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為了東西德統一,德國人付出了什麼代價?放棄領土、禮送蘇軍

菜單

為了東西德統一,德國人付出了什麼代價?放棄領土、禮送蘇軍

1862年,擔任德國首相的俾斯麥,為了減少統一的阻力,放棄了大德意志(包括奧匈帝國的大量領土)的統一目標,而選擇了相對容易的小德意志,即北德意志聯邦+南德四邦。1870年,德國在普法戰爭中取勝,德意志帝國成立,德國正式統一。

為了東西德統一,德國人付出了什麼代價?放棄領土、禮送蘇軍

統一之後的德國開啟了對外擴張的道路,為此先後挑起了兩次世界大戰,但都慘遭失敗。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被分裂為東西兩部分,併成立了兩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即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

在那個冷戰的時代,德國位於東西方冷戰的前沿,分別駐紮了大量的美蘇軍隊,可以說東、西德就是美蘇的傀儡。“本是同根生”,如今卻要刀槍相對,民族的分裂像一把尖刀,深深地刺入德國人民的內心,直到德國統一。

按照冷戰時期的國際環境,德國想要統一簡直是天方夜譚。1973年,東、西德同時加入了聯合國,這意味著兩個國家都得到了國際的認可,如果一方不同意統一那麼一旦動武就會得到全世界的譴責反對。但是德國又是幸運的,隨著80年代國際形勢的變化,兩德之間關係緩和,交流逐漸增多。80年代末期,蘇聯國力衰退,對東歐的各個國家控制力減弱,這給了德國統一的機會。

為了東西德統一,德國人付出了什麼代價?放棄領土、禮送蘇軍

東德雖然在社會主義陣營中經濟發展算是比較好的,人民的生活水平甚至超過了蘇聯,但是對比西德還是有很大的差距。1989年11月9日,圍困西柏林28年的柏林牆被推倒,東、西德統一露出了曙光。

1989年11月28日,西德政府面對東德變局,適時地提出了德國統一的“十點計劃”,主要內容就是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加強交流,最終實現兩德統一。隨即東德政府也提出了統一德國的“四步方案”,將德國的統一分四階段來實施。東、西德的方案最主要的不同就是東德提出“軍事中立”,而西德方案將統一後的德國留在北約內。

德國的統一如此容易嗎?難道只要東西德統一就可以完成了?當然不是,兩德的領土上駐紮了大量的美蘇軍隊,只要美蘇不點頭那麼德國統一是不可能做到的。那麼為了美蘇的統一,德國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為了東西德統一,德國人付出了什麼代價?放棄領土、禮送蘇軍

美國,德國的統一與否並不會損害美國的利益,而且統一後的德國還會留在北約內,這樣相當於將北約的戰線前移了,因此公開宣告支援。

英國,奉行的一直是歐洲大陸的勢力均衡,所以英國意圖聯手法國抵制德國的統一,但是如今的英國已經沒有了往昔的光彩,法國也不願意同英國聯手,因為法國正致力於歐洲的一體化建設,同意德國的統一無疑會加快歐洲一體化的建設。沒了美國法國的支援,實力有限的英國獨木難支,鐵娘子撒切爾也就被迫同意了。

法國,與德國是有數百年的世仇,普法戰爭中法皇拿破崙三世被俘,一戰中法國死傷數百萬人,二戰中法國直接被德國佔領。按道理說法國是不會同意德國統一的,這無疑是給自己樹立了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和潛在的敵人。只要德國處於分裂狀態,那麼法國就是歐洲大陸的老大。但是美蘇都不反對,法國又何必做壞人呢,一旦反對德國統一,那才是給法國樹立了一個仇人。不過法國也提出了相應的條件,那就是德國放棄使用德國的貨幣馬克,接受歐洲的單一貨幣(最早提出的是埃居,1995年改為歐元)。德國為了減少法國的猜忌和不安,全盤接受了,這樣不僅是德國統一了,而且數百年來歐洲的最大的不安也被消除了,歐洲一體化加速向前。

為了東西德統一,德國人付出了什麼代價?放棄領土、禮送蘇軍

德國統一最大的障礙——蘇聯:

38萬大軍的蘇聯駐德軍隊,號稱蘇聯最有戰鬥力的部隊。只要蘇聯不同意,那麼38萬大軍足以應付一切變局。為了取信蘇聯,德國在經濟、軍事、政治上都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經濟上:就是錢的問題,蘇聯駐紮在德國38萬大軍,想要蘇軍撤離不給點開拔費是不行的。

此時的蘇聯內外交困,經濟嚴重下滑,駐外軍隊想要撤回來怎麼安置都是個問題。於是德國人出錢出力,不僅交了開拔費,還給駐德軍隊進行技能培訓,讓這些人回國以後有一技之長,能生存下來。除此之外,蘇聯國內經濟困難,急需資金援助。

看到蘇聯吃飯都成困難,聯邦德國先是提供了數萬噸的牛肉罐頭、豬肉、奶粉、乳酪,後來聯邦德國支付了120億馬克,用於蘇軍撤回蘇聯的安置費;提供50億馬克的無息貸款。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這下蘇聯也就默許了。

為了東西德統一,德國人付出了什麼代價?放棄領土、禮送蘇軍

軍事上:德國答應,統一後的德國不得在原東德的領土上部署北約軍隊,不得進行軍事演習;德國軍隊要進行縮編(東西德加起來的軍隊高達70萬左右),縮編到37萬人;不準擁有核武器和生化武器。

政治上:將德國的領土範圍限定在東德加西德範圍,對於蘇聯佔領的原德國哥尼斯堡,現在的加里寧格勒不會向蘇聯索取;對於劃給波蘭的領土德國也放棄,承認尼斯河、奧得河是德國東部的永久邊界。並將這些寫入憲法:在已統一的領土以外,沒有任何德國領土尚未加入德國。也就是德國在法律意義上放棄了包括西里西亞、東普魯士在內的領土,要知道東普魯士可是德意志的起源之地,哥尼斯堡更是普魯士的的龍興之地,但是為了統一,德國必須選擇放棄。這樣德國解決了所有國家的憂慮,統一再無阻擋。

為了東西德統一,德國人付出了什麼代價?放棄領土、禮送蘇軍

1990年3月18日,東德大選,德國執政黨喪失了執政地位,淪為在野黨。新組閣的東德政府開啟了與西德的統一談判程序,先統一了貨幣,共同使用西德的馬克(不過由於西德採取的是東西德馬克一比一兌換,也讓西德承受了很大的財政壓力),隨後又確定了兩德統一的方式。8月31日,東德政府解散,東德14個專區劃為5個州,以州的名義加入聯邦德國。至此,德國重新統一。

為了東西德統一,德國人付出了什麼代價?放棄領土、禮送蘇軍

不過要說一下,在這場德國的統一過程中,大部分人都是開心的,但也有一部分人結局很悲慘,那就是原東德的政府機構人員和東德人民軍,政府人員陸續被清洗,尤其是涉及國家安全的,強悍的東德17萬軍隊也陸續被退役,但德國總歸實現了統一。

德國的統一與越南的統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提出“鐵血政策”的德國採取了和平方式統一,而屢遭戰火的越南採用了戰爭的方式完成統一。那麼同作為冷戰產物的朝鮮會統一嗎?會用何種方式呢?

有的人說,德國再等一年,等到蘇聯解體,蘇聯力有不逮,無法顧及德國了,到時候完全可以不必要付出那麼大的代價來完成統一,真的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