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圓覺經》五種隨順覺性後二種

菜單

《圓覺經》五種隨順覺性後二種

(第二十段)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熄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彼諸眾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隨順覺性。

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眾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恆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眾德本,佛說是人,名為成就一切種智。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清淨慧當知,圓滿菩提性,無取亦無證,無菩薩眾生。覺與未覺時,漸次有差別,眾生為解礙,菩薩未離覺。入地永寂滅,不住一切相,大覺悉圓滿,名為遍隨順。末世諸眾生,心不生虛妄,佛說如是人,現世即菩薩。供養恆沙佛,功德已圓滿,雖有多方便,皆名隨順智。】

《圓覺經》五種隨順覺性後二種

4、佛對清淨慧菩薩說:善男子!真悟入圓覺自性的菩薩,看一切法盡皆平等,已沒有了任何分別心,因為圓覺自性本來平等、本無分別心。於此,佛用平等破不平等、用中道破二法,歸納成以下十一個要點,即:

一、一切障礙即究竟覺:障礙主要指理障和事障所生之一切障礙,這一切障礙不僅不是障礙,反而是究竟圓覺。這是什麼道理呢?是因為所謂的障礙,全是不平等心產生的分別現象,而究竟圓覺體自空寂,本來平等、本無分別,更無一切障礙。平等與不平等、分別與不分別、障礙與非障礙,就像百川入海一樣,全歸入究竟圓覺,所以這一切障礙,即是究竟圓覺。

二、得念失念無非解脫:“念”指的是思想念頭,念頭生一切煩惱,得念就是有念頭,有念頭就會受煩惱的束縛,不能得解脫;而失念是與得念相對的,失念就是沒有念頭,沒有念頭就沒有煩惱,沒有煩惱就是解脫。這有念頭沒念頭、有煩惱無煩惱、有解脫無解脫,無非都是解脫,因為這一切就像百川入海一樣,全歸入解脫,解脫就是圓覺,所以說:得念失念無非解脫。

三、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法”是指世出世間一切法,成法是成就出世間法、破法是破除世間法;出世間法是菩提法、是涅槃法;世間法是生死法、是煩惱法。這成法與破法、菩提法與生死法、涅槃法與煩惱法,這一切就像百川入海一樣,全歸入涅槃,涅槃就是圓覺,所以說:成法破法皆名涅槃。

四、智慧愚痴通為般若:智慧與愚痴是有根本區別的,具體反應在世界觀上,有智慧的人只看事物的本質、愚痴的人只看事物的現象。比如有智慧的人只見圓覺自性不見生死、愚痴的人只見生死不見圓覺自性;有智慧的人不怕生死、只怕因果;愚痴的人不怕因果、只怕生死;有智慧的人能跳出生死輪迴、愚痴的人永遠都在生死輪迴中。但這自性與生死、因果與輪迴、智慧與愚痴,就像百川入海一樣,全歸入如來般若,般若如大海,能納諸法為一體,因為般若就是圓覺,所以說:這智慧與愚痴通為般若。

《圓覺經》五種隨順覺性後二種

五、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能修六度萬行,徹悟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之圓覺自性者,即是菩薩;一切不能解決生死輪迴的所有教派、所有修行,都是外道。中道法成就菩薩、二法成就外道。這菩薩與外道、中道與二法,就像百川入海一樣,全歸入菩提,菩提就是圓覺,所以說:這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

六、無明真如無異境界:無明有三,一者見思無明、二者塵沙無明、三者根本無明。見思無明主凡夫生死、塵沙無明主二乘人只能利己而無能利人、根本無明主大乘人未能入佛涅槃城。能斷除這三大無明,即是菩提真如,入佛果地。這凡夫與二乘、二乘與大乘、無明與真如,就像百川入海一樣,全歸入一真無異境界,無異境界即是中道、中道即是圓覺。所以說:這無明與真如,一真一假,同屬無異境界。

七、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戒定慧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這三無漏學是成佛的三大法寶;而淫怒痴因貪淫而起憎愛、因憎愛而生愚痴,是則名為三有漏法,落入生死輪迴中,不能成佛。這有漏與無漏、戒定慧與淫怒痴,就像百川入海一樣,全都是清淨梵行,清淨梵行能果生菩提,菩提就是圓覺,所以說:這諸多的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

八、眾生國土同一法性:眾生為有情,主三界各類眾生,有知覺、有生命;國土為無情,主山河大地等,無知覺、無生命;前者名有情世間、後者名器世間。器世間為有情眾生提供生活條件及生存空間。這有知覺與無知覺、有生命與無生命、眾生與國土,就像百川入海一樣,都歸於同一法性,法性即是圓覺,所以說:這眾生與國土都屬於同一法性。

九、地獄天宮皆為淨土:地獄是苦難最為深重的地方,是造五逆十惡者所趣向之處;天宮是幸福快樂最多的地方,是修五戒十善者所趣向之處。這五逆十惡與五戒十善、苦難與快樂、地獄與天宮,就像百川入海一樣,都歸於諸佛淨土,諸佛淨土為圓覺所顯現,所以說:這地獄與天宮皆為淨土。

《圓覺經》五種隨順覺性後二種

十、有性無性齊成佛道:性是佛性,有性即是有佛性,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無性即是沒有佛性,指一闡提人,一闡提人不信因果,誹謗三寶,造五逆十惡罪,自毀善根佛性。但這眾生與一闡提人、有佛性與無佛性,就像百川入海一樣,都歸於最上佛道,佛道就是圓覺,所以說:有性無性齊成佛道。

十一、一切煩惱畢竟解脫:一切煩惱從見思惑起,於貪嗔痴慢疑中所生,細說有八萬四千之多,故稱一切煩惱,一切煩惱能障菩提,不能得解脫,落入生死輪迴中。畢竟解脫是沒有了一切煩惱,身心自在,能斷生死、出輪迴,得涅槃之樂。這生死與涅槃、煩惱與菩提,就像百川入海一樣,都歸於畢竟解脫,畢竟解脫就是圓覺,所以說:一切煩惱畢竟解脫。

佛說:以上所說一切法無分別,盡皆平等,是因為一切法都流入無分別、盡皆平等的如來圓覺中,所以才會有一切法無分別,盡皆平等。再以此無分別、盡皆平等之圓覺心普觀十法界,即刻當得智慧如海,於此慧海之智,觀照諸多法相,這諸多法相,皆是幻相,知道這些都是幻相。幻相即可不滅自滅,猶如虛空,出現一片大光明。能作如此悟解者,名為如來隨順覺性:為第四種差別。

5、佛對清淨慧菩薩說:善男子!但有諸多菩薩及末法時期的一切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熄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這幾句話是本經中最好的修行法門之一,是最高階的一乘任運法門,此法門告訴行者,在行住坐臥的任何時候,都要做到不起妄念,那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起妄念呢?

不起妄念不是不動念頭,而是要善於觀察這些念頭,觀察這些念頭的生來滅去,由它生、由它滅,我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待這些念頭即不生也不滅時,這樣就能與“圓覺心”有少許相應了。念頭都是虛妄的,故名妄念,妄念從妄心所生,但妄心是不需要用什麼法門去熄滅的,因為妄念不生不滅時,妄心自然也進入了不生不滅中了,所以“於諸妄心亦不熄滅”就是這個道理。

《圓覺經》五種隨順覺性後二種

明白了“於諸妄心亦不熄滅”的道理後,就會知道自己所居住的環境都是妄想所生之境,既知是妄想所生之境,就沒有必要去了知這些所生之境的生滅來去了,因為這些境本來不生、本來不滅;本無所來、亦無所去。那麼還了知什麼呢?當然就不用了知了,於此無了知中,也就更沒必要去分辨什麼是虛假或真實了,因為虛假和真實都是幻相。

佛說:一切菩薩及諸多的眾生,聽聞到以上所說的法門,能夠相信、能夠理解、能夠依教受持,不生驚疑、不生畏懼的心態,這種狀況,名為隨順覺性:為第五種差別。

佛對清淨慧菩薩說:善男子!你們應當知道,能得以上所說五種隨順覺性的人,這些人的善根很深,他們都曾經供養過百千萬億恆河沙那麼多的諸佛如來及無量多的大菩薩,他們自無量劫來,都在“植眾德本。”“植”是種植、“眾”是很多、“德本”是戒定慧及一切善法,這些是福德功德之本,故名植眾德本。“植眾德本”就是在自性中種下了眾多的二德之本。因此佛說這些人,名為成就了一切種智。一切種智包括聲聞智、緣覺智、菩薩智、佛智。一切種智為佛所獨得,而這些人已得佛智,殊勝之極。

這時世尊開示完後,想重新宣明以上所說之義,而說偈言:清淨慧菩薩!你應當知道,圓滿的菩提自性,是每一個眾生本來就有的,這本來就有的東西,是不需要用什麼方法去取,也不需要修、也不需要證的,因為本來就有,又從未丟失,所以是無取無證的。在這圓滿的菩提自性裡,沒有菩薩、也沒有眾生。只是因為有些人覺悟了、有些人沒有覺悟,在認識上才出現了漸次差別。

這些差別就是:“眾生為解礙,菩薩未離覺。”就是沒有覺悟的眾生為的是解除一切障礙、覺悟了的地前菩薩卻未能離開能覺之妄相,只有登入金剛地的菩薩才得了無生法忍,使一切幻相永遠寂滅,從此不再住於一切有為相中,這種狀況才是“大覺悉圓滿”,大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悉圓滿就是一切法平等無二,全是空性滿滿,此名為:遍隨順。遍隨順就是在佛性遍滿一切處時對正與邪、善與惡等二法,都能隨順而行於中道,如如不動。

《圓覺經》五種隨順覺性後二種

佛說:末法時期的諸多眾生,知幻離幻,心不生虛妄之相,佛說像這樣的人,於現在世即是菩薩,這些菩薩從無始劫以來,已供養過猶如恆河沙那麼多的諸佛如來,所修功德已具足圓滿,雖然還在修諸多的方便漸次法,但都是用智慧在修,這種智慧名隨順智。就是能隨順頓漸二法,於二法中不失用般若智觀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