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曹操兩次“脅迫”司馬懿為自己效命,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菜單

曹操兩次“脅迫”司馬懿為自己效命,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魏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徹底掌控朝政。這同時也意味著,曹氏與司馬氏之間的交鋒,分出了勝負。

以臣逆君,乃大不道也,且司馬昭又有弒主的惡名。為了消弭這種惡劣影響,司馬氏一族在掌權之後,極力渲染曹氏對其的壓迫與打壓,試圖將自己塑造成一個“苦主”。

在此情形之下,《晉書》所見曹氏對司馬氏的打壓之舉,便有待商榷了。如司馬氏與曹氏的首次對立——曹操兩次“脅迫”司馬懿為自己效命,到底是不是真的?

曹操兩次“脅迫”司馬懿為自己效命,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上圖_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一、漏洞百出的“刺探”事件

關於曹操“脅迫”司馬懿為自己效力一事,可參見於《晉書·宣帝紀》所載:“漢建安六年,郡舉上計掾。魏武帝為司空,聞而闢之。帝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曹氏,辭以風痺,不能起居。”

按此處說法,曹操首次徵辟司馬懿時,後者“不欲屈節”,遂稱病推拒。曹操聽聞此事,則命人“夜往密刺之”,結果司馬懿“堅臥不動”,這才躲過一劫。

這個說法,看似合情合理,卻在邏輯上漏洞百出,原因有三:

首先,曹操在建安六年(201年)時,也只是剛擊敗袁紹,尚未平定北方。局勢未定之際,曹操仍舊需要漢臣與士族的支援。

因此,他既沒有打擊“浮華交會”之徒,也依舊對漢獻帝尊奉有加。試問,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懿有什麼理由抵制曹氏?

其次,此處記載未免“抬高”了司馬懿當時的身價。正如宋人葉適所言:“懿是時齒少名微,豈為異日雄豪之地,而曹操遽憚之至此?史臣及當時佞諛者,意在誇其素美而無辭以述,亦可笑也。”

曹操麾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儘管司馬懿少有才名,但也不至於讓曹操非他不可。所以“曹操派人刺探司馬懿”的橋段,反倒有些欲蓋彌彰、畫蛇添足。

曹操兩次“脅迫”司馬懿為自己效命,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上圖_劉協(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即漢獻帝

另外,曹操與司馬懿的初始“矛盾”,未免有些突兀。

據《三國志·武帝紀》注引《曹瞞傳》記載:“(北部尉)為尚書右丞司馬建公所舉。及公為王,召建公到鄴,與歡飲。”

司馬建公,即司馬懿之父司馬防。當時,非但是司馬防對曹操有舉薦之恩;就連司馬懿之兄司馬朗,也早早(建安初年)來到了曹操麾下為官。

可見司馬氏與曹氏之間非但沒有摩擦,反而關係密切。既然如此,司馬懿又有什麼理由拒絕曹操呢?

曹操兩次“脅迫”司馬懿為自己效命,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上圖_司馬防(149―219年),字建公,河內郡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

二、拒闢與應闢的真實目的

司馬懿“不欲屈節曹氏“,所以拒絕曹操的徵辟。這個理由雖然不足為信,但司馬懿拒闢這件事,極有可能是真的。因為“徵辟不就”之舉,在東漢末年頗為常見。

名士徵辟不就,要麼是真的淡泊名利,要麼就是沽名釣譽。後者中的代表人物,不妨參考袁紹。

據《三國志·袁紹傳》注引《英雄記》記載:“(袁紹)不應辟命。中常侍趙忠謂諸黃門曰:‘袁本初坐作聲價,不應呼召而養死士,不知此兒欲何所為乎?’”

深諳“營銷學”的袁紹,經常拒絕朝堂的徵辟。結果幾次下來,袁紹的名氣反而越來越大,難怪趙忠會說他有“坐地起價”的嫌疑。

回過頭來,再看司馬懿拒闢,便不難得出結論:司馬懿拒闢,同樣有待價而沽的打算。究其原因,恐怕是因為“上計掾”這個官職太小了。

曹操兩次“脅迫”司馬懿為自己效命,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上圖_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

郡裡給出的“上計掾”,嚴格來說,並非是官,而是吏。按漢制,“計吏拜官”,司馬懿若以“吏”的身份進入曹操霸府,那他的起點便會遠遠落後於荀彧、郭嘉等同時代謀臣。

又據《後漢書·楊秉列傳》記載:“自此終桓帝世,計吏無復留拜者。”可知“計吏”出身之人,更加難以拜官。對於這種結果,心高志遠的司馬懿又豈能坦然接受?

話說回來,司馬懿此舉雖然“老套”,卻起到了不俗效果。曹操進位丞相之後,很快便向司馬懿發出了第二次“邀請”。

有意思的是,《晉書·宣帝紀》所見曹操對司馬懿的第二次徵辟,同樣是帶有威脅性質的:“及魏武為丞相,又闢為文學掾,敕行者曰:‘若覆盤桓,便收之。’帝懼而就職。”

曹操兩次“脅迫”司馬懿為自己效命,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上圖_曹操(155年-220年)

按照之前的結論:曹操二闢司馬懿為真,但“脅迫”依舊為假。關於此事,不妨參考另外一條史料。

據《北堂書鈔》引《魏略》記載:“晉宣帝好學,曹洪自以麄疏,欲屈自輔帝,帝恥往訪,乃託病拄杖。洪恨之,以語太祖,太祖闢帝,乃投杖而應命也。”

按此處記載,曹操非但沒有“脅迫”司馬懿,反而忽略了後者對曹洪的無禮,並親自向其丟擲了橄欖枝。曹操為何要這麼做?

一方面,自然是因為司馬懿對於自身名聲的“經營”;另一方面,也要多虧荀彧對他的舉薦(見《三國志·荀彧傳》注引《彧別傳》)。

而這,才是司馬懿應闢的根本原因。荀彧地位非比尋常,得到他的舉薦,便意味著司馬懿的身份也能水漲船高。正因如此,司馬懿在得勢之後,會對荀氏子弟多有照拂(見《三國志·荀彧傳》注引《晉陽秋》)。

曹操兩次“脅迫”司馬懿為自己效命,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上圖_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

三、《晉書》所見“小心機”

司馬氏為何要不遺餘力地渲染曹氏對司馬懿的打壓?

蓋因他們弒主篡逆,得位不正,為世人所詬病。正如開頭所言,司馬氏一族之所以極力渲染自己的“苦主”形象,自然是打算為自己的篡逆之舉開脫。

孟子云:“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按照亞聖的理論,只有曹操對司馬懿多有猜忌、打壓之舉,司馬氏一族的“反抗”才顯得合情合理。於是,《晉書》中甚至出現了曹操夢見“三馬同食一槽”以及他聽聞“狼顧相”的離譜記載。

入夢之說,取材於當時流行的迷信讖緯思想,本就荒誕不可信;至於曹操說司馬懿有“狼顧相”卻不將其除掉,更是違反常理。

以曹操多疑性格,諸如婁圭、荀彧、楊修、崔琰這樣的功臣名宿,或亡於隱誅、或下獄受戮,更何況是當時未曾顯名的司馬懿呢?

曹操兩次“脅迫”司馬懿為自己效命,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上圖_房玄齡(579年—648年)

言至於此,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晉書》是唐代房玄齡等人合著,那它為何會對司馬氏多有迴護呢?

對此,仇鹿鳴先生曾在《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路》一書中指出:唐人所修《晉書》,大多取材於王隱《晉書》與孫盛《晉陽秋》。

這兩部史書,皆成書於東晉,難免要“為尊者諱”。是以,從《晉書》之中依舊能清晰看到司馬氏的“小心機”。

曹操兩次“脅迫”司馬懿為自己效命,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上圖_《晉書》

四、結論

在《晉書·宣帝紀》篇末,唐人特地附帶了一個小故事,讀之,頗令人玩味。

“明帝時,王導侍坐。帝問前世所以得天下,導乃陳帝(司馬懿)創業之始,及文帝末高貴鄉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事後卻背棄承諾,誅殺曹爽三族;司馬昭更是“青出於藍”,指使親信殺害魏帝曹髦。談及此處,晉明帝竟然羞愧難當,掩面長嘆。

唐人將此事放於司馬懿傳記之後,足見司馬氏的“掩耳盜鈴”之舉,終究是自欺欺人罷了。

作者:瀛洲海客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後漢書》《三國志》《晉書》《習學記言序目》《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路》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