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高明做事,糊塗做人,才是真正的聰明

菜單

高明做事,糊塗做人,才是真正的聰明

與其做愚蠢的聰明人,不如做聰明的笨人。——莎士比亞

一個國王要在三個兒子中選一個王位繼承人。他給三兄弟每人發了一顆花的種子,看誰種得好就選誰。

種子拿回去,三人都種上了。到了約定的時間,三兄弟端著自己的花盆去見國王。國王看見老大、老二的花苗都長得很好,只有老三的盆裡什麼也沒長出來。於是,他把王位傳給了老三。

答案很簡單,三顆種子都是煮過的!國王要考驗他們的,不是本事,而是品德。老大、老二自作聰明,偷偷換了種子,結果反而讓“糊塗人”老三“揀”了王位。誰是真聰明,誰是假聰明,那就不言而喻了。

有大智慧者則知道,該舍小利時便舍小利,該不爭時便不爭,該糊塗時便糊塗。真正的智者像梅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不爭不搶,看似糊塗,實際上是智慧的象徵。做人,真正的高明,往往從以下這兩個“糊塗”開始!

高明做事,糊塗做人,才是真正的聰明

清朝第一怪人、身居“揚州八怪”之首的鄭板橋,在任濰縣知縣時,收到堂弟寄來的一封信。

信裡說,家裡人為了跟鄰居爭一段牆基的歸屬權鬧到了衙門,希望他能出面跟官府說情。

鄭板橋讀完後立即回信:“千里捎書為一牆,讓他幾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還為此特地寫下“難得糊塗,吃虧是福”。

並解釋說:“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難得糊塗”中的“糊塗”,並不是真的糊塗,而是一種裝“糊塗”,而且還“有模有樣”,因此嘴裡說的雖是“糊塗話”,臉上呈現的是“糊塗的表情”,做的卻是“明白事”。因此,“難得糊塗”中的“糊塗”,反映的是人類的一種高超的“智慧”,是人類適應社會的一種“高超而巧妙的方式”。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們難免會遇到感覺尷尬的狀況,這時人們就可以藉助於“難得糊塗”,佯裝不知,拒不表態,或者作一些模凌兩可的、令人糊里糊塗的姿態,因而逃避複雜的、困難的狀況。

因此可以說,“糊塗”是人的一種別樣的“老練”和“聰明”。假如一個人面對棘手的狀況,只知硬碰硬,不知巧妙地迂迴前進,那麼就容易使生活、內心失去平衡,使自己深陷在生活的困境之中。

高明做事,糊塗做人,才是真正的聰明

糊塗的學問,對大多數人而言,是不容易學到的。多數人喜歡充當智者,不願裝糊塗,更不願讓他人說自己是個糊塗蟲。

《菜根譚》有言:“大聰明的人,小事必朦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

真正聰明的人,應該是小事裝糊塗,大事不含糊,而不是事事都糊塗。

蘇軾的《洗兒》詩裡說“: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詩很淺白,希望兒子遇事不激進,愚鈍糊塗、憨直一些,避免捲入爭端,遠離是非,一生大智若愚,平安喜樂做高官。

蘇軾和王安石兩人都是曠世奇才,清正廉明,只是政見背道而馳,所以在官場上針鋒相對。

熙寧二年,王安石準備改革科舉考試,請求開辦學校,在科舉考試中廢除詩、賦等科目,專考經、義、論、策。蘇軾隨即上奏朝廷表示反對。

王安石怒不可遏,說:“蘇軾才高,但所學不正”,最終宋神宗聽從王安石意見,罷黜了蘇軾。

元豐元年,蘇軾因“烏臺詩案”受到誣陷,而鋃鐺入獄,擇期問斬,除蘇轍外,無人為其辯護。

此時,身處江寧的王安石,立刻上書給宋神宗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這才為國家保住了一位人才,為後世保住了一名文豪。

出走半生的蘇軾大難不死悟出糊塗的重要性,感慨若要人生通達幸福,恰須適當糊塗,所以才期盼自己孩子“愚且魯”。

高明做事,糊塗做人,才是真正的聰明

事實上,真正的聰明,是一種“大智若愚”的聰明,明察秋毫卻含而不露。如果你想做一個真聰明的人,就一定要學“糊塗”,偶爾的糊塗、暫時的保守,不僅可以省去許多的煩心事,更可以省去不少時間,讓自己盡情享受生活。

他是德國近代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沒有他就不會有統一的德國。因為他提出的“鐵血政策”,德國於1866年擊敗奧地利統一德國,1870年擊敗法國使德意志帝國稱霸歐洲大陸。最終結束了德國的分裂,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他曾一度被稱作是“德國的建築師”、“德國的領航員”。他就是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

俾斯麥想要讓奧地利簽署一項條約,這項條約對普魯士是很有利的,當然它會對奧地利不利,因此為了不遭到拒絕,俾斯麥想出了一個絕好的計謀。

奧地利的談判代表布洛姆伯爵最拿手的牌戲是QUINZE,他經常表示可以從一個人玩QUINZE的方式來判斷此人的性格。這一點俾斯麥早有所知。

談判的前一天晚上,俾斯麥邀請布洛姆玩牌。後來俾斯麥說:“那是我最後一次玩QUINZE。我玩得非常莽撞,不瞻前顧後,把每個人都嚇了一大跳。那次我輸得慘不忍睹,但是我卻成功地迷惑了布洛姆,因為透過玩牌我要讓他知道我是一個膽大妄為的人,而且很容易屈服。”因此布洛姆對俾斯麥的評價是:“俾斯麥是一個莽撞又沒有頭腦的人。”

布洛姆從俾斯麥玩牌的方式認為俾斯麥喜好攻擊而且沒有頭腦。他認為,這樣的攻擊性強的人可能非常愚蠢而且很魯莽,因此不用擔心。

因此,在簽署條約時,布洛姆認為自己佔了上風,很爽快地就簽定了合約。等到墨水一干,俾斯麥高興得大叫道:“我連做夢都沒有想到居然能找到一名奧地利外交官肯簽署這份檔案!”俾斯麥的目的達到了,他成功地用自己的“糊塗”策略迷惑了布洛姆,最終簽了那份難得的條約。

高明做事,糊塗做人,才是真正的聰明

面對外交上如此複雜的事情,裝點“糊塗”有時能夠取得較好的功效,事例中的俾斯麥就深諳此中道理。俾斯麥之所以能夠成功地使布洛姆簽署條約,就是因為會裝“糊塗”,但他可並不是真“糊塗”,他只是在用“糊塗”巧妙地偽裝自己,以使對方放鬆警惕,這樣才更容易平衡自己的生活和內心,不使自己因與他人硬碰硬,而功敗垂成。

《菜根譚》裡有句話,“聰明人宜斂藏,而反炫耀,是聰明而愚懵其病矣”。意思是,聰明有才華的人應該掩藏自己的才智,如果到處炫耀張揚,那麼他的言行就跟愚蠢無知的人沒有什麼區別。

高明做事,糊塗做人,才是真正的聰明

人世間還是存一點糊塗好。事事不糊塗,大小事兒都掰扯得清晰無比,見到利益分毫不讓的人,即使再有才能也會沒朋友。

不計較小利,有利不獨佔,小事兒隨它去、大事從不糊塗的人,才會一個好漢三個幫,腳下的路越走越寬敞。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說過,凡是太聰明、太能算計的人,實際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

專家研究,算計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這些人感覺痛苦的時間和深度也比不善於算計的人多了許多倍。換句話說,他們雖然會算計,但卻沒有好日子。

最近有一組讓人觸目驚心的資料:中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高達38。2%,超過3億中國人有睡眠障礙。

而在引起失眠的原因中,思慮過多是不容忽視的一項。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活得太清醒,想得太多,反而會讓自己陷入焦慮和擔優中,惶惶不得終日。

擔心自己的身體,煩惱家庭的瑣碎,擔心未來生活的不順利……

內心整天兵荒馬亂,美食在前卻不知味,躺在柔軟舒服的大床上卻無法入眠,對周邊的曼妙風景也無心觀賞。

久而久之,身心都變得很糟糕。

高明做事,糊塗做人,才是真正的聰明

《道德經》有言:“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有大智慧的人,心胸豁達,清醒做事,不是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不去爭輸贏、不去辯分明,不言語爭勝。

待人時,不糾纏小事,不糾結小利,恰是這一點糊塗,讓我們彼此能夠溫柔地成全,在人生之旅中增添一道可貴的暖流。

高明與糊塗本在一念之間,自謂之糊塗,人謂之高明,才是智者。不汲汲於一時一事,不慼慼於一得一失。糊塗的學問是自我解脫的學問,糊塗的哲學是解放心靈的哲學。

人生無外乎兩件事:忙著,清醒做事;閒著,糊塗做人。糊塗是明白的昇華,是心中有數卻不動聲色的涵養;糊塗也是超脫物外,不累塵世的氣度;糊塗更是行雲流水,悠然自得的瀟灑以及謙讓豁達的胸懷……。

在現實生活中,常發現有些人,在對待一些事情上,太過於較真,尤其是一些無傷大雅的小事情。常言說:退一步海闊天空。當然,在一些事關原則的問題上,決不可糊塗對待,姑息退讓。

有時“裝聾作啞”可以不戰而勝。遇到讓自己窘迫的問題,裝點“糊塗”有時候反而比較容易解決問題,就像機器的潤滑劑一樣使得“機器”能順利運轉。與其搞得烏煙瘴氣,還不如動動腦筋偶爾裝一下糊塗,這樣就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

裝“糊塗”,是一種審時度勢,一種適時的退讓,也是一種胸懷遠大志向的境界。

高明做事,糊塗做人,才是真正的聰明

“難得糊塗”絕不是真糊塗!“難得糊塗”是飽經滄桑之後的成熟和從容,“難得糊塗”是大徹大悟之後的寧靜心態,“難得糊塗”是人生的大智慧和最高境界。

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斷學習,看透卻不說,能勝卻不勝,看似糊塗,實在卻是一種大智慧。了了幾字,看起來很容易,但是真正做起來卻很難,往往容易當局者迷。誰若真正悟透了,想來人生定能多有福氣,少有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