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四川崇州:林盤煥新 留住鄉愁

菜單

四川崇州:林盤煥新 留住鄉愁

光明日報記者 周洪雙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陳晨

“年輕時我在外開過出租、賣過百貨,在不同城市間走走停停,一直沒體會到家的感覺。”四川成都崇州市白頭鎮五星村村民董豔學沒想到,在外打拼20多年後,還可以回家利用自家老宅開設民宿賺錢,與家人過上幸福的田園生活。

董豔學家的老宅,是一個典型的川西林盤——宅院隱於高大的喬木與低矮的竹林之中,近處是河流小溪,遠處是農田小丘,改造成民宿後,別有一番田園韻味。

成都平原的農家院落往往和周邊高大的喬木、竹林、河流及外圍耕地等自然環境有機融合,構成集生產、生活和景觀於一體的川西林盤。據統計,成都全市有林盤約12。11萬個,其中居住10戶以上、形態完整的大中型林盤約1。02萬個。這些林盤大多數分佈在成都西部的崇州等地。林盤與田園相間,形成獨具特色的川西田園風光。

如今漫步崇州,隨處可見的川西林盤,變成遊客體驗鄉村景觀、尋找兒時鄉愁的好去處,也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載體。

  在林盤中看到新機遇

冬日的陽光下,五星村的一個個林盤裡,農家小院錯落掩映在樹叢中,老人們在廣場上曬著太陽,聊著過往的故事。

“以前,我們這裡景色雖美,但留不住遊客。”老人們說。隨著村民們外出務工,大量的林盤農房閒置下來。田園間少了點人氣,遊客也少了。

“現在城裡人喜歡到鄉下看風景、找鄉愁,何不把閒置林盤用起來、把遊客留下來呢?”崇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說,針對農村閒置資源活化利用難題,在林盤中看到了新的機遇。

“鄉愁經濟”由此興起。崇州市結合實際,探索構建起“國有公司+集體經濟+合夥人”運營機制,引導各類主體參與開發經營。

幾年間,五星村不斷“逆襲”,成為四川省知名的富裕村——昔日髒臭的榿木河畔成了千畝溼地公園的核心區,條條綠道讓五星村變成了人們心馳神往的天然氧吧。

白頭鎮五星村股份經濟聯合社搶抓機遇,聯合國弘崇展公司、三鄉投資公司、個體工商戶等經營主體,組建天府國際慢城農文旅(民宿)聯盟,推動景區旅遊業標準化、智慧化、品牌化發展。

“交通和周邊環境打造好了,社群就跟景區一樣。”董豔學與鄉親們紛紛返鄉發展。他們從散落的林盤中搬出來,住進集中修建的鄉村別墅。而閒置的林盤老宅經過改造煥新,成了一座座獨具特色的民宿、書店、咖啡廳、花園火鍋店……

2018年8月,董豔學家的民宿一開業便迎來了絡繹不絕的客人。“現在的收入是以前的幾倍,一家人也有了更多時間聚在一起。”董豔學笑著說。

重慶遊客李學儒在五星村體驗後感慨:“在成都遊玩,崇州的林盤民宿是一定不能錯過的選擇。”

崇州市經過全面梳理,已登記村級集體資源資產1177宗。崇州因勢利導,找準了當地鄉村產業發展的方向,讓綠色生態、原汁原味的川西生態風貌以時下流行的方式呈現,既留住人們心中的鄉愁,也發展起規模鄉村經濟,為崇州鄉村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內生力量。

  “林盤經濟”促進鄉村價值轉化

“‘林盤經濟’是我們深化‘兩項改革’、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崇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說。

據悉,四川省於2019年啟動了全省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簡稱“兩項改革”。改革至今,四川全省鄉鎮(街道)減少32。7%,建制村減少41。98%,社群及村民小組也進行了相應調整。

鎮村數量做“減法”不是目的,只有紮實做到“減量提質”,才能把改革成果轉化為發展紅利和治理實效。四川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兩項改革”要把握好當地的歷史文脈、現實條件、發展趨勢和群眾願望,順應人口、交通、經濟流向,順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崇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說,崇州紮實做好“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推動實施“擴權強鎮”工程,探索將本屬於部門的行政審批服務事項下沉到鎮(街道)和社群工作站,推動構建15分鐘公共服務圈,下沉政務服務事項145項,實現“馬上辦”82項,為林盤開發、鄉村振興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

種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崇州建成川西林盤學院、城鄉融合發展研究院等培訓和研究機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34151人,其中農業職業經理人2461人;採取“人才+專案+基金+基地”“合作社+平臺公司+創新團隊+農戶”的利益聯結方式,引進清華大學、中央美院等規劃設計專家團隊,吸引愛馬仕設計師、巴金文學院簽約作家等100餘名創意人才入駐崇州各大林盤,為“林盤經濟”更好發展奠定了強大的人才基礎。

而今,一個個由川西林盤升級而來的美麗新村在崇州隨處可見。在竹藝村,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編成為撬動村莊發展的引擎,融入現代美學價值的傳統竹編廣受遊客青睞;在嚴家灣,以“鄉村中的寬窄巷子”定位的川派盆景特色林盤,搖身一變成為網紅打卡地;白頭鎮大雨村的“鮮道·幸福裡”,實現了“一個林盤聚落催生一個規上服務業企業”……

一個個老林盤被盤活,鄉村的生態價值、文化價值正在高效地轉化成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截至目前,崇州全域共建成100公里“最美稻鄉”旅遊環線、276公里天府綠道、30萬畝大田農旅景觀。2020年,全市接待遊客1472。1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50。2億元;當年崇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5747元,2013年以來年均增速達14。6%。

《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12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