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述的襄陽地區 地方風俗

菜單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述的襄陽地區 地方風俗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述了襄陽地區地方風俗。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述的襄陽地區 地方風俗

《史記》(影印件)

秦漢時,襄陽地區今襄陽及以南(宜城)、西南(南漳)一帶屬南郡;今樊城及以北、谷城、棗陽一帶屬南陽郡。分屬不同郡的地方,風俗也不同。

【南郡】

《史記·貨殖列傳》:“越、楚則有三俗。夫自準北沛、陳、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其剽輕,易發怒,地薄,寡於積聚。”

譯文:越、楚地帶有西楚、東楚和南楚三個地區的不同風俗。從準北沛郡到陳、汝南、南郡,這是西楚地區。這裡民俗剽悍輕捷,容易發怒,地貧,少有蓄積。

《史記·貨殖列傳》:“楚越之地,地廣人希,飯稻羹魚,火耕而水耨,果蓏蠃蛤,不待賈而足,地埶饒食,無饑饉之患,以故啙窳偷生,無積聚而多。”

譯文:楚越地區,地廣人希,以稻米為飯,以魚類為菜,刀耕火種,水耨除草,果蓏蠃蛤,不須從外地購買,便能自給自足。地形有利,食物豐足,沒有飢饑饉之患。因此人們苟且偷生,沒有積蓄,多為貧窮人家。

《漢書·地理志》也有近似的記載:“楚有江漢川澤山林之饒;江南地廣,或水耕火耨。民食魚稻,以漁獵山伐為業,果蓏蠃蛤,食物常足。故啙窳偷生,而無積聚,飲食還給,不憂餓,亦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

由上可知,襄陽地區今襄陽及以南(宜城)、西南(南漳)一帶,地廣人稀,刀耕火種,種稻捕魚,自給自足,沒有積蓄;人民剽悍輕捷,脾氣暴躁。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述的襄陽地區 地方風俗

襄樊二城

【南陽郡】

【南陽郡】

《史記·貨殖列傳》:“潁川、南陽,夏人之居也。夏人政尚忠樸,猶有先王之遺風。潁川敦願。秦未世,遷不軌之民於南陽。南陽西通武關、鄖關,東南受漢、江、準。宛亦一都會也,俗雜好事,業多賈。其任俠,交通潁川,故至今謂之‘夏人’。”

譯文:潁川、南陽是原朝人居住之地。夏人為政尚忠厚朴實,還有先王傳留下的風尚。潁川、南陽人敦厚老實。秦朝末年,曾經遷徙不法之民到南陽。南陽西通武關、鄖關,東南面臨漢水、長江、準水。宛也是一個都市,當地民俗混雜,好事。多以經商為業。居民以壓抑強扶弱為己任,與潁川地區相交往,所以直到現在還被稱做"夏人”。

【南陽郡】

經2000餘年的隸屬變化,人員的不斷遷徙、頻繁交往,風俗得於互相影響、滲透、融合,慢慢趨同。但有些風俗仍未改變,如:襄陽地區南方人的迅捷、細膩,北方人的隨意、豪放等。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述的襄陽地區 地方風俗

司馬遷畫像

(楊立武)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述的襄陽地區 地方風俗

彩色詳解 史記 全本4冊 正版原版青少年文白對照白話文配文言文司馬遷學生史記選讀初高中版歷史書籍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