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愛而不得時,要記住:不該愛的人,皆為過客

菜單

愛而不得時,要記住:不該愛的人,皆為過客

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愛而不得時,要記住:不該愛的人,皆為過客

01

郭德綱:“

我很討厭那種不知道什麼情況就勸你大度的人,要離這種人遠一點,雷劈的時候會連累你。你被紮了一刀,還流著血呢,他上來說這都不叫事兒,你要堅強起來,你死不死啊

?”

不管是勸人大度,還是勸人向善,理想狀態來講都沒有錯。但是,理想歸理想,現實歸現實,有些時候不適合勸人大度。

哪怕是那種盲目勸人大度的人,他們自己也逃不過這樣一個事實:

當他們遭遇困苦的當下,也會心煩意亂,此時最需要的是與其共情的人,懂得換位思考的人,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勸其大度的人。因為人的情緒從波動到穩定需要一個過程,剛沸騰的水,你勸它立馬冷卻,可能嗎

我曾經幹過這樣的蠢事,結果換來的是別人的反感。後來我就不那樣了,誰心情不好的時候我都會跟他一起吐槽,一起哭一起笑,等到他們過了那個情緒爆發點之後,再安慰開導,效果會好很多。

有個朋友曾經專門打電話,讓我聽她哭,她在電話那頭哭得很傷心,一邊哭一邊吐槽她的北漂經歷,吐槽她老闆讓她去陪客戶喝酒。我聽她哭,陪她一起吐槽,罵她老闆不是人,等到她哭累了才安慰她,她說她感覺輕鬆了很多。

每個人從情緒波動到情緒穩定都需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高手可以將過程縮短,但對於普通人來說,你想直接用勸其大度的方式縮短過程,勢必會讓對方反感,認為你不懂他,從而就不會再跟你說心裡話

感情中很多事也是一樣,不管是一方傷心的時候,還是發脾氣的時候,你不讓她的情緒發洩出來,很難解決問題。尤其是有第三方摻和進來的時候,問題會變得更復雜,比如下面這個女人曾經的感情經歷就是如此:

愛而不得時,要記住:不該愛的人,皆為過客

『經歷了感情中的背叛以後,我才深刻體會到:人生中的無常之事,有時候真的防不勝防,如果沒有個好心態,如果不懂願賭服輸,很容易就會讓自己為情所困。

就拿我來說,跟一個男人談了多年戀愛,自我感覺良好,自認為我們一定可以結婚,一定可以白頭偕老,結果在訂婚之後卻遭遇了背叛。

這種經歷帶給我的並不僅僅只是失望,更多的是苦澀,是煩惱,是對人生的懷疑。更可悲的地方在於,男方母親,我的準婆婆得知此事以後,根本不體諒我的感受,一門心思替她兒子說話:“

你還沒過門,我兒子愛別人沒有錯!你去打聽打聽,哪個男人不花心,哪個男人沒做過這種事?水至清則無魚,如果都像你這樣小題大做,沒有幾個家庭是完整的!所以說,做女人要大度,不要眼裡揉不得沙子,否則只會自討苦吃!你跟我兒子都已經訂婚了,難道你還敢悔婚不成

?”

她的話無異於火上澆油,比背叛本身還要讓人噁心。我直言“你們一家都有病”,然後果斷悔婚了。

我就是要跟她置氣,我就是要讓她被打臉,我就是要讓她看看我有多不好惹。自己兒子做錯了事,沒說先來安慰我,沒說替我出氣,上來罵我一頓,真有意思

我並不覺得悔婚是什麼丟人的事,反正犯錯的人又不是我。如果我視而不見,明明心裡受了委屈還盲目嫁人,才是真的丟人!對我來說,不該愛的人皆為過客,愛而不得,只適合一拍兩散!』

愛而不得時,要記住:不該愛的人,皆為過客

02

為什麼有些人會不分青紅皂白勸人大度?

我們代入一下前面那位婆婆的觀念不難發現:從她的經驗和認知來說,她認為自己的兒子背叛兒媳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她認為自己能縱容男人背叛,兒媳也必須那樣做;她認為自己那麼多年都過來了,啥事沒有,所以堅定認為自己說的所有話都沒有錯。

很明顯,她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她是她,兒媳是兒媳,如果她們的觀念恰好一致,當然不可能鬧矛盾。而事實卻是,她們的觀念截然不同,她那一套根本不適用於兒媳,註定無法說服兒媳,反倒會讓兒媳怒火中燒。

這就好比一個人想喝熱水,你給了她一杯冰水,不顧對方的意願,盲目兜售喝冰水有多少好處,你真的能說服對方也算你的本事;但如果對方只想喝熱水,或者不能喝冰水,你絕對不可能說服對方,反倒會讓對方認為你在害她

這種問題絕不是一句“我是為你好”就可以解決的,尤其是長輩和晚輩之間出現了不和,長輩認識不到晚輩在想什麼,無法從“合理與否”的角度去分析問題的話,通常都會讓晚輩感到厭煩。

愛而不得時,要記住:不該愛的人,皆為過客

03

如果問有多少人會認同那位婆婆的觀念,又有多少人會認同那位兒媳的觀念,肯定是後者的支持者更多。這說明大多數人還是清醒的,還是能分清人性的醜惡與美好的,大多數人認同的部分,才稱得上合理。

所以,

不管是做人做事,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去區分“合理與否”。不管是自己秉承的觀念,還是別人秉承的觀念,都不能自認為對與錯,要有個分析判斷的過程,找出真正合理的自足點,你才會有底氣,否則信口胡說,頂多說服自己,根本無法說服別人

這就跟這個問題一樣:你堅信生活是快樂的,還是堅信生活是痛苦的?

如果只是不假思索去堅信,堅信快樂的不會快樂多久,堅信痛苦的會越來越痛苦。不想如此,就需要找一些能讓自己的信念立足的證據,當你發現有很多人堅信快樂並且主動製造快樂,從而讓自己真的活得很快樂時,你才會真正堅信“生活是快樂的”沒有錯。

前面那個女人經歷的“愛而不得”的問題也是一樣,

你不能只是無端堅信應該離開還是應該繼續,而應該給自己找一些立足點,不管是參考別人的做法,還是分析利弊,從長遠角度考慮後果,能確保自己不後悔,才是值得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