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如何利用資訊化網路平臺提升高校黨建工作的實效性

菜單

如何利用資訊化網路平臺提升高校黨建工作的實效性

在當前資訊化時代,豐富的

網路

活動給高校黨建帶來了新的機遇,創新了高校的黨員

教育

的手段,拓寬了黨員

教育

的陣地;與此同時,也給高校黨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給高校黨員的教育和

管理

帶來了新的挑戰。為了加強和改進高校黨建工作的實效性,必須建立、健全

管理

有序、富有特色的高校黨建資訊化

網路

平臺。

如何利用資訊化網路平臺提升高校黨建工作的實效性

一、高校黨建工作網路化的必然性

1、建立高校黨建資訊化網路平臺的必然性。根據2013年7月國家工信部

統計

資料表明,截止到5月底,我國手機上網使用者數達到7。83億戶,中國手機網民已行程龐大規模,且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1]。其中20-29歲的青年群體在中國網民中佔有最大比重,約佔30%,青年學生師生群體是其中的主要一部分人群。第二十一次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提出要把握高校意識形態領導權和主導權,要深入開展網路管理;要探索適合大學生特點的思想

政治

教育方式,要開展生動活潑的網路思想

政治

教育,進一步提高高校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網路平臺以其資訊量巨大,生動、形象、活潑,易於滿足當代青年大學生多元化需求和個性化選擇等特點,有效地吸引廣大高校學子的關注。

2、高校黨建資訊化網路平臺的優勢。高校作為培養

社會

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場所,是

文化

傳承和知識創新的神聖殿堂。為更好地建設在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中,高校應該充分利用好資訊化網路平臺。網路資訊化給高校提供了更廣闊的、全新的教育平臺、宣傳平臺、管理平臺、互動平臺,突破傳統黨建教育時間和空間的侷限性,增強高校黨的建設的多樣化、多元化、實時性、趣味性、互動性等。廣大師生可以透過網路媒介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黨員教育、主題網上黨員討論、學習交流、優秀黨員事蹟展示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這些都能大大簡化日常工作流程,提高黨建工作的效果和水平,也能更好地迎合當前師生群體的特點和需要。

3、高校黨建網路化所面臨的挑戰。(1)網路黨建平臺建設單一,吸引力不夠、

應用

性不強。教育活動的開展往往不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持續關注,導致實效性下降,覆蓋面窄。(2)缺乏專業化的網路黨建隊伍,導致工作效率不高,維護及互動不及時。黨建教師隊伍多為輔導員或職能部門教師兼職管理,工作時間及效果很難保證。(3)網路黨建平臺制度化欠缺,不夠合理規範,缺乏強有力的制度保障。目前,很少有高校制定或出臺網路黨建方面的制度或規範化意見,導致網路黨建的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多是處於一種自由、自發學習的狀態,教育活動的系統性和規範化有所欠缺。(4)黨建網路化經驗不足,系統理論不夠,缺少提煉和經驗總結。

二、利用資訊化網路平臺,提升高校黨建工作的實效性的對策

1、注重品牌活動,把握思想引領主陣地,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高校黨建資訊化平臺應牢牢把握思想引領主陣地,弘揚網上思想意識的主旋律。資訊化網路平臺不能僅僅停留在釋出資訊、宣傳教育等主題的欄目上,應注重互動性,開展形式多樣的綜合性網路平臺服務,在單一的傳遞性宣傳和教育基礎上進行改革和實踐創新。開展例如黨員論壇、黨建資訊評論、網上黨校、網上黨支部、黨建BBS、黨建專題學習及交流、網上調研、優秀黨員部落格等。做到網上網下教育相結合,如開通

民主制度

工作渠道、監督工作、廉政建設、發展黨員網路評議等服務方式,引導個性發展,樹立

社會

與個人相統一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堅持以人為本,滿足受教育者的現實需要,實現高校黨建的目的和意義。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出發點和基礎,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歸宿和根本[3]。因此,調動人的積極性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激發受教育者學習和感知的內在動力,尊重受教育者的價值,瞭解受教育者的需求,在資訊化平臺下,高校黨建仍應以理解、關心、關懷的方式去對待受教育者,避免進行脫離其實際需要的外在灌輸。在促進全面發展、提升精神品味、構建網上精神家園等方面下功夫,滿足當代高學歷、高素質的高校學生的精神需求,用先進

文化

引導高校學子將個人成長與黨和國家的需要結合起來,進一步實現高校黨建的目的和意義。教育過程中應避免使用晦澀、陳舊的語言,及時更新自己的“話語系統”,切忌將樸實的道理變成難懂的概念,喪失了科學的理論應有的活力;應瞭解青年大學生和知識分子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淺出地進行闡釋,運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語言。

3、掌握主導地位,釐清高校黨建資訊化平臺的主客體關係,合理避免網路輿情帶來的負面影響。網路以其互動性、開放性、虛擬性等特點,容易使受教育者放鬆心理防備,降低牴觸情緒,主動、自然地接受教育資訊。隨著

馬克思主義

的不斷髮展和青年思想的不斷解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體關係不斷演變。但網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體問題一直是一個難題,在高校黨建資訊化平臺的背景下,高校黨建工作者應釐清主客體關係。明晰自己既是教育者,同時也是受教育者的事實,時刻提防西方意識形態侵襲,正確對待網路上的過激言論,正確認識網路輿情及自身的主導地位。既要積極參與,又要正確引導;既要寬容容忍其存在,又要適時合理地進行正面引導或及時制止。

4、完善制度建設,提升教育者的工作水平,保障高校基層網路黨建工作的良性發展。相對於當今網路技術的發展和廣泛使用來說,高校黨建資訊化網路的制度建設和規範嚴重滯後,仍處於探索階段,沒有成型模式可以借鑑,網上黨建開展情況參差不齊。網路黨建工作者多為兼職,缺乏對理論知識的研究和學習,也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因此,高校黨建網路化在邁出步子的同時,應加強相關理論研究,制定合理、有效、易於操作和監管的網路黨建工作規範,用以約束和保障教育者及受教育者的權力和義務。思想政治教育過程規律中很重要的一條是:教育者的素質決定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高校黨建教育者自身應不斷提升工作的科學化水平,養成良好的資訊化思維習慣。同時,高校教師如不能認真地掌握好網路資訊科技,如不能很好地瞭解網路建設新形勢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將很難應對網路文化思想的衝擊及資訊的複雜性所帶來的問題,所以,應加大力度提升高校網路黨建工作者的自身水平,提高教育者素質,加強黨建網路資訊化的理論研究。(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