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為何必先自草創,聽幕僚指陳得失,乃更自裁定!

菜單

為何必先自草創,聽幕僚指陳得失,乃更自裁定!

前言

政權機關由於需要辦理大量的繁瑣的雜務,而不能不任用大批的胥吏,作為官僚行政的輔助,用之,又產生無法擺脫的“吏弊”,官府儘管始終把馭吏作為澄清吏治的一大要務,但收效甚微,以致發出“官箴易正,吏弊難清”的哀嘆。胥吏蠹政,成為古代王朝,尤其是唐宋以後政治腐敗的一個重要表現方面,至清代而為害愈烈,直到該王朝滅亡。

為何必先自草創,聽幕僚指陳得失,乃更自裁定!

幕僚

幕僚又稱幕賓、幕府、幕友、幕客、西賓等等,是軍政長官聘請的助手、參謀。任用幕賓佐政由來已久,各個朝代的聘幕方式也不盡相同。戰國時期,才幹之士遊說四方,名門貴族公卿將相,皆爭相羅致名士,以為智囊。當時被召為賓客、舍人而參與政務計程車人,與後來所說的幕賓十分相似。

戰國之時的這種風氣到兩漢時期仍有遺緒,世宦之家多有門生故吏。三國魏晉以後,聘用幕客佐政向制度化方向發展,出現了諸如參軍、記室、軍師、主簿等專門用於幕僚的職任名稱。如蜀丞相諸葛亮深知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因而“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曹操手下謀士如雲,不少都是他聘請的幕客。鍾會則在司馬懿的大將軍府中“管記室事,為腹心之任,參同計策,料敵制勝,有謀謨之勳”。

為何必先自草創,聽幕僚指陳得失,乃更自裁定!

唐代以後的聘幕者主要是地方官。唐代幕職有副使、行軍司馬、判官、掌書記、參謀等等。當時充任節度使、觀察使、經略使者,赴任之時,多延請幕友輔佐其處理政務。如韓愈,先被徐州張建封“請為其賓佐”,後來節度使裴度又聘他做行軍司馬。杜甫曾被劍南節度使嚴武聘為參謀。

至五代,由於各地方鎮皆武將出身,政治非其所長,因而“各方鎮猶重掌書記之官……一時遂各延致名士,以光幕府”。明中期以後,由於督撫逐漸發展為地方行政長官,而這一新的官職在其產生之時,又沒有佐貳官,延請幕僚協助也就成為行政所必需,幕僚制度由此又開始發端。如嘉靖朝在浙江主管抗倭事務的胡宗憲,即聘用當地名士徐渭、餘寅等“同管書記”,胡的抗倭活動,徐渭“皆預其謀”。

為何必先自草創,聽幕僚指陳得失,乃更自裁定!

幕賓制度的演變

清代,督撫成為固定性的正規的省級行政長官,但仍不設佐貳官,因而聘用幕賓佐理政務已發展為普遍現象。當時,不僅督撫,而且府、州、縣各級衙門,也都延請幕賓,表明清代幕府制度的普及性發展。清代幕府制的顯著特徵,是它的私聘性,完全獨立於政府系統之外。幕賓的大量使用,使清代興起了一門新的職業學科一幕學,學幕者需要拜師,經過幕業知識的專門學習和訓練,以待延聘。學幕者以浙江紹興府人居多,入幕者即所謂“紹興師爺”。紹興師爺是清代幕賓的主要來源。

此外還有地方名流、候官待缺的入仕者、久試不第的秀才、退休的縉紳、丁憂的官員等等,總之,大都是幕主親自物色或經人推薦的有真才實學,或有某方面專長的人物。朝廷正式承認幕賓的聘用後,也陸續制定了一系列規制,如關於闢幕的範圍限制:禁用屬員、親友,不許向下屬官衙推薦幕友;幕職的聘用年限;幕賓的保舉入仕等等。

為何必先自草創,聽幕僚指陳得失,乃更自裁定!

幕僚的職掌

幕賓是幕主的股肱與心膂,因而他們既協助幕主處理政務、掌握機要,也參與幕主的決策,充當顧問和參謀。從清代幕府的情況來看,凡幕主的應辦事項,都在幕賓的協理範圍之內,有的幕賓甚至成了幕主的代辦和當家者。

如左宗棠,以舉人入湖南巡撫駱秉章幕,“事無大小,專決不顧”,監司以下向駱秉章稟報政務,“輒報請左三先生可否”。幕賓所從事的經常性事務主要有:刑名、錢穀、掛號、書啟、徵比。刑名是審、判民事、刑事案件,錢穀是錢糧賦稅的徵收與財務開支,徵比為考核所屬衙署田賦的徵收。

為何必先自草創,聽幕僚指陳得失,乃更自裁定!

地方衙署中,這幾項政務不僅繁雜,而且棘手。訴訟案件的判決,非熟諳律、例者,很難作出妥當處理;賦稅徵收是否完成,開支是否合理,虧空如何彌補,怎樣向上司交代,怎樣督催檢查下屬,需要專門的知識和巧妙的處理方式。而這兩大項,又關係到官員的政績與聲譽,是官員升黜的重要根據。

因而地方官大都委任具有這些專長的幹練的師爺處理,事繁的官衙,還往往分工辦理,分設刑名師爺、錢穀師爺。掛號,是批答、擬寫往來公文。書啟是繕寫公私信件。這兩項也是官員日常政務的重要內容,關係到下屬官員的指揮以及與上司的關係。某件事務能否得到上司的批准,政務彙報得到上司怎樣的評價,與擬寫有很大關係,這就要看師爺的經驗、心計及手筆如何了。

為何必先自草創,聽幕僚指陳得失,乃更自裁定!

精於此道的幕賓,往往能在這方面大展其才。唐末五代的名士李襲吉,為方鎮李克用之幕客,曾為李克用作上唐昭宗的表文,該表不僅極富文采,而且將皇帝比作堯舜。昭宗覽後“大嘆賞之”。明胡宗憲為討好嘉靖皇帝,將所得白鹿進獻,並令幕客徐渭擬貢獻表文。嘉靖覽表龍顏大悅,“益寵異宗憲,宗憲以是益重渭”。清代的幕主們在這方面也多倚任幕賓,即使那些滿腹才學的疆吏也不例外。曾國藩任兩江總督時,“大事章奏,必令幕府諸賢各創一稿,然後審擇,點竄”;直隸總督李鴻章,“則必先自草創,聽幕僚指陳得失,乃更自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