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歷史上的今天丨一個文人操著武將的心,范仲淹搞慶曆改革,目的其實不只是吏治

菜單

歷史上的今天丨一個文人操著武將的心,范仲淹搞慶曆改革,目的其實不只是吏治

歷史上的今天丨一個文人操著武將的心,范仲淹搞慶曆改革,目的其實不只是吏治

1。 公元1052年,北宋范仲淹逝世

2。 公元1623年,法國數學家、思想家帕斯卡出生

3。 公元1862年,美國總統林肯簽署禁止奴隸制法律

4。 公元1885年,美國“自由女神”像落成

5。 公元1925年,省港大罷工開始

6。 公元1954年,我軍組建潛艇部隊

7。 公元1956年

IBM創始人華特生病逝

8。 公元1975年,首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墨西哥召開

9。 公元1980年,中央宣佈“文革”錯批幹部一律平反

10。 公元1985年,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夏鼐逝世

文章轉載自:浩然文史

中學課本都背過《岳陽樓記》,作者范仲淹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了後代津津樂道的典故。此記寫於慶曆六年(1046年),前一年剛好是范仲淹變法失敗被貶出京的年份,此後范仲淹一直被壓制,再也沒有回過首都。1052年6月范仲淹在任職途中病逝,仁宗皇帝給他追封諡號“文正”。范仲淹是在什麼背景下說出那句千古名言的呢?這還要從他的改革說起。

1

三起三落范仲淹

989年(宋太祖時期),范仲淹生於蘇州,他幼年喪父,寡母被迫改嫁。范仲淹長大後得知身世,獨自外出求學。真宗時期中進士,後在江蘇泰州主持鹽運,修復了捍海堤。仁宗初期,晏殊主政商丘(北宋的南京),晏殊起用范仲淹為南京應天書院教師,自范仲淹上任後,書院風氣為之一振,范仲淹名聲遂傳。

歷史上的今天丨一個文人操著武將的心,范仲淹搞慶曆改革,目的其實不只是吏治

▲應天書院

1028年,范仲淹上書言事,當時的宰相王曾對其大加讚賞。這年年末,范仲淹被提拔入京,成了京官,但官階不大,在七品上下搖擺。范仲淹在任上直言敢諫,處事公允,最著名的事情就是上書還政。當時仁宗年幼,太后劉氏(戲文傳聞中叫她劉娥)垂簾聽政,對此范仲淹直接上書,要太后還政天子。一年後(1030),范仲淹就被調離京城,外放地方任通判。

歷史上的今天丨一個文人操著武將的心,范仲淹搞慶曆改革,目的其實不只是吏治

▲《清平樂》中的太后劇照

到了1033年,太后死,作為忠貞的帝黨,范仲淹當年就被調回京城,在諫院任司諫,專管彈劾。第二年,范仲淹外調,但這次外調是肥缺,他被任命為蘇州知州,油水十足,但范仲淹不是損公肥私的人,況且這年蘇州發生水災,范仲淹一心救災,結果次年又被調回京城,不久升為知開封府。1036年,中央發生了黨爭,范仲淹不滿權相呂夷簡把持朝政,頻繁彈劾,呂派官僚反擊,范仲淹又被貶謫到了邊州,自此開啟了他的軍事生涯。

歷史上的今天丨一個文人操著武將的心,范仲淹搞慶曆改革,目的其實不只是吏治

▲范仲淹

2

北宋軍事現狀

宋太祖鑑於五代戰亂、武人奪權,決心揚文抑武。先透過杯酒釋兵權,將能打的全廢了,讓他們回去養老。之後設立樞密院(軍令系統,有權調動兵馬)、三衙(實際作戰單位,管邊軍和禁軍)、兵部(負責後勤、編制、地方軍),讓三者互相牽制。同時文人知軍事,“設通判於諸州,凡軍民之政皆統治之,與長吏均禮”。

到了太宗時期,設諸路轉運使,皆由文人擔任,這一做法不僅進一步使軍政分離,而且將地方財源統統收歸中央。《朱子語類》說:

“本朝鑑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

特別是在太宗北伐失敗後,宋朝重文輕武、強幹弱枝的氣氛更重。

歷史上的今天丨一個文人操著武將的心,范仲淹搞慶曆改革,目的其實不只是吏治

▲宋太宗

到了真宗時期,真宗採納了臣下的建議,“擇儒臣有方略者統兵”,至此,文人徹底掌管軍事。仁宗時的蔡襄說:邊防大帥皆為文人,武將者不過聽命耳。甚至在1006年真宗下詔,兵書不得流傳,“孫吳之書,禁而廢學”,把《孫子兵法》這類書籍當成了邪教思想。

歷史上的今天丨一個文人操著武將的心,范仲淹搞慶曆改革,目的其實不只是吏治

▲宋真宗

3

對夏戰爭的刺激

在上述情況下,1038年,西夏暴亂建國。1040年,西夏進攻宋朝邊州,宋夏正式交戰。這年,宋朝以夏竦為主帥,韓琦為陝西轉運使,范仲淹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韓、範二人同管勾都部署司事。夏竦文人修書出身;而所謂管勾都部署司事,管勾就是臨時管理的意思,都部署司相當於參謀部,負責軍令和計劃,所以參謀部也是文人。

歷史上的今天丨一個文人操著武將的心,范仲淹搞慶曆改革,目的其實不只是吏治

▲韓琦

宋夏戰爭初期,宋軍積極進攻,但三川口之戰,宋軍戰敗。1041年(慶曆元年),朝廷以“久之無功”開始對西夏採取守勢,分了陝西四路。韓琦、范仲淹都為一路總管,他們統轄轄區內一切事務,實際作戰的將領反而為副手。儘管韓琦、范仲淹二人有能力,但他們統轄計程車兵也是能否勝利的重要因素,由於士兵士氣太弱,結果好水川之戰,宋軍全軍覆沒。

4

一個文人操著武將的心

范仲淹真正接觸兵事是在1036年被貶邊州。自此在邊州摸爬滾打近10年。范仲淹經過邊州鍛鍊,深感宋軍戰力之弱,最終形成了自己的軍事思想,1044年回京之後,針對朝中視兵事為瘟疫,避之唯恐不及的現狀,范仲淹只能用政治改革裝扮自己,換句話說,慶曆新政的核心在於強軍,其他改革不過是掩護。

歷史上的今天丨一個文人操著武將的心,范仲淹搞慶曆改革,目的其實不只是吏治

▲宋朝禁軍

范仲淹的軍事思想來自傳統兵學。範雖是文士出身,但自從當上邊帥後,他手不離《左傳》《孫子》,尤其是《孫子》,他曾說

“自古用兵之術,無出《孫子》,此皆孫子之深戒,非臣之能言也”。

如前所述,在1040年對夏戰爭中,范仲淹是最高軍事參謀之一,他就提出了“嚴邊城,實關內”的防禦策略,從以後的歷史看,1042年西夏元昊的確採取了分兵進攻關內的策略。

三川口之戰是韓琦謀劃並上奏給仁宗,仁宗同意了,但范仲淹堅決反對,結果仁宗不聽造成了宋軍大敗。後來鎮守南方壓制越南的沈起,這時候還只是範帳下的隨軍參謀,二人對兵法相談甚歡,所以足見範的兵法才學。

歷史上的今天丨一個文人操著武將的心,范仲淹搞慶曆改革,目的其實不只是吏治

▲范仲淹

5

慶曆新政的實質

1043年7月,范仲淹任參知政事,給仁宗上了《答手詔條陳十事》,說了針對宋朝三冗兩積進行變法的大致原則,隨即開始變法,此為

慶曆新政

。慶曆新政的內容就不細說了,大致就是吏治(包括縮短官員考核週期、科舉選實才、限制廕庇、重法治)和富強兩項。但分析看來,吏治更像是給富強打的掩護,因為縱觀秦朝以後變法,政治改革基本都是澄清吏治這個套路。所以范仲淹慶曆新政的實際成分在於富強一項,而富強之中又重“強”(強軍),所以咱們詳細看看范仲淹對強軍的看法。

歷史上的今天丨一個文人操著武將的心,范仲淹搞慶曆改革,目的其實不只是吏治

▲宋軍

強軍的核心就是修武備。范仲淹任職邊州多年,深感宋軍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危害,所以希望恢復府兵制,民兵輔助正規軍,且西北民風彪悍,必得佳兵。同時擇長官,這條明面上對文職,實際還是在選將領,所謂剔除不才者,就是對邊州不懂軍事的文官的裁撤。明賞罰,看起來依然是對文臣,但其實是針對宋軍過去作戰中將領只能按樞密院的命令打,即便失敗了也不追責,反而違背樞密院的命令,即便打贏了也沒獎賞這一條的改革。限廕庇,就更不用說了,文臣將家族成員塞入朝中是常事,《水滸傳》裡高唐州知州蔡九不就是蔡太師的兒子嗎,不學無術,但統管一州軍政,結果梁山軍來打,他依舊管理軍事,手下將領只能聽命,結果城破。雖然是小說家言,但這種現象在北宋是確實存在的。這種廕庇也能擴大到邊州,致使邊州防禦質量嚴重下降。

歷史上的今天丨一個文人操著武將的心,范仲淹搞慶曆改革,目的其實不只是吏治

▲文人知軍事

雖然范仲淹的“十事”中明確提到軍事的只有一條,但其實方方面面都潛藏著強軍的隱形條款。所以說慶曆新政更近似於軍改。這也為此後王安石變法提供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