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什麼是君子慎獨?什麼是君子慎獨?歷史上有誰做到了這句話

菜單

什麼是君子慎獨?什麼是君子慎獨?歷史上有誰做到了這句話

什麼是君子慎獨?什麼是君子慎獨?歷史上有誰做到了這句話

什麼是“君子慎獨”做了解釋,出自哪本古文?古代歷史上有誰做到了這句話?什麼是君子慎獨?“君子慎獨”見於儒家經典《中庸》和《大學》之中,是儒家的道德觀念和自我修養方法之一,而且是一種很高的境界。《中庸》: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君子”在這裡是指道德高尚的人;“慎”,是小心謹慎;”獨”,獨自,單獨。這都是本義,那麼整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所以道德高尚的人在沒人看見的地方,要更加謹慎小心,戒備自己,在沒人聽到的地方要格外注意自己的內心。不要在微小、隱秘的地方暴露出自己的慾望。所以君子在獨自一人的時候更要嚴格要求自己。”所以“君子慎獨”就是指儒家學者不但要在有人的時候講規矩、禮儀、修身,即使在沒有人看見、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更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能因為環境的私密而懈怠自己。

什麼是君子慎獨?什麼是君子慎獨?歷史上有誰做到了這句話

舉個日常生活例子,我們很多女孩子在外精緻美麗,回家後就邋里邋遢,不修邊幅,而有些女人,起得比人早,睡得比人晚,就是為了有充足的時間打扮自己,不一定是為了給別人看,就是為了讓自己美麗,並且身心愉快,從而給自己自信。這種女孩子,就是“慎獨”。當然,今天我們來說,這並不見得好,因為這不天然,不是真性情,有可能這種“慎獨”只是強化入骨的“虛偽”,就是連自己都騙了。儒生們早料到了。所以“君子慎獨”另有一說,《大學》: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這又是說什麼呢?意念真誠的意思,是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要像厭惡腐臭的氣味一樣,要像喜愛美好的顏色一樣,一切都發自內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要謹慎。

什麼是君子慎獨?什麼是君子慎獨?歷史上有誰做到了這句話

看,都說了既要“慎獨”,也要“真誠”,真誠就是不要欺騙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不要欺騙自己。所以保持乾淨、整潔的素顏,內外一致,就是“君子慎獨”,如果連睡覺都化妝的話,雖然也是“慎獨”,但是因為你欺騙自己,不“真誠”了,所以稱不上“君子慎獨”。這就是打個比方,本人對女孩子充滿熱愛,不管化妝還是不化妝。諸位女將不要生氣。慎獨的典範題主的副標題問到了這個,這裡舉兩個典型例子。一個是東漢人楊震。這個人是誰大家可能不熟悉,我要說楊修是他玄孫,你們可能還是沒什麼概念。不過我如果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是從他這兒來的,大家估計就有點興趣了。他這個故事史稱“暮夜卻金”,記載在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楊震傳》上。楊震從荊州刺史遷為東萊太守時,路過昌邑縣。而這昌邑縣令王密是他任荊州刺史時舉“茂才”提拔起來的官員。這王密聽說楊震路過,準備了黃金十斤(應該是黃銅),到了晚上沒人的時候送給楊震,楊震拒絕了。王密說:“怕什麼呢?現在深夜無人知道。”楊震說“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怎能說無人知道呢!“

什麼是君子慎獨?什麼是君子慎獨?歷史上有誰做到了這句話

“四知”和楊震卻金,成為千古佳話。後來修改成為更白話、更通俗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過這故事有些漏洞,想楊震是真君子,不會提及此事,難不成王密幡然醒悟地把自己的醜事傳遍千年?仔細想起來,必然還有旁人在眼,所以這個“慎獨”雖然經典卻未必標準。另一個是元初許衡。據明宋濂等撰《元史·許衡傳》記載:元代三大理學家之一的許衡盛夏出行。天氣炎熱,口渴難耐,路邊正好有一棵梨樹,路人紛紛去摘梨吃,惟獨許衡不去。有人不解地問:“為什麼不摘梨解渴?”許衡答曰:“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這麼亂,梨樹哪有主人!”許衡正色道:“梨雖無主,難道我們的心也無主了嗎?”許衡的這種不為外部環境干擾,堅持自己本心的行為,即是真正的“君子慎獨”。這是大環境改變下的個人的堅持,與有沒有看到沒有關係,而是與怎麼做有關係。不因為大家都這麼做而改變自己的做法,這也是“慎獨”。這兩位高士都是歷史上的“君子慎獨”的典型,一個是不因為周圍沒人而變,一個不因為周圍的人都那麼做而改變,這是對修身最好的註解,值得我們當代人學習。今天的“君子慎獨”,更現代的說法,是有自己清晰的目標,執著追求,不被幹擾,雖然不一定成功,但至少問心無愧吧。

什麼是君子慎獨?什麼是君子慎獨?歷史上有誰做到了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