不會忘記這位功勳卓著的“神農”。民以食為天,沒有糧食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四十年前的中國還是饑荒不斷的年代,正是袁隆平先生“雄性稻株不孕性”的發現,才開啟了一場造福子孫後代的雜交水稻種植之路,才有了後來人人都能吃飽飯,才有瞭如今的人民生活富足、國家繁榮富強。如今,袁隆平老先生已然駕鶴西去,其留下的雜交水稻遺產必將繼續造福中國乃至世界人民。雖然象徵中國糧食安全的守護神去了,但今後的糧食安全需要我們中國每一個人去共同守護。

守護國家糧食安全,需要國家統籌農業農村發展,需要科研人員繼續科技攻關增加糧食畝產,最重要的還是要我們每一個人珍惜糧食、節約糧食。過去吃不飽肚子的日子真的太可怕了,吃不飽肚子談何發展?那樣的日子誰也不想不再回去!如今雖然我們都能吃飽飯了,可如果不知道珍惜、不知道節約,那就離苦難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