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浮生六記》⑨ | 古代風月場所原來長這樣

菜單

《浮生六記》⑨ | 古代風月場所原來長這樣

《浮生六記》⑨ | 古代風月場所原來長這樣

10天聽完一部人物傳記,解救你的閱讀焦慮。

十點人物誌開啟「人物傳記精華領讀」欄目,提煉人物傳記精華,帶你欣賞書中核心情節與內涵,節省閱讀時間,建立對原書的閱讀興趣。

希望透過這個欄目,為你淬鍊名家的思想經驗,獲得改變人生的力量。

每部人物傳記共有10天領讀,每日更新一期。

領讀 |

海島羅布泊

十點人物誌出品

今天,我們繼續為您帶來沈復的作品《浮生六記》。

昨天我們讀沈復連著失去妻子、父親、兒子,這樣波折的命運下,沈復是否能堅強活下去,我們不得而知,但在《浮生六記》的最後一卷中,沈復回顧了此生最美好的外遊經歷,讓我們一起踏上旅程,尋找回憶。

今天我們繼續閱讀沈復的作品《浮生六記》之第九章:天涯浪跡念舊愛,花叢懶顧半緣君

《浮生六記》⑨ | 古代風月場所原來長這樣

少年遊走

我在各地做幕僚三十年來,沒去過的地方,僅是四川、貴州、雲南幾處。可惜每次都是車馬倉促,山水給予人的快樂,只能粗略感受,不能深入尋訪。

凡事我喜歡獨出己見,不屑於合群。所以遊覽名勝,貴在心意契合。

我十五歲時,拜師於杭州素有名望的學者趙省齋先生。

清明節,先生春祭掃墓,帶我同去遊玩。守墓人挖了一些未鑽出地面的毛筍,形狀似梨子,但比梨子尖,可以用它做湯羹待客。我很喜歡吃,連吃了兩碗。

先生說:“噯!這毛筍味道很鮮美,卻克心血,最好多食用肉類化解其害。”

《浮生六記》⑨ | 古代風月場所原來長這樣

電視劇《花間提壺方大廚》劇照

我向來不喜歡肉食,返回途中,頓覺心思煩躁,唇舌幾乎裂開。

經過石屋洞,泉水湍急,聲音琅琅,不溢位也不枯竭。我俯身喝了幾口清泉,煩躁和乾渴頓時消失了。

辛丑年秋天,我父親患了傷寒,病勢嚴重,我端湯喂藥,日夜不合眼,近一個月,而後芸娘也患了大病,虛臥在床。

父親叫我到病榻囑咐:“我的病恐怕不好了,你依仗著幾本書,終究不是養家餬口的辦法,我將你託付給我的盟弟蔣思齋。到時候,你繼承我的事業即可。”

第二天,蔣思齋來我家,我就在父親病榻之前聽命拜其為師。

不久,經過名醫的徐觀蓮的診治,父親的病逐漸得以痊癒。芸娘也得到先生的助理,可以下床走動了。

這年冬天,我就跟隨先生前往奉賢學習。有個和我一起的同學,姓顧,名金鑑,字鴻幹。

他為人慷慨剛毅,直諒不阿,年長我一歲。他是我今生的第一位知己,可惜他二十二歲就去世了。我從此孤單一身,朋友甚少。

我們兩人都是心懷高遠,時常有隱居山林的想法。重陽節時,我與鴻幹都在蘇州。於是,約了鴻幹去寒山登高遊覽,順道尋訪將來結廬隱居之地,芸娘為我們準備了一盒酒菜。

我們渡過胥江,到寒山時還不到午時,我們走到白雲精舍,軒室臨近峭壁,懸崖之上的薜荔枝蔓,俯視可見一泓秋水。

我們兩人從石縫中穿過,即是“一線天”所在,順著臺階盤旋而上,直到山頂坍塌的尼庵,休息了片刻,攙扶著下山。

船伕說:“你們登高忘記攜帶酒具了啊!”

鴻幹說:“我們登高,原本想尋覓一起隱居地方,並非專為遊山。”

船伕說:“距離此地南行二三里,有個上沙村,人家眾多,有塊空地,何不前去看看。”

我驚喜地說:“那是明末徐俟齋先生隱居的地方啊。聽說有個園子極為幽雅。”於是船伕帶我們前去。

園子依山而建,沒有采用山石,老樹多是極為盤曲蒼鬱的態勢,亭榭窗欄都極為樸素,竹籬茅舍,不愧為高士隱居之所。

旁邊有一塊像床榻一般的青石,鴻幹臥身其上說:“此處可以仰觀山峰群嶺,俯視園亭之美,既開闊又清幽,可以開懷暢飲了啊。”

於是拉了漁夫一起飲酒,我們時而長嘯,心懷暢快之至。

當地人知道我們是為了尋地而來,誤以為是看風水,紛紛以某處有好風水相告。鴻幹說:“但求合心意,不管它們的風水。”誰料一語成讖!

大家採摘野花,插入雙鬢,乘船回家。我詳細說了遊覽所見,芸娘為之神往。

《浮生六記》⑨ | 古代風月場所原來長這樣

棄文從商

甲辰年春天,我隨父親到吳江幕府任職。

有一日,天色將晚,我忽生出回家的心思。當時有一種辦理差事的小快船,雙櫓雙槳,我乘船在太湖上飛棹疾馳。就像吳地俗語所稱的“出水轡頭”,轉瞬之間已到吳門橋。

即便是騎鶴騰空飛行,也沒有此行神清氣爽,到家之時,晚餐尚未熟。

我家鄉素來尚慕繁華,到了節日,爭奇鬥豔更勝往日。張燈結綵以至目眩神迷,笙歌不休令人倍感耳擾。

少年豪興,不疲不倦。假如雖然生在盛世卻居於窮鄉僻壤,哪能有這般遊歷觀賞呢?

《浮生六記》⑨ | 古代風月場所原來長這樣

電視劇《花間提壺方大廚》劇照

在海寧幕府任職時,同僚史心月有一子,名為燭衡,性情澄靜,寡言少語,待人彬彬儒雅,與我成為莫逆之交。

我們遊覽了安瀾園。園子佔地百畝,其中有座水池很大,橋有六曲,形狀甚美。山石上滿布藤蘿。更有古樹參天,待鳥啼花落,彷彿人在深山。

我們曾在園中宴客,眾多菜餚氣味盡被花香覆蓋,惟有醬姜的味道不變。薑桂的品性,愈老愈辣,以此比喻忠臣的節操,誠然不虛此言。

出了海寧南門,就是大海。一日兩次漲潮,潮水彷如萬丈銀堤,破海而過。迎著海潮的船舶,在海潮來時,反轉船槳對著浪潮,然後掉轉船頭,隨著浪潮飄去,頃刻之間即是百里。

我二十五歲時,在徽州績溪做幕府,距離城池十里,有處景物名為“火雲洞天”,洞內石頭皆為深紅之色,旁白有一座寺庵甚是安靜,鹽商邀我在此設宴。

宴席中有種肉饅頭,小沙彌凝神注目於此,於是給了他四個。臨走時又給他兩番銀元,山僧不認識銀元,說山中沒有變現之處,眾人便湊了銅錢六百文給他,才欣然接受了。

第二天,我邀請同行人攜帶酒具再去,老僧囑咐說:“先前小徒不知吃了什麼食物因而腹瀉,這次請不要再給吧。”由此可知,吃慣了野菜的肚腹,難以收納肉味。令人感慨。

我對同行的人說:“做和尚,必須居住於偏僻之地,終身不見異物,或許才能修真養靜。若是居住於我家鄉,日暮所見皆是妖童豔妓,耳邊皆是絃索笙歌,所嗅皆是美酒佳餚,怎麼能夠身如枯木,心如死灰呢?”

我目睹官府熱鬧中種種卑鄙之狀不堪入目,因此易儒經商。

《浮生六記》⑨ | 古代風月場所原來長這樣

遊河觀妓

在蕭爽樓的那幾年,與芸娘正做煙火神仙,表妹夫徐秀峰從粵東回來,見我閒居在家,感慨地說:“仰仗寫作生活,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為什麼不與我同去嶺南闖蕩呢?”

芸也勸導我:“趁現在父母身體健康,你正直壯年,與其每天盤算著柴米,不如一勞永逸。”

《浮生六記》⑨ | 古代風月場所原來長這樣

電視劇《花間提壺方大廚》劇照

於是,我和諸位朋友商議,籌集了本錢。芸也自行採辦了一些織繡,以及嶺南沒有的蘇酒,醉蟹等物品。然後稟告了父母,於農歷十月小陽春,與秀峰一起南下。

初次遊覽長江,心情暢快異常。每天晚上停船之後,必定在船頭小飲一番。

有一次,見捕魚的人所用漁網不到三尺,網眼卻有四寸大小。我笑著說:“這樣的孔大網小,怎麼能夠有所收穫呢?”

秀峰說:“這是專門為網捉鯿魚而設計的。”

只見這網具用長繩繫著,在水面忽起忽落,似乎是在試探是否有魚。不一會兒,急忙拉出水面,已經有鯿魚卡在網孔上。

我感慨到:“由此可見,我剛才不過是一己之見,根本不能測知其中的奧妙啊。”

臘月十五日,我們才抵達廣東省城。秀峰的貨物都銷售給了官商,我也跟隨他開單拜客。不到十天,帶的貨物銷售一空。

除夕之時,廣東的蚊子依然轟鳴如雷。春節賀歲之時,還有人穿著夏裝;不僅氣候與吳地迥異,即便是當地居民,神情氣質也與吳地不同。

臘月十六日,有三位官署中的同鄉拉我去遊河觀妓。

妓船名為花艇,皆是船首相對排列,中間留有航道,以便小艇往來。每幫妓女大約一二十條船,用橫木綁在一起,防備海風。

登上小艇,鴇母便躬身笑臉相迎,進入艙內,鴇母呼喊一聲,便聽到腳步聲紛至沓來,妓女們臉上的粉塗得如白牆,唇上的胭脂豔如石榴,有短襪趿著蝴蝶履的,有赤腳套著銀腳鐲的。

同鄉教我選了一人,那妓女就從袖中取出一枚檳榔以表敬意。我大口咀嚼,苦澀得不可忍耐,急忙吐掉,全艇見狀大笑。

我對同鄉說:“俗語說少不入廣,是怕此地妓女令人銷魂。假如是這樣的衣妝村俗,言語粗蠻,誰會心動呢?”

我終究還是不喜歡她們,興趣索然。

結語

今天我們讀到沈復在南下的時候,觀遊河妓,這件事如何評價呢?明天我們將領讀《浮生六記》的最後一章。

圖片來源於網路

每本傳記我們都會從留言中選出3-5個人贈出精美書籍哦!聽書拿好禮,大家踴躍留言點贊吧。

《浮生六記》⑨ | 古代風月場所原來長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