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姚冠華再堅持一分鐘

菜單

姚冠華再堅持一分鐘

姚冠華再堅持一分鐘

姚冠華在上網查閱資料 孫立男/攝

走了近十年“平坦路”,姚冠華萬萬沒想到,有朝一日他會在一條蜿蜒崎嶇的“大道”上“奔跑”,還一分鐘一分鐘堅持了下來。

2017年9月,姚冠華從江西新建長堎工業園龍頭崗新區安置房轉戰貴溪,全面負責餘信貴大道(貴溪段)路網PPP專案的技術工作。這個專案涵蓋線路遷改、路基、橋樑等多項內容,橋樑工程比重大,特殊結構多,總體線路長,地質條件複雜,技術標準要求高,施工難度極大。

初次接觸如此複雜的大型PPP專案,姚冠華倍感壓力,以前的領導和同事聽說後,也調侃他“運氣好”。

出任專案總工程師已成定局,姚冠華只能硬著頭皮上,心裡卻沒有底氣。

專案剛上場百廢待興,總共只有7個人,姚冠華帶著1個技術員、2個測量員,白天在現場實地測量,晚上進行工程量梳理核算,每天還得抽空“補課”,學習橋樑工程規範,研究施工圖紙。

“那時雖然累,還沒有感覺到具體難度有多大,專案初期人少活多是常態,耗費的是體力,倒沒想過放棄。後面研究施工方案及組織施工,那才真是勞力又勞心,差點就堅持不下去了。”姚冠華點燃一支香菸,深吸一口,鼻孔噴出兩股煙霧,陷入沉思。

2018年6月,姚冠華主持編制專案控制性工程象山大橋施工方案之際,技術部負責人因身體原因離開專案,留下4名畢業不到1年的技術員。一名沒有橋樑施工經驗的總工,帶著四名新手,面對集團公司都算棘手的“硬骨頭”,接下來的工作如何開展?姚冠華毫無頭緒。

技術部門是工程建設的支柱,總工更是技術口的主心骨,自己能否擔此大任?比起筋骨勞累,這種深度自我懷疑帶來的內心煎熬最讓姚冠華痛苦。他無數次自問,他能寫好這項重點工程施工方案嗎?能帶好那4個帶著學生氣的技術員嗎?再堅持下去,結果會不會更糟?

連續好幾天,工作依舊毫無進展,經過無數次心理掙扎後,姚冠華決定向專案經理請辭。

出乎意料,專案經理沒有大發雷霆,卻給他推薦了篇第七屆國際馬拉松冠軍的文章《再堅持一分鐘》,並告訴他:“幹工程就像跑馬拉松,獲勝的關鍵不在瞬間的爆發,而在每一分鐘的堅持,這一分鐘不放棄,下一分鐘才會有希望。”

專案經理一語點醒迷途人,姚冠華頓時自慚形愧,他下定決心堅持到底,不管前面還有多少“坎兒”,他都要邁過去。

“沒有經驗,我們就去‘取經’,全中國那麼多大橋,人家能修出來,我們也能!”姚冠華給技術員們打氣,帶著他們去千島湖大橋、王安石大橋等地見“世面”,瞭解那些當時有著超高技術難度橋的“誕生”過程,還專程去向大橋局的專家“拜師學藝”。

剛剛解決理論難題,才有了幾分底氣,姚冠華又面臨手下無強兵的困境。他發現大部分技術員看不懂圖紙,不會使用CAD等工程軟體,基礎相當薄弱,許多事他只好親力親為。姚冠華分身乏術,方案編纂和最佳化工作舉步維艱。

專案技術口的工作任務艱鉅,姚冠華本想著向公司申調一批技術骨幹,但是公司技術人才都在各個大幹專案上,實在無人可調。看著那些年輕的面龐,姚冠華彷彿看見了當年的自己,剛參加工作時,他不也是在老員工的指導下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嗎?若自己再堅持一段時間,一邊“打仗”,一邊“帶兵”,待“新兵”熟悉業務時,便能分擔重任了。

姚冠華繼續獨力處理著技術口內外各項工作,每天晚飯後,他都抽出一個半小時幫技術員打基礎,從內業到外業,一項項悉心指導。一個月後,“找不著北”的技術團隊水平明顯提升,已經能寫一些簡單的施組方案,姚冠華決定帶著他們一起“摸石頭過河”。

他們挑燈夜戰,大量收集網上類似的施工經驗和實施方案作為參考,系統整合後,結合當地信江的地質、水文等實際,每一項工序都寫出3種初步方案,然後與施工隊伍溝通可行性,最後從成本、安全、施工效率等方面進行對比論證,擇出最優方案。

方案完成後,與設計院溝通方案最佳化、爭取最大利潤空間又是一項挑戰。姚冠華帶領技術團隊一次次與設計院、業主單位溝通協調,一遍遍召開專家評審會審定最佳化後的方案。由於評審會參會單位和部門多,有的方案要研討好幾次才能達成一致意見。

歷時兩年,幾經論證,數易其稿,20餘項方案終於被敲定,其中4項最佳化方案創效逾千萬,姚冠華看著上千頁的施工方案,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了地。

還沒來得及鬆口氣,在象山大橋施工過程中,姚冠華又遇到了一個考驗他“堅持”之志的一道“坎兒”。

姚冠華再堅持一分鐘

現場技術指導 孫立男/攝

2020年4月,象山大橋主墩鋼圍堰進行旋挖鑽逐孔引孔施工時,由於經驗不足,發生打樁歪斜、鑽頭滑移現象,引孔難以寸進,更換鑽頭也無濟於事。眼看汛期前完成圍堰合龍的計劃遭遇了“攔路虎”,急壞了姚冠華和一幫技術員。

當天夜裡妻子發來影片通話,本想抱怨他連兒子的生日都忘了。可看見姚冠華雙眼通紅,知道他定是又遇到困難,連忙收起委屈,嚥下到嘴邊的抱怨,反而安慰起姚冠華來。看著善解人意的妻子和可愛的兒子,姚冠華更加內疚,他真想立刻回到他們身邊,再也不幹工程了。

妻子鼓勵他說:“咱們都是幹工程的,我知道你的難處,也知道你肩上的責任。你再堅持堅持,也許一切都不一樣了,過幾天我帶孩子去看你!”妻子的話瞬間給姚冠華增添了信心,他決定擔起技術攻關的責任,和專案一起共渡難關。

“幹工程就像馬拉松比賽,不能中途放棄,更不能止步不前。”姚冠華當機立斷,成立技術攻關小組,多方徵求意見,實地考察,最終決定使用旋挖鑽跳挖引孔,再採用衝擊鑽引孔剩餘部分。施工工藝改良後,不但突破了信江中部河床地質條件的限制,還將單根樁栽樁工期縮短了3。5天。

功夫不負苦心人。姚冠華一次次在最困難的一分鐘選擇堅持,跨過一道道“坎兒”,跑出了底氣,超越了自我。他帶領技術團隊鑽研的多項施組方案、工法和論文在十六局和四公司頻頻獲獎,“決戰象山”QC小組的研究成果同時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獎項,姚冠華也被評為四公司2020年度“優秀專案總工程師”。

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當奮輯。如今,專案施工過半,工期依舊緊張,面對專案黨支部書記這一重任,姚冠華沒有退縮,再兼大任。他說,“前半程一分鐘一分鐘的堅持讓我受益匪淺,後半程的難關無非是另一個挑戰的重複,再多堅持一分鐘,這一程我就跑贏了。”

姚冠華再堅持一分鐘

現場技術指導 孫立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