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文化】青龍山村的誥封碑、夾石被損毀,如今卻還倖存著傷心的痛!

菜單

【文化】青龍山村的誥封碑、夾石被損毀,如今卻還倖存著傷心的痛!

在上世紀特殊年代,許多歷史文化名村的誥封碑、夾石(甲石)被損毀,如今,人們醒悟過來,追尋歷史,留下來的卻是傷心的痛!

當然,也有一些像青龍山村這樣的地方,還倖存一些誥封碑和夾石。

【文化】青龍山村的誥封碑、夾石被損毀,如今卻還倖存著傷心的痛!

2019年7月18日,全州縣著名石刻家徐玉泉先生到青龍山村考察

夾石,也稱甲石、旗杆夾石,全州民間也叫拴馬樁。是地方歷史文化深厚的體現之一,是一個地方出人才多少的象徵。標誌著科舉考試金榜題名的夾石,是古代石質的文憑或榮譽證書,在封建科舉時代,凡是村裡有人考中舉人、進士等功名的人家,為了光宗耀祖,流芳百世,都要在本村本姓的祠堂門口或大宅門前、村頭路口立上一對夾石。

【文化】青龍山村的誥封碑、夾石被損毀,如今卻還倖存著傷心的痛!

青龍山村武聖宮前小橋,1塊誥封碑和眾多功名夾石成了小橋的材料

全州縣安和鎮青龍山村,因人才輩出,考取功名的人數眾多而遠近聞名,青龍山村從1699年建村,至今正好320年。根據譜書記載,據不完全統計,該村從清乾隆年間至民國初期共出了22位取得功名的人物。其中1856年起至科舉制度終結前1年的1903年,不到48時間裡,青龍山村共出了1個文舉人,1個武進士,5個武舉人。現列舉如下:

【文化】青龍山村的誥封碑、夾石被損毀,如今卻還倖存著傷心的痛!

輔臣公莊屋前小橋,眾多夾石有幸儲存下來

1個文舉人,蔣繼伊(號伯文,譜名作訓,榜名繼伊,光緒癸卯1903年恩科舉人),1906年公派留學日本,後官至民國廣西參議長,為全州民國官員的最高官職者;1個武進士,蔣連傑(號蓮浦,譜名永鑑,伯文的叔父,光緒庚寅1890年恩科進士);5個武舉人:①蔣譽(號九成,譜名生佳,榜名聯芳,伯文的祖父,咸豐六年1856年補行辛亥乙卯兩科武舉)、②蔣濟川(字湘山,譜名生位,榜名濟川,咸豐十一年1861年補行壬子己未兩科經元)、③蔣聯飛(字連甫,譜名生儆,榜名聯飛,咸豐十一年1861年補行壬子己未兩科經元)、④蔣連傑(光緒戊子科1888年武舉)、⑤蔣繼魯(字紹周,譜名作誠,光緒辛卯科1891年武舉)。千萬別小瞧了這亞元、經元,鄉試(省級考試)考中舉人頭名為“解元”,第二名為“亞元”,第三、四、五名為“經元”。濟川、聯飛乃1861年廣西武科鄉試的第二、三名,亞軍、季軍的獲得者。

古代凡是取得功名的人就可以樹立夾石,除了上述進士、舉人共6人立有夾石外,已經從橋上發現的還有蔣繼尹(號叔賢,譜名作誡,童試案首,旋即補廩,秋閨房薦,因1904年科舉終結而止步,光緒丙午1906年春與兄伯文同赴日本公費留學,後任廣西大學教授兼教務長,1929年八月九日在昭平縣境小背口村被以楊其標為首的土匪殺害)和蔣堯佐(號叔仁,譜名作詠,監生,候選州同)兩人共立立一對夾石,廣西省立第三中學校畢業生蔣繼夔,廣東省財政廳掾屬(yuàn shǔ)蔣作詩也各立有夾石。

據村裡老人回憶,當時拆的時候是7對。青龍山村的夾石究竟有多少對,還有多少對夾石倖存,有待即將開始的建新橋施工前起出碑刻才能弄清楚。

【文化】青龍山村的誥封碑、夾石被損毀,如今卻還倖存著傷心的痛!

武進士蔣連傑的功名夾石

【文化】青龍山村的誥封碑、夾石被損毀,如今卻還倖存著傷心的痛!

蔣連傑、蔣繼魯、蔣繼尹、蔣堯佐、蔣作詩、蔣繼夔的功名夾石

誥封碑,“誥封”是皇帝封贈官員的專用文書,就是聖旨,以封賞、給與名號的形式,用來表彰有傑出貢獻的臣子及其家屬,又稱為誥命。制誥有封與贈兩種,封用來表彰在世的人,贈用來表彰已經去世的人。誥封或誥贈對於臣子來說是莫大的榮譽,得到這種榮譽的家族會把誥封或誥贈內容刻成石碑或製作牌匾掛在正廳上方,以示敬仰和榮耀,顯示家庭的輝煌。受誥封的人死後,或當時就是受誥贈的故人,其後人還把皇帝聖旨誥封(贈)的文字刻成石碑,立碑於道邊或墳前後,以示皇恩,男性的立在墳前,女性的立在墳後。故誥封碑又稱覃恩碑。到如今,經過特殊年代的破壞,當年無比光榮的誥封碑和夾石,它們或散佈在祠堂前的空地上,或廢棄在房前屋後,埋沒於泥土之中,或置身於草木深處。有的甚至散佈在田間地頭,有的則被當做砌房的轉角石、門檻,有的則乾脆被用於鋪路架橋,修建水壩、水溝了。

根據譜書記載,在青龍山村,共有三對夫婦獲皇帝的誥贈,皆因武進士蔣連傑1897年打敗哥弟會叛軍有功。獲封贈的是他的祖父祖母、父母、伯父伯母。1900年光緒皇帝嘉獎蔣連傑的爺爺蔣榮達(號兼善,國學生)貤贈昭武都尉,奶奶蕭氏貤封恭人;同時嘉獎蔣連傑之父蔣譽?(號九成,譜名生佳,武舉人)?誥贈昭武都尉,母親尹氏誥封恭人。1904年光緒皇帝再嘉獎蔣連傑的伯父蔣錦藩?(號輔臣,譜名生佑)?貤贈昭武都尉,伯母王氏貤封恭人。其時蔣連傑祖上這三對夫婦均已去世多時,所以蔣連傑都是為他們樹立了誥封(贈)碑。按理說應該立有6塊,但是目前已知的只有2塊尚存,其中一塊儲存在武聖宮前門橋上,另外一塊儲存在榮達公墓前,蕭氏恭人墓後的誥封碑已被毀,生佳公夫婦墓前的誥封碑也已被毀。

【文化】青龍山村的誥封碑、夾石被損毀,如今卻還倖存著傷心的痛!

青龍山村武聖宮前小橋,1塊誥封碑,夾石2對

全州縣安和鎮青龍山村,民國時期是全州少數幾個著名的村落之一,曾經幾乎是清一色的蔣姓。劃成分時,與全州名村龍水村一樣,被劃為地主富農的家庭眾多。又因為村人全都姓蔣,被稱為“小臺灣”。在那特殊的歲月,青龍山村人遭到排擠和打壓,甚至連貧下中農出身的子弟也連從軍的資格都沒有,更不用說招工、提幹、上大學了。

1966年時,砸墓碑、夾石、誥封碑被視為一種壯舉。青龍山一些有識之士人意識到,誥封碑和夾石是一個地方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眼看村裡的誥封碑和夾石將被外村人撬倒砸爛,如果沒有巧妙的方法,村裡的夾石將厄運難逃!

如何才能讓這些甲石度過劫難?村裡幾個年紀大能管事的長輩便走到一起偷偷地商量辦法。

【文化】青龍山村的誥封碑、夾石被損毀,如今卻還倖存著傷心的痛!

親身參與者,?1944年出生的蔣廷譜老人講述青龍山村老一輩智者保護誥封碑和夾石的故事

在這些人中,主要有蔣朝熒、蔣朝全、蔣朝煬、蔣朝元等人,他們合夥商議後,悄悄做出這樣一個決定,把夾石用來修建村裡的小橋,把村裡的兩座古木橋改建成石橋,總不會有人敢來砸了吧。

【文化】青龍山村的誥封碑、夾石被損毀,如今卻還倖存著傷心的痛!

誥封碑的上半部分(碑蓋上面鋪磚石砂漿加以保護)

就這樣,?1967年的秋天,在繞青龍山村前而過的小源江上,村民們修起了兩座用夾石支撐的小橋,將村裡的一塊誥封碑、七對夾石等都保護起來。但這樣的事,是不外傳的,以至村裡許多人不知道,都以為村裡人用夾石架橋是隨大流。但是在架橋的過程中,誥封碑、夾石都是被小心翼翼地抬到了橋上,基本上沒有造成傷害。在誥封碑的碑蓋上,鋪滿了磚石和砂漿加以保護,以免踩踏磨損,這正是與別村用夾石架橋的區別所在。

【文化】青龍山村的誥封碑、夾石被損毀,如今卻還倖存著傷心的痛!

榮達公墓前的誥封碑,因地處偏僻仍儲存完好

保護地方的古蹟,也就是保護地方的歷史文化,並不是每個地方的人都有這樣的眼光。因為有智者的保護,青龍山村的誥封碑和夾石是幸運的。至2019年,52年過去了,誥封碑、夾石即將重光,是該讓它們重見天日,重新豎起來的時候了。

【文化】青龍山村的誥封碑、夾石被損毀,如今卻還倖存著傷心的痛!

青龍山誥封碑、夾石集中重樹手繪草圖(作者,全州大唐石匠廠長唐琳先生)

青龍山村人已經發起了古村歷史文物的保護行動,村民及在外打拼的愛鄉人士,紛紛積極響應,踴躍捐款,大家齊心協力,已經籌集到一筆資金。計劃2019年秋天,將拆下儲存在兩座石橋上的眾多文物古碑,原址重建鋼筋混凝土新橋,讓曾經成為小橋的誥封碑和夾石解放出來,它們即將在村頭重新樹立起來,這是祖輩讓人景仰的輝煌歷史!必將鼓舞和激勵青龍山村的子孫萬代繼往開來,逐夢前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力續寫青龍山古村新的輝煌!

蔣廷松蔣士基