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在校女研究生對簿公堂,究竟是誰“負”了誰

菜單

在校女研究生對簿公堂,究竟是誰“負”了誰

在校女研究生對簿公堂,究竟是誰“負”了誰

“線上兼職!日賺300,月入過萬,在家就能幹!”

“兼職刷單!刷越多,佣金返還就越多!”

在校女研究生對簿公堂,究竟是誰“負”了誰

在校女研究生對簿公堂,究竟是誰“負”了誰

“快加群!教你在家躺著賺錢!無需多加成本,無壓力賺佣金!”

在校女研究生對簿公堂,究竟是誰“負”了誰

生活中,各類軟體上隨處可見的“返利快”、“高佣金”、“進群給紅包”等賺錢資訊,乍一看覺得“天上掉的大餡餅”有利可圖,等到實際加入後才發現“餡餅”變“陷阱”,不僅會讓人損失錢財,還容易引發民事糾紛……

案件經過

2020年4月11日,武漢某高校研究生小譚透過QQ聊天向昆明某高校研究生小孫瞭解賺錢渠道。小孫便“慷慨”地將自己從網路渠道瞭解到的賺錢方式告訴小譚:先用個人名義從網路平臺貸款,然後又轉入指定第三方公司,該公司承諾按期幫使用者還款,按轉款金額的2%向用戶支付佣金。同時向小譚推薦了重慶放施銘木材有限公司。

在校女研究生對簿公堂,究竟是誰“負”了誰

小譚按照小孫說的方式貸款後,由於其本人沒有手機銀行,不能在手機上直接進行轉賬操作。小孫就向小譚提出可以將貸款轉給自己,由其幫忙轉給重慶放施銘木材有限公司。

於是,小譚就透過支付寶分兩次將54000元轉給了小孫,小孫將錢轉給“上級聯絡員”陳某後,又從陳某處轉了1080元的佣金給小譚。

就這樣,小譚正滿心歡喜地以為找到了“靠譜”的賺錢方式,等待公司支付第一期借款時,卻在4月20日突然收到小孫的訊息:“現在陳某和公司都聯絡不上了,更糟糕的是透過網貸賺取佣金涉嫌第三方集資詐騙,那54000元可能追不回來了”。

在校女研究生對簿公堂,究竟是誰“負”了誰

這道“驚雷”讓小譚徹底傻了眼,當即在公安機關報了案,並於4月24日來到曲靖找到了小孫,要求其承擔責任。

小孫迫於家庭與學校的壓力,就向小譚出具了一份承諾書,承諾分六期幫助小譚償還攜程及京東金條的借款共54000元。當天,小孫就向小譚支付了10000元,並備註載明“5月份第一期幫你還款”。

小孫認為,兩人原本就不認識,這些貸款既不是自己從網貸平臺出借的,也不是小譚借給自己使用的,當時只是迫於壓力才寫下承諾書,等公安機關追回被騙款項後,出借的1萬元也將保留追索的權利,所以後續不應該再由自己還款。

小譚則認為,當初自己懷疑是騙局時,小孫曾在聊天記錄中說過出事由其負責,現在款項收不回來,應該按照承諾書內容繼續由小孫還款。

雙方溝通後一直僵持不下,小譚遂以民間借貸糾紛的名義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小孫償還剩餘的44000元。

在校女研究生對簿公堂,究竟是誰“負”了誰

在校女研究生對簿公堂,究竟是誰“負”了誰

法院認為

曲靖市麒麟區人民法院受理該案後,依法適用簡易程式,公開開庭審理後認為:雙方的聊天記錄和小孫書寫的承諾書證實了兩人之間不具有借款合意,借貸關係並不成立,且雙方在開始的聊天記錄中對小孫應承擔何種責任未作明確約定,遂小譚主張的理由並不成立,法院不予支援,遂判決駁回小譚的訴訟請求。

在校女研究生對簿公堂,究竟是誰“負”了誰

法官提醒

隨著電子科技越來越發達,電子資訊詐騙的手段也越來越高……

很多犯罪分子透過電話、網路和簡訊方式,編造虛假資訊,設定騙局,利用在校學生熟悉網路操作,卻又涉世未深、急於賺錢的心理,取得被害人的信任後,對被害人實施遠端、非接觸式詐騙,誘使被害人給犯罪分子打款或轉賬,一旦被害人警覺或提出申請退款,就迅速拉黑對方。

在此提醒各位,所謂“賺快錢”的方式背後一定隱藏著巨大的騙局!不要隨便加入陌生群聊,對於帶有“兼職、返利、買賣”等字眼的群一定要提高警惕!凡是要求參加公司返利活動的一律立刻退群,不要輕易相信此類活動,也不要被表面資料矇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