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瑞典曾一度稱霸東北歐,大北方戰爭後俄國逐步崛起

菜單

瑞典曾一度稱霸東北歐,大北方戰爭後俄國逐步崛起

一山不容二虎,大北方戰爭之後,俄國取代了原本瑞典在波羅的海地區的霸主地位,而本身家底就比較薄弱的瑞典,經過戰爭之後元氣大傷,自然也就失去了原本的位置。

瑞典稱雄東北歐的時代

如今的瑞典地處苦寒之地,人口也並不多,雖然科技發達也非常富裕,但這也是建立在科技進步的基礎之上,以瑞典的先天條件,很難想象這個國家曾一度成為歐洲列強之一,也成為了近代很長時間之內沙俄無力向西北歐洲進行開拓的阻礙。

原本在17世紀之前,瑞典只是北歐的一個極度貧困、環境惡劣而且人口也很少的國家,基本就沒什麼存在感,當時的瑞典除了從事貿易,還有就是依靠維京人搶掠些財富度日,然而這與古代中原的匈奴、突厥等差不多,維京人再怎麼搶,也無法真正改變瑞典窮困的現實。

直到古斯塔夫二世登基之後,為了謀取瑞典的將來,開始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古斯塔夫頒佈詔諭,保護農民的自治權,避免貴族的盤剝,保證王國的新生力量,大力開發瑞典的金屬資源並且發展冶煉工業,推動瑞典本土的軍事與工業實力的進步,另外,古斯塔夫二世還改革了兵役制度,用徵兵制取代了當時風行歐洲的僱傭兵制。

瑞典曾一度稱霸東北歐,大北方戰爭後俄國逐步崛起

三十年戰爭形勢圖

而後在三十年戰爭之中,瑞典與丹麥等國取得了勝利,擊敗了哈布斯堡王朝,神聖羅馬帝國名存實亡,瑞典得到了原本神聖羅馬帝國手中的德意志波羅的海沿岸地區,成為了德意志名義上的諸侯,可以插手其內部事務,瑞典因此一躍成為北方強國。

除此之外,瑞典也開始學著歐洲當時的其他國家那樣,在海外開拓自己的殖民地,瑞典的主要目標集中在了非洲與美洲,佔據了北美特拉華河下游、非洲的迦納、加勒比海上的瓜德羅普等諸多小島嶼。

沙俄的崛起,與瑞典產生衝突

原本深居東歐內陸的俄國,實力微弱,然而在15世紀之後異軍突起,不斷對外拓張,由於匱乏比較良好的出海口,俄人向向四面八方對外開拓,由於東方的亞洲大陸實在太遼闊,南方是當時依舊強悍的奧斯曼等國,北部是不可逾越的北冰洋,所以當時沙俄開拓的重點就放在了西北部的波羅的海一帶。

與瑞典的古斯塔夫二世一樣,沙俄也有一位改變了俄國命運的君主,就是著名的彼得一世。

瑞典曾一度稱霸東北歐,大北方戰爭後俄國逐步崛起

彼得一世

彼得大帝從西歐考察回去之後,將沙俄轉變成為了一個體量與實力都數倍於從前的帝國,而在實力急劇增強的同時,沙俄將矛頭對準了當時掌握波羅的海的瑞典帝國,為了獲取出海口,彼得一世與薩克森選帝侯兼波蘭國王奧古斯塔三世、丹麥國王腓特烈四世結成了北方同盟。

北方戰爭之後,沙俄一度被瑞典擊敗,不過當時的瑞典又在波蘭等地陷入泥潭之中,沙俄趁機派兵進攻瑞典本土並且取勝,1703年,沙俄在涅瓦河河口興建聖彼得堡並遷都至此。

大北方戰爭,瑞衰俄興

其實廣義上的大北方戰爭,從1700年的北方戰爭爆發就已經開始,分成了好幾個階段,歷經數十年歲月,最終在1721年才正式結束。

瑞典曾一度稱霸東北歐,大北方戰爭後俄國逐步崛起

查理十二

由於當時的瑞典陷入了被群攻的地步,所以在後期根本無法應對沙俄的進攻。1719和1720年,漢諾威大不列顛與勃蘭登堡普魯士,先後與瑞典媾和,兩者得到了瑞典位於波羅的海南部的所有領地,而在瑞典國王查理十二死後,瑞典內部的荷爾斯坦因公爵與黑森公爵為了爭奪王位,發生了內部戰爭,瑞典的實力進一步被削弱。

1721年,瑞典與沙俄簽署《納斯塔德條約》之後,原本屬於瑞典的愛沙尼亞、利沃尼亞、卡累利阿等大片土地都被割讓給了沙俄,加上先前讓給其他反瑞同盟各方的土地,瑞典幾乎失去了本土與芬蘭之外的大多數領地,即便是殘存的領地,也都支離破碎散落各地。

瑞典對此耿耿於懷,在沒多久之後就又與俄開戰,準備奪回失去的土地,也就是後來的俄瑞戰爭,結果最終依舊是俄國勝出,瑞典敗北。而到了這個時候,瑞典已經失去了在17世紀開拓所得的幾乎所有土地,勢力退回本土,失去了區域強者的地位,也因為元氣損耗過甚,失去了之後重新回到巔峰的可能,其在波羅的海的地位被沙俄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