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兒子兩次獲獎發明與父親研究成果高度相似,父親迴應了:不要只看外觀

菜單

兒子兩次獲獎發明與父親研究成果高度相似,父親迴應了:不要只看外觀

2015年,合肥中學生劉某陽憑藉發明的“行動式霧霾汙染氣體快速識別和檢測裝置”獲得多個科技獎項,並因此被當地重點高中錄取;3年後,其又憑藉發明的“酒駕安全鐳射快速篩查系統”獲得多個獎項,並得到國家專利。因此,劉某陽一度被認為是科技“神童”。

但隨著深入瞭解,有網友卻發現,劉某陽的兩次獲獎專案與其父親——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建國的團隊專利成果存在高度相似。對此,劉建國本人迴應稱,“不要只看外觀,去看看究竟有什麼不一樣。”10月27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組委會也分別做出迴應,表示正在對此事進行調查。

兒子先後兩項發明獲獎

均與父親研究成果高度相似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建國被曝利用自己和實驗室團隊的科研成果,供兒子獲獎升學。透過查詢相關資訊,紅星新聞記者發現,曾就讀於合肥某中學的學生劉某陽被曝是劉建國的兒子,其曾在2015年,因發明“行動式霧霾汙染氣體快速識別和檢測裝置”(又稱“行動式多組份氣體紫外現場分析儀”),獲得第30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第30屆安徽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技發明類一等獎、2016年合肥蜀山區第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區長獎,並以此作為特長生升入合肥市某重點高中。

此後,劉某陽又在2018年憑藉發明的“酒駕安全鐳射快速篩查系統”,獲得2018年第33屆全國青少年創新成果競賽三等獎、2018年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2018年合肥“科技創新市長獎”、“重慶理工大學專項獎”和“中鳴科技專項獎”,併入選2018年安徽省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展覽。

兒子兩次獲獎發明與父親研究成果高度相似,父親迴應了:不要只看外觀

在劉某陽就讀的中學官方微信公眾號裡,記者發現該公眾號曾發表過一篇家長征文,其中,劉某陽的父親就曾自述自己名叫劉建國。此外,在檢索完“行動式霧霾汙染氣體快速識別和檢測裝置”與“酒駕安全鐳射快速篩查系統”的相關資訊後,紅星新聞記者發現,劉某陽並非上述兩項發明的最初提出者。

早在2012年,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就曾釋出一項名為“行動式多組份氣體紫外現場分析儀”的研究成果。其中,“行動式多組份氣體紫外現場分析儀”所屬專案的主要完成人第一位正是劉建國。且對比兩人的成果名稱、功用、研究原理等,發現二者存在高度重合,外觀上的區別則是:實驗室儀器側面印有“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字樣,劉某陽設計的裝置則在相同位置變成了黑色膠帶。

兒子兩次獲獎發明與父親研究成果高度相似,父親迴應了:不要只看外觀

兒子兩次獲獎發明與父親研究成果高度相似,父親迴應了:不要只看外觀

此外,根據劉某陽發明的“酒駕安全鐳射快速篩查系統”,紅星新聞記者查到,2018年,劉某陽將“一種新型酒精光譜吸收特性演示驗證系統”申報國家專利,並在2020年獲得該專利授權。但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1年,劉建國就已申請了“鐳射酒駕道邊線上監測系統”和“手持鐳射酒駕遙測預警系統”兩項專利,並在2012年至2014年之間,發表多篇關於鐳射檢測酒精的論文。

透過對比兩人的專利內容,記者發現,兩項專利均使用紅外鐳射為光源,採用1。39um的光譜,使用鐳射直接穿過車廂線上監測,透過分析探測器接收訊號光強的變化,判別出是否存在乙醇氣體並計算出其濃度值。

兒子兩次獲獎發明與父親研究成果高度相似,父親迴應了:不要只看外觀

當事人迴應:不要只看外觀

從業單位和賽事組委會介入調查

據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官網介紹,劉建國系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現任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中科院環境光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兼任“十二五”863資源環境技術領域主題專家, 科技部“藍天科技工程”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成員等。從事環境汙染光學監測新技術研究和光學遙感監測技術研究,已獲130多項專利授權,發表論文200餘篇。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其中兩項排名第一)、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6項等獎勵。目前是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總體組成員,“灰霾監測關鍵技術和裝置研製”等專案負責人。

對於是否有利用自己和實驗室團隊的科研成果來供兒子劉某陽獲獎升學。10月26日,劉建國在電話裡迴應紅星新聞記者稱,“不要只看外觀,去看看究竟有什麼不一樣。”但當記者想要進一步交流時,劉建國則結束通話了電話,並表示正在開會不方便迴應。

另據澎湃新聞報道,劉某陽就讀期間的任課老師稱,劉某陽和父親的專利相似也是“正常”,“這種情況就屬於‘大手拉小手’,他父親是從事這個行業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肯定也會受到影響,父親的專案他也可以參與,就相當於父親搞一點東西給他做,類似的科研成果都是一個團隊搞出來的。”他表示,劉某陽發明過程中,確實得到了父親的指導和幫助。

10月27日,針對“兒子獲獎發明和父親研究所成果高度相似”一事,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官網釋出宣告稱,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高度重視,已迅速組織人員對此事進行調查,後續將及時向社會反饋調查結果。同時,紅星新聞記者也從劉某陽曾參加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組委會處瞭解到,大賽組委會正在核查劉某陽參加的第30屆和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獲獎作品,之後會根據核查結果做出相應措施。

據悉,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由中國科協、自然科學基金委、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主辦的一項全國性的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從基層學校到全國大賽,每年約有1000萬名青少年參加不同層次的活動,經過選拔,500多名青少年科技愛好者、200名科技輔導員相聚一起進行競賽、展示和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