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基金定投,如何降低持倉成本

菜單

基金定投,如何降低持倉成本

每當市場下跌比較厲害時,就有朋友會問,我們在定投時,如果指數基金比之前更加低估了,就可以越低估買入越多,同時也會降低我們的持倉降低成本,為什麼我感覺我每次加大投資量都沒發現成本下降呢?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就要學習一個新的概念了:鈍化效應。

什麼是鈍化效應?定投有一個鈍化效應。

基金定投,如何降低持倉成本

比如說,我們每個月定投1000元,堅持定投40個月後,你會投入40000元的資金,也持有四萬多元的指數基金。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再每月定投1000元,就會發現,這點增加的資金,對原本持有的指數基金影響不大了。

因為1000元,對於四五萬的指數基金來說,佔比太小了,影響也就很小。這就是鈍化效應。鈍化效應的發生時間。那麼,鈍化效應會發生在什麼時候呢?

通常來說,如果你定投的資金量,是你現在持有的指數基金總市值的5%以下,那就接近鈍化效應了。換句話說,如果每個月定投同樣的錢,那麼,通常來說,定投超過20個月之後,鈍化效應就開始出現了。時間越長,鈍化效應就越明顯。

相反的,如果你這次定投的資金量,在指數基金總市值的5%以上,那麼對指數基金的成本,還是會有比較大的影響的,這種情況下鈍化效應不明顯。

基金定投,如何降低持倉成本

鈍化效應對我們的投資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比如說,每個月定投1000,定投了40個月,持有了四五萬的指數基金。這個時候,如果遇到大跌,如果我們投資的還是1000元,那麼對於想要降低持有成本的效果就會差一些,因為1000對四五萬的指數基金影響太小了。

不過,鈍化效應對收益率的影響不大。它主要是會讓我們在持有指數基金的時候,波動增加。原本沒有鈍化效應時,定投是可以降低波動,但是鈍化效應出現之後,定投降低波動這個效果就減弱了。

鈍化效應的我們如何解決呢?

為了降低鈍化效應,我們就需要提高定投的金額。這也就是定期不定額定投方法的原理,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直接採取一種非常簡單、不需要複雜計算的方式,那就是:固定拿出工資的一定比例來定投。

基金定投,如何降低持倉成本

這樣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緩解鈍化效應的結果。因為工資通常來說是會隨著時間長期上漲的,所以定投的金額也會隨著工資的增長而不斷增加。另外,當我們遇到指數基金下跌時,還可以採取越便宜定投買入越多的方式,來實現緩解鈍化效應的結果。

另外,每次當指數基金進入高估的時候,我們會分批賣出,賣出後的資金再分批投入到當時其他低估指數基金中,這樣就盤活了存量,鈍化效應就消失了。資金會重新開始積累。

所以,綜合來說,鈍化效應不用太擔心,長期看,其實這對我們最終的收益影響不大的。我們面對市場低估行情,做為價值投資者應該越低越買,不應再恐慌,繼續堅持投資就好。

此篇分享在這,下篇繼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