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2008年,清華博士無視父母下跪,執意要出家,如今41歲仍不想還俗

菜單

2008年,清華博士無視父母下跪,執意要出家,如今41歲仍不想還俗

引言

人生當中究竟是選擇大於努力,還是努力大於選擇呢?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答案。雪萊說過:“你做的選擇,會決定你的未來。”選擇當然是重要的,比如我們去往一個地方,路途之中遇上了岔路口,這時我們肯定會查詢地圖以及導航分辨究竟是往左還是向右,畢竟走錯岔道了可能會到達不了目的地。尋路如此,人生亦如此,每個階段都會有自我後悔的時刻,高考的時候後悔自己當初為什麼沒有多做幾道題多背幾個單詞,就業的時候後悔自己沒有在大學期間多考幾個證——關於如何選擇,在人生的道路上可謂至關重要。

2008年,清華博士無視父母下跪,執意要出家,如今41歲仍不想還俗

01

2008年,有位清華博士叫做張明光,他完成博士學業後找到一家企業做了高薪白領,卻又突然辭掉了這份高薪工作,選擇出家為僧。這個決定令他的父母感到無比的震驚,也曾數次下跪只為了讓張明光不要去出家當和尚,但是,張明光始終堅持自己的選擇,後來甚至和父母斷絕了關係。

許多人聽聞這件事後,都說張明光讀書讀傻了腦子,清華畢業高薪白領的大好未來不要,非要去常伴古佛,還為了出家與父母關係決裂,這簡直就是十分不孝的行為。然而,對於張明光自己本人來說,出家反倒是能夠讓他身心徹底放鬆下來的一個選擇。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事情還要從頭說起。

2008年,清華博士無視父母下跪,執意要出家,如今41歲仍不想還俗

張明光於1980年出生於一個小山村裡,父母長輩皆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生活清貧。為了走出小山村的貧窮,也為了自己的下一代能有更大更好的未來,父母二人對張明光的學習成績很是抓緊,他們堅信“知識一定能夠改變未來”,張明光本人也很是爭氣,自幼十分聽話乖巧,學習上也更是一刻都不敢馬虎。

在改變人生命運的方法裡,高考無疑是最快的也是相對公平的一種方法,寒窗苦讀十二年只為在六月裡蛻變、魚躍龍門終成龍。張明光在高考時也不負眾望,發揮出色——小山村出了一個考上清華大學的高材生,這個喜訊傳遍了村落的每個角落,所有人都為張明光感到自豪,他的父母長輩更不用多說。可以說,張明光的身上承載著小山村的殷切希望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走出農村,從山村到城市。

2008年,清華博士無視父母下跪,執意要出家,如今41歲仍不想還俗

02

遺憾的是,這一切美好的願景都在張明光選擇遁入空門時戛然而止。在清華大學學習的時候,張明光除了學習專業知識以外,剩下的時間都泡在圖書館裡研習那些佛學經典,他始終將父輩們的期望揹負在身,也為了父輩們的這份期望而十分努力。有時,給自己壓力是好事,但也需要講究一個適度,壓力過大則成為了負擔,張明光就是如此。

研習佛學經典的時光令張明光感到了無比的輕鬆,從清華大學畢業後他前往了一家不錯的公司拿著高薪,可他仍然揹負著期望並在其中掙扎著。後來,他終於下定了決心,不顧所有人的反對,即便是父母雙親跪下挽留也阻擋不了他一顆遁入空門的心。

2008年,清華博士無視父母下跪,執意要出家,如今41歲仍不想還俗

進入寺廟成為僧侶後,張明光有了一個叫做“賢清”的法號,每日晨鐘暮鼓,早課晚課,縱使外人眼裡看來這是一個“缺心眼”的,然他本人自覺別有一番滋味。

能夠從小山村出來考上清華大學,足以證明張明光不俗的學習能力。寺院修行的這段時間裡,他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靈性悟性以及十足的努力成為了寺院裡的住持。有了張明光當住持,寺院一片蒸蒸向上,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大步向前。如今,41歲的張明光還在寺廟修行,並表示仍不想還俗。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張明光的父母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選擇理解兒子的想法,如此結局,善矣。

2008年,清華博士無視父母下跪,執意要出家,如今41歲仍不想還俗

結語

從清華博士到遁入空門,張明光的選擇無疑讓所有聞之聽之的人所驚訝。許多人都會認為他有愧於生他養他的父母,浪費了社會資源及教育資源,這種說法其實是片面的。人生選擇有無數種,我們為何要給自己設限呢?這個“限”不是道德底線,而是能力的大小、邊界,清華博士就必須從事科研專案、從事世俗眼裡認為的體面高薪工作嗎?僧侶就是與世無爭、閉門唸經嗎?其實並非如此。自己不能給自己設限,我們也不應該給別人定下一個標籤給他人設限,人本來就具有無限的可能性,關鍵是我們想要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至於說到人生的意義,無愧於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